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Graves病动物模型干预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造模时间及免疫次数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A亚单位的重组腺病毒(Ad-TSHR289)诱导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模型的影响。方法 45只BALB/c小鼠分别注射对照腺病毒(Ad-Lacz)或AdTSHR289,于第2次免疫后2周或第3次免疫后4周处死。所有小鼠均采取摘眼球取血,放免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以及总甲状腺素(TT4)水平;剥离甲状腺,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注射Ad-TSHR289的小鼠相对于对照组TRAb均明显升高;5周-造模组、10周-造模组的Graves病发病率分别为56%(9/16)、75%(9/12);10周-造模组甲状腺组织学改变与TT4水平变化吻合度为100%,相对于5周-造模组的50%(8/16)明显升高。结论 10周-造模组相对于5周-造模组具有发病率高、组织学改变与血清TT4水平吻合度高等优势;造模时间以及免疫次数均对该Graves病模型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Graves病 (GD)和正常成人甲状腺组织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探讨Graves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GD组为我院普外科GD患者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组织 ,正常对照组标本取自本科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正常组织。诊断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组织离体后立即液氮保存备用。两组各取组织 2 0 0mg ,进行总RNA抽提及mRNA纯化。 5 78点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芯片、芯片杂交试剂盒购自联合基因公司。用cy 5d UTP标记GD组 ,用cy 3d UTP标记正常对照组 ,将芯片和标记探针杂交 ,用ScanArray 30 0 0扫描芯片 ,观察扫描结果。ImaGence 3.0软件分析cy 3、cy 5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和比值。基因显性差异表达的标准为 :Ratio>2 .0或Ratio<0 .5 (Ratio=cy 5 /cy 3)。 结果 G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 80条差异表达基因 (已全部在GenBank登录 ) ,其中表达增加的基因有 31条 ( 2 .0倍以上 ) ,表达降低的基因有 4 9条 ( 0 .5倍以下 )。从中可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不但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关基因 ,还与抗氧化、细胞受体、细胞信号转导、蛋白翻译合成、DNA结合转录、细胞器的融合等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基因芯片筛选GD与正常成人甲状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高速度、高敏感等特性。GD的发病是多  相似文献   

3.
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对114例Graves病(简称GD)患者进行了Bf分型。比较病人组与326例对照组的Bf多态性分布,结果显示:病人组的BfFF别型和Bf~*F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x~2分别为22.193和27.432);BfSS和Bf~*S频率在病人组则显著降低(x~2分别为11.341和23.209)。关联分析表明BfFF和BfF与GD呈正相关(RR分别为6.97和2.79);BfSS和Bf~*S与GD呈负相关(RR分别为0.44和0.40)。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已有的报道有所不同。提示可能存在的GD易感基因与BfF基因在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连锁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的临床表现并不局限于甲状腺 ,而是表现为多器官脏器的损害 ,其中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目的减少。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在临床上广泛地用于治疗GD ,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0 .1%~ 0 .3%可发生粒细胞缺乏 ,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目的减少则更为多见。白细胞减少的初期 ,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 ,一旦发生感染 ,则广泛且难以控制 ,是GD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深入进行GD白细胞减少发病机制的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 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以便早期发现易感者 ,严密监测 ,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方法检测 5 0例GD白细胞减少患者、5 0例GD白细胞正常患者和 90名正常对照的HLA DRB1基因型 ,计算并比较GD白细胞减少组与GD白细胞正常组和对照组的HLA DRB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在不考虑白细胞变化的情况下 ,GD患者DRB1 0 8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RR=2 .97) ,DRB1 0 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RR =0 .2 2 )。②GD白细胞减少组DRB1 0 8(P <0 .0 1,RR =5 .36 )和DRB1 15 (P <0 .0 5 ,RR =1.87)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DRB1 0  相似文献   

5.
