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周在友  乔新民 《水道港口》2005,26(Z1):174-176
针对湄公河-澜沧江流域急流险滩的地形地质、水深、流速等特点和国际航道环保等要求,宜采用水下钻孔爆破、挖石清碴手段整治急流滩险.研制性能良好、技术先进的钻机则是关键.文中介绍CHG100B电风动型航道钻机的研制和应用情况,这一研制成果填补了湄公河-澜沧江航道整治史上钻机空白,对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涛  张文  张晓琴 《水运工程》2014,(1):128-133
长江上游以滩多、礁险、流急、水乱著称,在长达1 000余km范围内有200多个碍航滩险。急流滩在长江上游航道中虽不是最多的碍航滩险,但有急流滩的位置通常都会成为卡口或控制河段。近年来对长江上游多个急流滩险实施了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典型急流滩险的碍航特征和整治思路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长江及其他大型山区河流急流滩险航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辉 《水道港口》2005,26(Z1):128-129
通过总结上湄公河挡石栏滩的整治经验,就山区河流急流滩险整治中的错口实施原则、数模试验、"复崖水"的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辉 《水运工程》2004,(4):60-61,70
总结了上湄公河挡石栏滩的整治经验,对山区河流急流滩险整治中的错口实施原则、数模试验、“复崖水”的利用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袁涛峰 《水运工程》2020,(12):123-130
以澜沧江Ⅳ级航道建设工程溪口滩航道整治为依托,针对溪口滩整治过程中需要提升航道等级、维持航槽稳定的问题,从溪口滩水沙运动规律、历史整治情况、来水来石特征等方面分析不同溪口滩险形成原因,提出修建拦石坝、溪口导流坝以及常年维护疏浚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提升航道尺度并维持航道稳定的目的。结果表明,在山区河流溪口滩航道整治过程中采用拦、导、疏等工程措施,能够解决溪口滩险碍航成滩的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宗模 《水道港口》2005,26(Z1):99-100
澜沧江目前正在进行水电站梯级开放,电站建成后河流下泻流量受电站的运行控制,改变了原天然河流径流状况,简要介绍了码头建设和滩险整治设计水位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7.
袁涛峰 《水运工程》2023,(12):104-111
以澜沧江曼丙滩险整治为依托,针对峡谷型急流滩险整治易导致滩险本身以及上游滩险水位跌落的问题,从峡谷滩险比降、流速、流态、消滩指标等方面分析滩险碍航成因,提出通过炸礁保障航道基本尺度,采用抛筑整治建筑物缓解整治滩险及上游邻近滩险水位跌落。得出在兼具宽浅-窄深和浅区-深潭相间碍航特征的滩险整治中,采用窄深形炸礁断面结构和宽顶逆坡潜坝坝体结构可在满足滩险基本航道尺度的前提下减小水位跌落,对类似滩险的整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选取国内13个典型的石质急流滩整治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石质急流滩整治的原则与主要措施和方法,可供山区河流航道整治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光辉 《珠江水运》2012,(12):88-89
山区河流航道急流滩整治水下爆破作业,一般都是采用钻孔船钻孔、抓石船清渣等工序。但水下爆破常因爆破网路设计不合理,造成瞎炮、拒爆,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不但达不到爆破效果,造成清碴困难,而且会影响进一步的钻孔爆破,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本人结合在乌江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施工实践,就如何采用合理、科学的网路和串、并联形式,保证网路的可靠性和施工安全性,解决急流滩航道水下爆破难题,提出点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0.
吴云强 《珠江水运》2002,(10):24-26
长期以来,山区航道整治多以炸礁和导治为主,而炸礁又多采用裸露爆破。这种原始的施工方法不但耗费大量材料,而且工作效益低下,整治效果差。山区河流基岩河床最多,坡陡、滩急、滩多是山区航道的特点。山区航道多以基岩滩险为主,砂卵石滩为辅。对于这类石质滩险或爆破后残存的石块,用钢耙船疏浚难以奏效,施以爆破则又体积太小,浪费材料,费工费时,对此类航槽采用抓斗式挖石船清疏效果较好。 近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运工程施工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贵州省乌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就引进建造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自航式全液压钻孔船、抓石船、运石船等配套机械设备。先进设备的运用,为整治山区航道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就抓石船施工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李伟 《水运工程》2022,(11):172-177
基于澜沧江Ⅳ级航道建设工程,以贺宽下滩整治方案为依托,阐述了滩险特性、水文特征和历史整治情况。针对峡谷段滩险航道尺度不足,滩段内流速大、比降陡、流态坏,船舶不能自航上滩的问题,从滩险流速、比降、上滩水力指标等方面对滩险的碍航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清礁结合筑坝的思路扩大过水断面、壅高断面水位,减缓流速和比降,解决了滩险航道尺度不足和船舶不能自航上滩的问题。得出在峡谷急流滩险航道整治中采用“上疏下抬”的治理措施,能够解决航道尺度不足和船舶自航上滩困难的碍航问题,为类似滩险的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澜沧江绣花滩群中各种滩险滩性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滩群中各滩险的滩性迥异、成因复杂以及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治工程方案布置以“顺应河势、因势利导、中水控制、低水整治、统筹兼顾”为主要原则,对澜沧江绣花滩群整治工程进行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的整治措施已被实际工程采纳。  相似文献   

13.
