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鑫 《铁道勘察》2013,(6):39-42
通过对阿尔山温泉群形成机制的研究,在圈定温泉补给区范围的前提下,利用水均衡法模型,分析了阿尔山地区在温泉补给区拟建隧道工程,隧道施工涌水对温泉群泉水补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冯亮 《铁道勘察》2011,37(3):67-69,73
通过对既有铁路白阿线阿尔山地区线路方案研究过程的阐述,介绍了阿尔山地区铁路项目功能定位、自然环境、城镇发展对既有铁路的要求,以期改建后的铁路与地区周边自然、人文、社会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评估铁路建设对三门峡市温塘温泉的影响,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抽水试验、水质采集分析、综合研究等方法,分析铁路工程与地下温泉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判断铁路建设对地下温泉基本无影响。再通过对温泉成因、热储类型、特征、分布规律、运移方式等的研究,定性高阳山温泉为中温地热资源,属断裂深部循环对流型温泉,其热储构造为破碎带带状热储、裸露灰岩分布区热储和松散混合型热储。此外,通过降雨入渗法计算裸露灰岩分布区热储,其仅占高阳山温泉补给总量的3.3%,而铁路工程进入灰岩分布区的面积不足1%,受施工影响的补给量只占温泉总补给量的0.033%。铁路建设对温泉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瓦纳温泉是当地有名的温泉之一,西南某新建铁路隧道距离该温泉约1. 5km,温泉对隧道工程带来的影响是勘察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收集相关资料与结合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地热背景、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热储温度、埋藏深度及地热水成因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瓦纳温泉的发育特征。在该温泉是断裂型成因的结论上,重点结合隧址区构造发育特征,宏观上对隧道高地温风险进行初判。通过钻孔实测温度数据分析隧道热害等级,并进一步分析预测隧道高地温分布段落及其分布规律。针对隧道高地温段落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广州地铁二号线三远盾构区间长距离穿越岩溶地质区域时,首次提出以结构底板下10m深度内是否出现洞穴或岩土交界面作为划分岩溶处理高、低风险区的依据,并提出"充填处理"和"岩面注浆"及"道床预留注浆管"的点面结合、治理与预防兼施的溶、土洞综合处理方案,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并为后继地铁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埃塞俄比亚新建铁路Sebeta~Mieso段地处于东非大裂谷之中,在其经过的Fantale休眠火山坡脚平原地区,分布有许多爆炸式小型火山锥,也发育有数条穿越线路的地裂缝,隐伏于地下的火山岩空腔对铁路工程存在危害。通过收集区域地质资料,采用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及机械钻探综合勘察手段,查明本段火山岩空腔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正确评估火山岩空腔对铁路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而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确保工程安全稳定。研究结论:(1)Fantale火山及其坡脚平原地区是地壳板块运动活跃地段,也是第四系火山剧烈活动地段;(2)沿线分布的火山岩空腔类型有熔岩空腔、冲蚀空腔、地裂缝空腔,分别与岩浆活动、地壳活动、水动力活动密切相关;(3)沿线路基基底无影响稳定性的熔岩空腔,对影响铁路工程安全的地裂缝空腔、冲蚀空腔,提出了针对性整治处理的措施,增加费用可控;(4)本研究结论可运用于火山岩分布地区各类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领域。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岩溶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着地铁施工和后期运营的安全,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因素影响,需要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而制定岩溶处理原则。以南宁地铁2号线石子塘车站和石子塘站—大沙田站区间为例,分析岩溶洞穴几何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针对不同岩溶塌陷风险等级的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确定相应岩溶处理原则。石子塘车站岩溶塌陷可以划分为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其岩溶处理范围分别为隧道轮廓线两侧围护结构处基岩界面以下15、10、6 m,处理措施分别为采用注浆帷幕以及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体系的围护结构,注浆帷幕以及围护孔和中立柱桩加固,注浆以及围护孔和临时立柱桩。基于不同岩溶塌陷风险等级的岩溶处理原则考虑岩溶场地的复杂性,具有较大实际工程意义,对今后岩溶地区城市隧道的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三马渊川桥位于日本东北新干线岩手县二户市金田一地区,这里地处温泉,风光明媚,景色秀丽。该桥跨越JR东北本线、马渊川、国道4号线,全长326m。为与景观协调,主桥采用5跨连续RC拱桥(见图1)。  相似文献   

9.
风沙危害是影响沙区铁路建设运营的主要因素,风沙铁路减灾选线及防护工程科学设计能有效地减少线路风沙灾害.为进一步丰富完善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与防沙工程设计的理论方法,通过分析风沙地区的地理环境属性和铁路沙害特征,将风沙区域划分为流沙环境、戈壁大风环境和高寒风沙环境;研究不同环境下选线设计的控制因素,基于灾害学理论和综合选线方...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近年来在采用壳单元的重载机车车体结构强度分析中,牵引梁与中梁过渡区域焊接接头的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一问题,提出将车体主体结构离散为壳单元,分别采用壳单元和实体单元离散牵引梁与中梁的过渡区域。基于机车的运用工况,确定车体在纵向压缩和拉伸载荷作用下的理论应力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壳单元和实体单元对典型焊接接头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对该区域的局部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典型焊接接头区域,实体单元比壳单元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且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采用实体单元能更准确地模拟存在较高应力集中效应的焊接接头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