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岭隧道突水对衬砌结构受力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隧道断面上8个不同位置10种不同水压突水条件下衬砌结构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突水位置发生在仰拱或墙脚位置时,对衬砌结构的受力影响显著;突水对衬砌结构上的最大正弯矩和最大剪力影响最显著,而对最大负弯矩和最大轴力影响要相对小一些。运用结构力学的弯矩影响线理论,把突水压力作为衬砌结构上的移动荷载,给出不同突水压力下衬砌结构的弯矩包络图。  相似文献   

2.
隧道工程突水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防治隧道工程水害,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岩体结构控制理论和岩土优势面理论,研究隧道工程突水机制及其对策。结果表明,充足的水源、顺畅的和足够大的通道是突水必须具备的2个基本条件。水源包括含水层、江河、溶洞和采空区积水、洪水倒灌水、富水优势断裂;通道主要是断裂,断裂包括原生断裂、活化断裂和后生断裂。断裂的富水性、导水性受断裂的时间性、断裂的规模及空间结构、断裂力学性质、断裂两盘的岩性、施工对断裂的扰动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立断裂的时间、断裂力学性质、断裂规模、断裂两盘岩性4种优势指标及其量化评价体系。根据优势指标确定某具体隧道工程中断裂的突水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突水优势断裂采用不同的工程对策,但对非突水优势断裂必须考虑施工扰动后的活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厦门海底隧道左线风化槽为例,研究海底隧道突水安全风险控制。选择与风化槽地质条件类似的五通端陆域段进行地层变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层沉降具有明显的分层传递性和阶段性;当地表沉降30~40mm、拱顶沉降55~70mm时,地表开始出现裂缝。采用FLAC3D对海域风化槽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域风化槽地层变形规律与陆域段现场实测一致性良好;在帷幕注浆、超前支护等辅助工法发挥作用后,风化槽段拱顶沉降能够控制在70mm以内。结合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制定的安全风险控制标准:在采用十字中隔壁工法(CRD工法)施工条件下,海域风化槽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及施工突水对应的拱顶极限沉降值分别为40和70mm;突水安全风险管理级别分为预警、报警及极限3个等级。应采取的技术控制措施包括:辅助工法的合理应用、地层变形的过程控制、信息的及时监测与反馈、施工质量控制及紧急预案制定。  相似文献   

4.
华蓥山隧道涌突水、涌泥、涌砂原因分析及综合整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华蓥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涌突水、涌泥、涌砂情况,分析了其成因,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的应急整治措施,并对隧道涌突水、涌泥砂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突水突泥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遇的现象,给工程施工造成的危害性极大.马鹿箐隧道是宜万铁路八座一级风险隧道之一,地下暗河、岩溶、高压、富水、溶腔等不良地质广布,施工中多次遭遇特大型突泥突水.本文通过对该隧道突水突泥现象研究,分析各种岩溶隧道突水突泥影响因素,探讨隧道突涌水整治问题.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1)岩溶隧道突涌水与其穿越地层的岩溶空腔(溶腔、溶隙等)的静水储量大小密切相关,与溶腔内的水压高低有关,与地表及地下水系的连通性有关;(2)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特别推荐超前水平钻孔和周边钻孔相结合的方法,探明开挖前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溶腔的边界情况,提前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以达到“保证施工安全、确保结构稳定、保障安全运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某轨道交通1号线雅蛮区间左线ZDK19+200处开挖支护施工时发生突水突泥事件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岩溶突泥突水的成因,完成对溶洞淤泥清理、一次涌泥处理、二次涌泥处理以及掌子面加固等措施;对右线地质进行补勘,提前处理隐藏的岩溶,对突泥突水引发的周边构造物裂缝和沉降问题进行加固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次工程事故与前人对岩溶隧道的研究,对处理溶岩突泥突水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岩溶隧道修建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水灾害,是工程界的热点及难点问题。针对岩溶隧道突水机理进行讨论剖析,首先将其概化为灾害源、突水通道形成及防突层岩体破坏3个过程,并将岩溶隧道防突层破坏类型分为整体拉剪破坏、水力劈裂、充填体渗透滑移、关键块体缺失以及综合型突水模式。结合典型案例并利用数值模拟或理论分析对相应的破坏机制进行研究,指出实际工程中的突水多为综合型突水模式,是多种突水类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且不同突水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关的连续性和递进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隧道涌水量、隧址区降雨量、地表水流量及下渗量、地下水位降深、地表沉降量等系统监测和初步研究,分析象山隧道突水原因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采取溃口封堵、注浆加固等一系列工程及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地表沉降,恢复地下水位,解决了涌水引起的环境问题,隧址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地表注浆对隧道邻近建筑物变形控制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从不同层高、与隧道中心线成不同角度、离隧道不同距离等3方面探讨地表注浆加固对建筑物的变形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对距离隧道中线1~1.5倍开挖跨度范围内地表的沉降控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建筑物与隧道间距离是影响地表注浆加固控制建筑物变形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筑物层高越高,距离隧道越远,注浆对周围建筑物作用效果越不明显;随着建筑物与隧道所成角度的增大,作用效果反而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刘方 《铁道勘察》2015,(3):34-37