目的 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的临床表现并不局限于甲状腺,而是表现为多器官脏器的损害,其中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目的减少。抗甲状腺药物他巴陛在临床上广泛地用于治疗GD,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中0.1%-0.3%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目的减少则更为多见。白细胞减少的初期,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一旦发生感染,则广泛且难以控制,是GD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进行GD白细胞减少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天津地区汉族人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以便早期发现易感者,严密监测,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50例GD白细胞减少患者、50例GD白细胞正常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的HLA-DRB1基因型,计算并比较GD白细胞减少组与GD白细胞正常组和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在不考虑白细胞变化的情况下,GD患者DRB1*08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l,RR=2.97),DBBl*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RR=0.22)。②GD白细胞减少组DRB1*08(P<0.0l,RR=5.36)和DRB1*15(P<0.05,RR=1.87)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DBBl*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l,RR=0.13).(3)GD白细胞减少组DBBl*08基因频率(P<0.01)和DBBl*15基因频率(P<0.05)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组,DRB1*09基因频率(P<0.05)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结论:天津地区汉族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08,HLA-DRB1*15基因频率增加有关;GD的保护性与HLA-DRB1*07基因频率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小鼠混合骨髓移植模型,将同基因和半相合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和不同比例脾细胞混合移植给受鼠,探讨诱导持久稳定嵌合体、减轻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方法。方法受鼠60Co全身照射,混合输入同基因和半相合异基因供鼠骨髓,同时将两者脾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回输。测定嵌合体形成,观察GVHD表现及病理学改变,监测移植鼠生存率。结果小鼠移植后全部存活超过90 d,半相合异基因小鼠脾细胞输注剂量和比例对嵌合体形成的水平和嵌合状态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调整半相合异基因与同基因小鼠脾细胞输注剂量和比例对诱导异体持久植活、避免严重的GVHD的出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T细胞 (naturalkillerTcell,NKT)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表达有人TSH受体的细胞免疫NKT细胞缺如小鼠和野生型BLAB/c小鼠 ,每两周一次 ,共 6次。在最后一次免疫结束后两周处死小鼠 ,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TSH受体抗体。结果 免疫后的NKT细胞缺如小鼠 ,血清TT4和TRAb水平轻度升高 ,并且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但是 ,在经免疫的NKT细胞缺如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之间 ,血清平均TT4水平和TRAb水平相似 ,且TSAb与TSBAb水平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KT细胞可能不参与Graves’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Graves病属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AITD) ,其患者血中存在多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 ,其中包括TGAb、TPOAb以及TRAb。单链抗体 (ScFv)是以连接肽将重链可变区基因 (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 (VL)连接起来形成的单链小分子抗体。为了获得人源性抗甲状腺抗体 ,分析其基因结构 ,进一步研究AITD的发病机理 ,我们构建了人源性噬菌体ScFv库。方法 采取Graves病人静脉血 ,用淋巴细胞分层液按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淋巴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分别扩增出全套的免疫球蛋白VL 链和VH 链基因 ,利用重叠PCR方法 ,构建ScFv基因。重组到 p3SCMH嗜菌粒中 ,电穿孔转化XL1 Blue大肠杆菌。经适当培养后 ,加入约 10 12 空斑形成单位 (PFU)的辅助噬菌体VCSM13,构建噬菌体抗体库。测定库容 ,鉴定重组率。以固相化的抗原对噬菌体ScFv库进行了 4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 ,富集特异性噬菌体抗体。用ELISA竞争抑制实验检测富集的噬菌体抗体。结果 以单链cDNA为模板 ,用PCR方法分别扩增VL 链和VH 链的DNA。PCR产物经 15g·L-1琼脂糖电泳检测 ,分别在 380bp和 4 2 0bp左右见到扩增带。将VL 和VH 进行重叠PCR制备ScFv ,琼脂糖电泳显示PCR产物在 80 0bp左右有扩增带。将ScFv基因纯化 ,用SacⅠ+SpeⅠ双酶消化后 ,重组到 p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碘摄入量变化与Graves病 (GD)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酸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方法 ,测定了天津市 4 2名正常成人和 74名GD患者 2 4h尿碘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正常人和GD患者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2 5 8.0 ,5 0 0 .0 μg·2 4·h-1,未经治疗的初诊GD患者的 2 4h尿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0 .0 0 1)。动态观察 33名GD患者治疗前后 2 4h尿碘中位数变化发现 ,尿碘从治疗前的 6 31.2 μg·2 4h-1降低到治疗后的 331.9μg·2 4h-1( 3月 )和 2 80 .4 μg·2 4h-1( 6月 ) ,分别降低了 4 7.4 2 %和 5 5 .5 8% (P <0 .0 0 1)。治疗后GD患者的 2 4h尿碘水平与正常人的尿碘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提示碘可能影响GD的发生和预后 ,减少碘的摄入有助于GD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探讨细胞因子在 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高敏感固相增敏免疫分析方法 ( EASIA)测定了 36例 Graves′病伴甲亢患者 ,1 9例未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和 2 8例正常人血清 IL- 6、IL- 8水平。结果  GD患者血清 IL- 6、IL- 8浓度高于正常人水平 ( P1<0 .0 5,P2 <0 .0 5)。 IL- 6升高的 GD患者占 2 2 .2 2 % ( 8/36)。 IL - 6水平与 IL- 8不相关 ( P >0 .0 5)。 IL - 6水平与 TGA、MCA和 TRAb不相关 ,与 T3 也不相关。此外 1 9例未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 SAT)患者血清 IL - 6水平也高于正常人 ( P <0 .0 5)。结论 在 GD患者发病中存在 IL - 6、IL - 8系统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 animal model of Graves' disease (GD) by immunizing BALB/c mice with hM12 cells co-expressing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Ⅱ molecules and human thyrotropin receptor (TSHR) molecules. Methods BALB/c mice in experimental group (H-2d) were immunized with hM12 cells Intraper-itoncally every 2 weeks for six times, while mice in control group were immunized with M12 cells. Five weeks later, the thyroids were histologically examined, and serum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thyroid-stimulating antibodies (TSAb) and thyroid hormone levels. Results One BALB/c mouse in experimental group developed Graves'-like disease. Total T4 and T3 levels in this mouse were above the upper limit of normal, TSAb activity was displayed in its serum. The thyroid histologically showed the features of thyroid hyperactivity including thyrocyte hypercellularity and colloid absorption.None of control mice developed Graves'-like disease. Conclusion An animal model with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Graves' disease was successfully induced and the model will facilitate studies aimed directly at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ity in Graves'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建立分泌性中耳炎豚鼠动物模型的方法 ,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一种有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制备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 ,了解渗出性中耳炎对听阈及中耳炎黏膜的病理改变。