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断隧道衬砌异状之肇因,对症下药实施加固补强措施为营运中隧道维护的关键课题。本研究通过一深层地滑引致隧道变形与衬砌异状案例,归纳隧道内异状之特性与型态,详细探讨其发育过程与运动机制所造成之异状差异,以期提供后续类似隧道异状之肇因诊断与安全评估,并建议后续检测项目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搜集台湾水工隧道结构安全检测与维修补强的代表性案例,探讨隧道检修作业的特性以及常见的异状类型与影响因素,并依据检修之经验,提出水工隧道全生命周期观点的设计考量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般土木结构之维修补强技术已有丰硕成果,惟因隧道埋置于地下,结构具高度静不定特性,衬砌异状种类甚多,程度不一,肇因的诊断十分复杂,衬砌受力的型式、大小与变异难以完全掌控,一般土木结构之维修补强技术常无法直接运用。面对亟待维修补强或加固作业的隧道比例持续升高,实有必要针对隧道维修补强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阐述隧道维护管理观念,接着探讨隧道维修补强之考量因素与设计流程,其次搜集汇整欧美及日本隧道维修补强之工法与技术,并按异状产生之现象及原因分为衬砌劣化或剥落、渗漏水、外力变化等3大类说明其可供选择之对策工法,最后以台湾数个实际案例研析各项工法与技术之适用性,以提供未来类似隧道维护工程之参考。  相似文献   

4.
台湾唯一之海底隧道系采沉埋方式施工,该隧道不仅处于具高度盐份腐蚀之不利环境,且位于软弱地盘上.于营运二十余年后,轻微异状已有显现,如管段接头锈蚀、管体渗漏及管体裂损等异状.上述异状可能为接头构件变形、管体变位/变形及结构劣化等影响隧道安全之前兆,甚至降低其耐震能力;因该隧道肩负港区及区域经济发展之运输重任,如何藉由整体性体检进行安全评估及研订适当之维护补强对策,为计划执行重点;故本文将说明隧道接头、结构体等隧道重要构件之检测调查(如地球物理、钢筋腐蚀、裂缝深度、氯离子试验、防蚀电位、接头防水等项目)、数值分析及自动化监测(接缝计、单元沉陷仪、结构倾斜仪、电位计等)等综合评估结果及维护补强对策,以提供工程界日后参考.  相似文献   

5.
诊断衬砌异状肇因为隧道安全评估与维修补强对策设计至关重要之项目。依据隧道检测案例与技术文献报导,研究隧道衬砌裂缝力学因素,提出可诊断力学因素的5种典型裂缝型态。继而透过典型裂缝型态的特征与空间分布,开发出诊断山岳隧道衬砌裂缝力学肇因之流程与方法,并以一实际铁路隧道检测案例验证所提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隧道维护管理作业旨在查明影响服务功能的异状、掌握其变异性或发展性,并评估其对隧道功能性与服务性、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影响程度,使及早因应并符合永续发展理念。为实现现代化铁路隧道全生命周期维护管理目标,必须考虑隧道周围环境、地盘条件、施工质量及衬砌结构状况,运营过程可能承受的荷载变化以及维护管理需求等因素,研定一纲要性基本要求,供铁路隧道管理单位依据个案需求与隧道状况,进一步纳入配套措施研拟完整的实施细则,以供维护管理以至于安全检测作业的依据。本文报导台湾隧道工程界在此一领域近年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立交隧道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工程,提出采用地质敏感度方法对该复杂工程进行研究。将国内十一省市上百座已建/在建的浅埋隧道或隧道浅埋段近似为立交隧道工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大量数值模型计算,得出了不同埋深、不同地质条件下立交隧道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不同地质敏感区的敏感度阈值及相应的层厚阈值,针对敏感度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构适应性方案,并进行适应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成果与实际相符。此外,利用隧道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结构适应性措施,并验证了结构适应性措施的效果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吴启勇 《公路》2011,(10):214-219
介绍了泉厦拓宽高速公路大坪山原有隧道病害检测评估结果,总结分析了大坪山隧道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就隧道不同的病害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托处于强震区复杂应力环境中的典型软岩隧道,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首先对静力开挖时隧道结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三维数值仿真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隧道开挖工法以及在不同施工阶段时隧道余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不同开挖工法下,通过比较余震作用产生的隧道位移差、隧道结构与围岩加速度响应、塑性区和初期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寒区隧道的冻害问题,通过对现有寒区隧道保温措施调查分析,以青海省红土山隧道为依托,建立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引入隧道环境温度实际监测数据作为模型分析温度参数与边界条件。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保温层厚度对隧道围岩温度场的影响,计算了不同隧道环境下应铺设的保温层厚度,得到了不同风速、风温条件下隧道围岩温度场变化规律,探讨了沿隧道纵向分区段设置不同厚度保温层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寒区隧道的保温防冻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