结合天竺山隧道在施工期间出现的突水、突泥情况,分析该隧道突水突泥的原因,并对不同的处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局部绕行方案,并进一步提出设计、施工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驼马店隧道DK48+918突涌水岩溶发育情况及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首先对隧道涌水形式、涌水量、压力大小等涌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岩溶隧道突涌水与隧址区岩溶发育情况、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其次系统总结岩溶突涌水系统辨识的方法和技术,最后采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地下水示踪试验及高分辨率水文监测技术等对D...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作为双线取直的重点工程,雁门关隧道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发育,将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对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评价,并对施工期的涌水量进行预测.研究结论:根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并结合物探及钻探资料综合分析表明:隧道所处区域构造发育,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好,导致地下水发育;地下水分布以断层带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一般断层带水为强富水,而基岩裂隙水为弱富水-中等富水,隧道集中涌水段主要发生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带.由于隧道断层带涌水量较大,并会出现突泥涌砂情况,因此防护措施应以堵为主,施工期间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根据宜万铁路大支坪岩溶隧道突水突泥溶腔及暗河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所表现出的岩溶发育程度、发育强弱及规模不同的原理,利用综合超前地报预测预报精确探测技术,在充分探明高压富水溶腔或暗河及岩溶发育规律后进行躲避、迂回绕行大型突水突泥溶腔的一项岩溶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环境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健康的城市水环境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阐述了我国城市水环境存在的城市河道水质不乐观、污水治理不彻底、河道景观标准低、引水工程范围小、管理机制不健全、全民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围绕城市水环境治理提出了水系优化、河道整治、污水收集处理、水文化建设、水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治理对策,为我国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与管理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明控隧道工程的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机场路隧道工程建设实例,通过对隧道工程施工期、地下水环境恢复期及运营期3个不同阶段分析了城市明挖隧道建设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对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如何减少对水环境影响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根据山岭隧道施工期涌水产生的环境危害实例,从设计与施工技术上分析原因,研究防治涌水危害的施工技术,探索防止水土流失的山岭隧道建设思路。研究结论:研究得出隧道涌水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因素;从现行隧道设计及施工技术上分析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环节和难度;提出了超前地质探测与水文监测是制定治水方案的基础,超前预注浆减压,限量、限时排放的治水施工技术是隧道治水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成果应用于某岩溶隧道的治水施工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杭州地铁1号线Ⅰ标段滨康路站至西兴站区间含有沼气层,沼气(瓦斯)在隧道里的聚集将直接危胁到盾构施工和建成后运营安全,可能的瓦斯爆炸甚至会危及地上建筑物和周边的居民。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分析和现场足尺试验测定,提出临界影响值和预防措施。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地下工程有害气体对施工及环境的危害程度,拟定了针对土层中有害气体需进行的安全评估内容。以杭州地铁工程为例,研究确定了沼气排放的解决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足尺试验测定沼气浓度对施工和运营的临界影响值,并采用在地面上打一定数量的排气孔,将富涵在地下浅层中的沼气排出,降低或消除沼气引起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地铁施工和运营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杨英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2):64-68
研究目的:玄武岩夹凝灰岩型隧道工程条件具不确定性,现有勘察手段难以查明凝灰岩确切分布位置,给隧道施工带来较大困难,有必要研究该类围岩特性及隧道施工对策。研究方法:通过研究隧道开挖揭示的凝灰岩的物理性能及其与玄武岩的各种组合关系,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分析各种工况的支护体系。研究结果:针对玄武岩夹凝灰岩的结构特性,提出了玄武岩与凝灰岩不同组合关系的各类围岩级别下7种工况的支护体系和衬砌结构。研究结论:工程实践表明,碎裂玄武岩与凝灰岩不同组合情况的工程措施合理,根据施工信息反馈及时动态调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