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丹  黄水灵 《上海汽车》2004,(6):11-13,18
自2002年以来,以CKD方式生产轿车愈演愈烈,从根本上违背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初衷。以散件进口组装方式生产轿车不仅难以提高轿车的质量,而且这样继续下去,就会白白浪费在政策保护下的宝贵时间。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抑制,使我国轿车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以来,以CKD方式生产轿车愈演愈烈,从根本上违背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初衷。以散件进口组装方式生产轿车不仅难以提高轿车的质量,而且这样继续下去,就会白白浪费在政策保护下的宝贵时间。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抑制,使我国轿车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以CKD方式生产轿车愈演愈烈。据官方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轿车的生产总量109万余辆,比2001年增长30多万辆,而在这增加的30多万辆轿车中,就有10万多辆是以CKD方式生产的。2003年新上市的30余款轿车绝大部分是以CKD方式生产的。另据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以生产载货汽车为主,近年来,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发展轿车工业,但重点仍是公用轿车。要想使多国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家用轿车,而我国家用轿车市场之大,是任何其它国家所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5.
肖颜 《汽车与安全》2004,(10):22-2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我国轿车市场需求急增,国家因此做出发展轿车工业的战略决策。同时,一些企业也看到了轿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始酝酿和筹备建立轿车生产基地,他们中间颇具代表性的是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在八十年代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初期,天汽在当时无疑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其主要产品夏利轿车是天津引进日本大发850系列微型客货汽车的附带品种。1988年,第一辆夏利轿车在天津汽车工业公司的生产车间正式下线。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得很快,2003年,全国共生产汽车4443686万辆,其中轿车2018875万辆,微型客车、货车生产826540万辆,居世界第四位。轿车突破200万辆,但是轿车自主品牌只有四家,其余均为洋品牌。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汽车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是湖北省顺利实施“百万汽车工程”、提高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在全国汽车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的形势下,建立和发挥湖北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优势,保证较高的生产集中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随着我国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湖北省应紧紧抓住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纵向分工生产体制,以提高湖北轿车工业的竞争力,使湖北汽车工业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争取更大的主  相似文献   

8.
浅谈汽车工业对塑料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如汽车塑料加工行业。随着我国轿车工业的迅速增长.及对汽车轻量化、环保和美观的要求.我国汽车用塑料加工行业通过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技术.采取技术改造或合资合作的方式,使我国车用塑料加工行业发展很快.目前从加工手段、技术、工艺、新产品开发和产量等方面已基本满足国内,特别是轿车工业发展的需求。文章介绍分析了我国汽车行业近年来发展现状,并对其用塑料材料、品种、规格、使用量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为己任的东风人,就把发展轿车事业提上重要日程.然而,好事多磨,直到1992年5月18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才破"茧"而出,并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和执着的生命力,谱写了振兴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壮丽诗篇.作为国家发展普及型轿车的重点工程,神龙轿车项目,从1993年2月开工建设,1997年生产经营起步,到2000年11月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其间我国经济的内外环境和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推出《轿车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以来,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轿车国产化从40%~80%,一般只需3~4年时间。但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国产化政策与WTO规则相悖,因此我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停止执行《轿车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但又没有推出新的政策,因此,造成这三年来KD(SKD、CKD)组装成风,如KD组装风不遏止,将不利于我国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不利于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还会造成汽车生产企业之间严重不公平竞争,2005年2月28日,国家四部委出台《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4月1日正式执行,将能很好遏制KD组装,使我国汽车工业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到2003年止,我国汽车市场上升期已持续5年,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阶段后,我国汽车需求的增长将主要靠乘用车来带动,目前阶段主要是轿车,从影响轿车需求的5大因素(即经济发展速度与居民收入水平、车价、消费环境、支付方式、产品的可供应性)来看,2004年轿车需求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一、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与零部件工业的机会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重要战略转移的新时期,从以生产货车为重点,转变为以生产轿车为重点;并且决定加快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国家已经决定在一汽、二汽和上海布点立项建设轿车工业。此外,北京、天津和广州等地方政府也决定以一定的规模发展轿车。轿车工业起步,必然带动轿车零部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因此,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将出现空前的机会。从发展趋势看,世界汽车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变化。汽车整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的从零部件厂商那里购进零部件,组装整车。据最近的统计,几个发达的汽车生产国的外购件比重已达50~70%。  相似文献   

13.
胡安生 《汽车情报》2006,(15):14-19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建立始于1953年,当时主要是依托一汽的建设,以及后来的二汽的建设,是为卡车的零部件作配套生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轿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我国整车企业通过与跨国汽车集团(6+3)合资,引进国外技术生产轿车。同时,国际汽车大公司在国外的零部件原配套供货商,纷纷紧随整车公司一同进入中国,新建合资或独资企业,相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建立本土化的轿车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零部件产业步入了成长期,为轿车配套使产业技术含量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已经非常普及。在全球汽车市场,有70%的汽车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的。美国和西欧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贷款买车的比例已高达60%-85%,而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15%、随着轿车大量进入家庭,我国车市呈现出一片繁荣。2003年轿车产量超过200万辆;2004年轿车产销量仍将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可以说,汽车消费信贷的实施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的确起着推波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汽车的使用、生产和进口的情况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汽车总体消费,以及重、中、轻、微、轿车,汽车载货汽车、柴油载货汽车,私人汽车、交通运输部门汽车与各地区汽车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揭示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指出,我国汽车市场的世界地位和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我国2000年后生产的轿车全部采用了先进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具有燃烧充分、耗油率低的特点,但只有掌握电控轿车的正确驾驶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省油特性。驾驶电控轿车节油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以兵器工业“军转民”的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高度分析了发展长安奥拓轿车的意义,较全面地分析了长安奥拓轿车作为家庭用轿车的独特优势,对奥拓轿车的选型和发展进行了概述,并根据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了发展长安奥拓轿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汽车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还没有像样的轿车工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轿车工业,决定寻求国际合作。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二十多年来,与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合作,在我国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随着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也都来华投资,  相似文献   

19.
王宇宁  蔡云 《汽车情报》2004,(23):43-46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也加快了开放发展的步伐,汽车的产销量屡创新高,2003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超高速增长,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439万辆,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对比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一年净增了119.25万辆、销量增加了114.27万辆:轿车产销量比2002年分别净增了92.81万辆和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国内轿车市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2002年高速增长的态势,轿车继续呈现“井喷”式增长,产销再创新高。全国累计生产汽车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销售汽车439.08万辆,同比增长34.21%。其中轿车累计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销售轿车197.16万辆,同比增长。75.28%。轿车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