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以胶州湾海底隧道右线与匝道交汇洞段为背景,采用工程类比和数值模拟分析,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顺序,超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方法及支护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采用匝道先行,衬砌跟进,主隧采用CD法开挖可最大限度控制围岩塑性区;大断面洞段在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后,加强支护可实现台阶分部开挖。  相似文献   

2.
基于ANSYS模拟分析合理确定隧道开挖支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隧道围岩开挖支护受力状态,对隧道围岩开挖支护结构的位移、弯矩、应力等进行计算分析,合理确定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方案,优化隧道支护结构设计,降低其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3.
青岛海底隧道工程海域段穿越断裂破碎带,岩体呈碎裂结构,岩质软硬不均。为对岩体渗流场与洞周围岩开挖二次应力场二者间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应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BAQUS检算施工期海底隧道开挖和衬护结构施作后,围岩体渗流场与隧道开挖二次应力场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围岩体渗流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洞周围岩塑性区的分布和范围,为海底隧道工程提供设计、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建国 《隧道建设》2014,34(8):731-736
结合鸡口山隧道工程,针对该溶洞隧道分别采用开挖回填法、超前注浆法和超前管棚支护法3种方法施工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超前注浆法开挖时隧道围岩的变形最小,开挖回填法次之,超前管棚支护法最大,超前注浆法控制围岩变形的效果优于开挖回填法和管棚支护法。说明在开挖过程中,超前注浆法使开挖范围内的围岩稳定性得到了加强,有效地减小了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因此在鸡口山隧道中采用超前注浆法施工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明月山隧道施工力学响应FLAC3D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忠垫高速公路明月山隧道为例,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对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力学响应进行研究,获得隧道在动态分步开挖、分步支护的情况下围岩变形规律,同时比较隧道在无支护、初次支护2个不同工况下围岩塑性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层-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对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的季家坡隧道进行了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文章分析了隧道开挖后支护前和支护后隧洞围岩变形、应力重分布、围岩塑性区范围,进一步证明了隧道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并对支护结构做出了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海底隧道偏压造成的片帮、涌水及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等问题,以厦门地铁3号线本岛至翔安过海通道工程为依托,从地质预报、地层加固、隧道开挖支护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由于海底隧道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除采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层堵水加固和对突泥涌水进行防治的一整套施工措施外,还须采取严密的抢险、救灾和预防突发性事故的应急防范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绝对安全;2)施工期应随时掌握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和水文条件,采用超前预加固注浆,及时进行地层加固、控制渗流,同时,必须时刻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好充分准备;3)对于十分破碎、偏压、不稳定的地层,采用钢拱架为主要支护参数形成的初期支护,刚度大、强度高、承受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调整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隧道软弱围岩开挖后的初期变形;4)隧道开挖过程中储存一定量的回填洞渣,并准备应急作业台架,出现险情时可快速抢险,作业效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俞伟 《公路》2011,(2):165-168
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实际施工情况,以该隧道的工程地质和围岩级别作为一级分区指标,隧道埋深为二级分区指标,地下水为三级分区指标,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为四级分区指标.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详尽的分区原则进行逐级分区,最终得到主隧道以及服务隧道的分区情况,使得海底隧道的维修养护工作和长期监测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着重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隧道开挖具体影响因素,根据揭惠高速小北山一号隧道水文地质情况,运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等级、支护和开挖方式对围岩开挖变形的影响,同时分析渗流作用下的开挖变形。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岩等级的降低,围岩变形速度、变形总量及变形基本收敛距离依次增加。支护主要影响围岩开挖后的变形且随着围岩等级的降低,支护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采用台阶法开挖相比于全断面法能有效地减少围岩开挖位移变形速度,显著减少围岩变形基本收敛距离。渗流可导致整个隧道向下的固结沉降和水平方向的两腰收敛,使得隧道净空减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海水渗流的情况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给出了海底隧道围岩应力、位移分布的解析解以及塑性区范围,并利用有限差分FLAC2D软件中流固耦合分析模块对海底隧道围岩进行力学分析,与理论推导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同时探讨了海底隧道开挖渗流机制和孔隙水压力场分布特征。理论分析了不同支护阻力下的围岩应力重分布规律以及海水压力、上覆岩层厚度对围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该结果可对富水地层条件下的海底隧道工程开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