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过去十年,金融业出现了五大强劲趋势:相对於全球产出,金融资产大幅增加;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金融衍生品方面;一种以交易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的金融形式日渐兴起.尤其是在美国;  相似文献   

2.
金蓓蕾 《经济导报》2007,(36):34-36
沪台金融界业者认为,两岸金融业可合作的事很多,但由於当前的政治因素,合作却非常少。如何突破两岸金融合作的政治障碍?专家认为,可否借鉴欧盟的做法,在两岸和港澳形成一个金融共同体,四地都有自己的金融监管,监管的标准要趋同,这样四地的金融企业可以互相介入对方做业务,逐渐形成大中华金融市场和共同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雷曼公司破产,发端於华尔街的次按危机演变为金融海啸,并向全世界深度蔓延。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性金融海啸,将给全球经济,金融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发展赢得了全世界投资者关注的目光,更多外资进入境内一方面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却也对我国金融管制提出了考验。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管制需要找到可以促进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就开始逐步抛弃了过去的金融压抑政策,并朝着金融自由化的方向转型。而利率市场化又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利率市场化成了各国经济改革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潮流,但利率市场化的选择时机、各项政策推出的时序先后、改革途径的激进与否,却极大地左右了金融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从建国初期比较严重的金融抑制到逐步放宽金融业的管制,已经实施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但是利率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在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被证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保证,因此,本文就何时及采用何种途径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些浅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报》2007,(33):45-45
上期讨论过,从资金流入和专才集中两方面,可体现香港国际性金融中心地位。无疑现在香港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仍要不断思考未来将会面对的危与机,更要认清自己的弱点所在,并设法把其改善。目前香港金融专业人才供应出现紧张。如果只凭藉地域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配合,吸引其他地区的资金也会变得比以往艰难。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报》2007,(24):48-48
政府统计处本月发布了2006年香港国际投资头寸统计数据。在2006年底,香港的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总值分别为153,346亿元和111,838亿元。从对外金融资产扣除对外金融负债后,香港是净债权的经济体系,其对外金融资产净值达41,508亿元,相当於当年本地生产总值的282%。  相似文献   

8.
蓝堃 《经济导报》2007,(44):15-16
在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下,来自中国内地、东南亚、欧美、中东的热钱纷纷涌来香港,推动恒生指数在十个月内上升了逾7万点。港股大旺,楼市大旺,带动了香港经济大旺。经济专家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着眼於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香港金融业发展,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伦敦金融城市长史达德透露,伦敦成功的三个主因是:良好的监管环境和公共设施、庞大的人才库、高度开放的市场。看来香港仍有许多事要做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46):40-41
备受关注的两岸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於PP月16日签署,标志着两岸金融合作进入实质阶段,根据这份备忘录,两地银行,证券及期货、保险业金融机构可互相到对方市场经营,参股对岸金融机构。预计大陆资金投资台股的规模会有望增加。而一直引颈期盼的台资金融业,  相似文献   

10.
安华 《经济导报》2007,(8):13-13
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於二月八日,在其网上专栏“观点”中呼吁大家要审慎管理风险,并希望大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作出适当定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