石质滩险是山区河流常见的碍航河段,整治前应进行滩性分析。提出了滩性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滩险特性。滩性分析方法适用于河床变形缓慢的滩险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IV级航道建设工程,以西瓜滩—勐宋滩滩群为依托,阐述滩群河道特征和水文特性。针对大比降、大流速峡谷河段滩群航道尺度不足,单滩整治造成上游滩险水位跌落和流速、比降不利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碍航问题,对各滩演变进行分析并总结整治经验,对单滩碍航特点和滩群碍航特点进行研究,采用清礁措施扩大过水断面的方法,解决了单滩航道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逐段壅水、分段消化的壅疏结合方法,解决了滩险联动导致的水位跌落等问题。得出结论:在山区河流滩群整治过程中,采用清礁和筑坝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解决滩群联动相互影响的整治难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J级航段急流滩施工中出现的船舶定位、抛锚移锚、破坏炮线、钻机套管垂直度控制等施工难题,传统施工方案无法开展施工作业。通过实践总结研发一套急流滩钻机船钻孔爆破施工关键技术。综合应用模块化组合船体、七锚缆船舶定位、套管垂直导向系统、平行双滚筒锚机、起爆网路等炸礁施工关键技术,使施工船在任意航区调遣施工。在澜沧江244界碑—临沧港IV级航道整治建设工程中,航区内滩上流速为3.5~6.5 m/s,险滩类型众多,采用本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在涡流、深急流等复杂条件下使用此方案,可以有效避免采用裸露爆破工艺炸药单耗高、不易控制的弊端,为急流滩施工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希  许光祥  曾涛 《水运工程》2017,(2):100-105
莲石滩是长江上游著名的复杂滩险,具有浅、险、急等复合碍航特性,为山区河流典型的复杂滩险。依据详尽的地形及水文实测资料,分析莲石滩近几十年河床演变规律和洪中枯水流特性,针对滩险的碍航特性和成滩原因提出了整治思路。研究成果可为这种枯水期水浅、流急、坡陡的互逆型非基岩滩险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既受上游石泉枢纽日调节影响,又受下游安康枢纽水库调度的影响。河道水流既有山区河流滩险水流特性,又有库区河道水流特点。同时,该河段为连续急流弯道段,研究难度大。文中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技术手段,研究回水变动区河段滩险整治工程方案。针对天然河道边界复杂等特点,研究采用正交贴体网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平面二维水流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天然情况下的水位、比降及水流流速等进行了验证计算及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能够准确模拟枢纽回水变动区的水流运动特性。根据河段的河道特性、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点,提出了航道整治原则。在上述整治原则的基础上,对安康枢纽回水变动区河段滩险整治方案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了能够达到设计航道尺度的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8.
山区河流主要是石质河床,其中基岩河床最多,山区航道多以基岩滩险为主,坡陡、滩急、滩多是山区航道的特点.长期以来,山区航道整治多以炸礁和导治为主,而炸礁又多采用裸露爆破,这种原始的施工方法既耗费大量材料,且工作效益低下,整治效果差.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下游河段为天然航道,其具有典型的山区河流特征,碍航特性极其复杂,加之河道历年来受挖砂采石影响,航道条件严重恶化。针对该段航道中霸王滩弯、急、浅、险的碍航问题,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碍航特性及滩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从通航水流改善程度、挖槽稳定性以及船舶自航上滩等方面进行多组方案的比选和优化,确定较为合理的整治方案,同时提出山区河流类似滩险的整治原则、理念及对应措施。结果表明,修改方案1-1的总体整治效果较好,工程量较其他方案小,为推荐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周家俞  徐奎  黄成林 《水运工程》2018,(10):143-147
为探讨山区河流库尾河段航道整治技术,以嘉陵江南充段凤仪场库尾河段为例,分析河床演变、滩险及泥沙淤积规律,探明河段的碍航特性。采用河工模型试验方法,制定了"疏浚、筑坝、护岸"等整治方案。试验表明:优化方案实施后整治效果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河流库尾河段变动回水区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