结果 听阈升高者 16耳 ,以低频为主 ,鼓膜呈浅黄色 ,病理改变主要在中耳腔 ,有不同程度的渗出 ,以浆液性为主。结论 细菌的分解产物———内毒素 ,导致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及中耳腔渗出 ,为进一步研究SOM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Fas,Bcl 2抗原在Graves病 (GD)和桥本氏病 (HD)的表达 ,探讨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粗针穿刺获得病人甲状腺组织标本 ,颈部手术时取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原位观察Fas,Bcl 2抗原的表达。结果 两种AITD甲状腺细胞Fas抗原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增强 ,GDBcl 2抗原表达也较正常对照增强 ,HDBcl 2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 ;GD与HD相比较 ,GD甲状腺细胞Fas,Bcl 2抗原表达均强于HD。在HD ,Fas抗原表达较Bcl 2表达明显增强 ,但在GD ,Fas抗原表达与Bcl 2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由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H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在GD ,Fas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被Bcl 2对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目前陕西地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碘的营养状况,初步探讨人体内碘的代谢状况与AIT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病例388例,其中AITD患者283例,非AITD对照105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记录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质地等情况;测定尿碘浓度、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应用SPSS12.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研究人群中Grave s病(GD)组的尿碘中位数是212μg/L,桥本甲状腺炎(HT)组是245.4μg/L,对照组是197.8μg/L,三组的尿碘分布有统计学差异。HT组患者在不同的尿碘水平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以及高敏促甲状腺激素(HS-TSH)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ITD患者中存在饮食碘过多的问题,此可能在AITD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 ,更好地观察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形态、血流分布等。方法 用彩超观察了 2 0例正常人和 1 0 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形态 ,与其同位素甲状腺扫描进行对比 ,测定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13 1I摄碘率 ,行甲状腺病理检查。结果 表明彩超可清晰地显示甲状腺大小、形态、结节的有无 ,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等。结论 彩色多普勒是诊断甲状腺疾病及观察疗效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TD)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探讨测定TPO-Ab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200例ATD、50例非ATD、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浓度。结果 ①ATD患者血清中TPO-Ab浓度显著升高(P<0.01)。②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功的变化与体内TPO-Ab浓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ATD的预后。③TPO-Ab浓度的变化与TMAb变化一致(r=0.83,P<0.01),但用TPO-Ab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指标较TMAb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P<0.01)。结论 测定TPOAb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敏感、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C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旁或滤泡细胞间,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CT)。有报道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与核因子调节降钙素受体的表达和功能。但是GM—CSF与血钙浓度及甲状腺c细胞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也未见相关报道。我们采用GM—CSF刺激大鼠,然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浓度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细胞数量及形态,旨在探讨GM—CSF与C细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各种实验因素对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在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中 ,各种实验因素对吗啡依赖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 1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依赖组 ,比较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及恒量法、递增法给药时 ,正常组和依赖组的戒断症状评分。结果 在DG1、DG2 、DG3 不同剂量组中 ,DG2 、DG3 剂量组的正常组与依赖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依赖组内 ,DG2 、DG3 剂量组与DG1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 3、5、7d不同给药时间组中 ,7d组的正常组与依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依赖组内 ,7d组和 3、5d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恒量组和递增组中 ,正常组和依赖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依赖组中 ,剂量恒定组与递增组之间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给药时间、恒量给药和递增给药对吗啡依赖的形成均有明显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吗啡依赖机制的研究中要重视这些影响因素 ,选择最佳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On the basis of developing a new animal model for oxyhemoglobin (OxyHb) injection into subarachnoid space in mice,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temporal depende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xyHb- induced apoptosis in the mouse brain cells in vivo and the mechanism of neurocyte injury induced by OxyHb. Methods The animal model for OxyHb injection into subarachnoid space in mice was developed. Mice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 35).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aline injection (50 μL )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OxyHb injection (50 μL ), both into the subarachnoid space. The mi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ubdivid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stoperative time (3 h, 6 h, 12 h, 24 h and 48 h). The apoptosis or necrosis of cells was distinguished with microscopy (HE stai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UNEL method.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apoptosis was mainly in the ipsilateral neocortex and bilateral hippocampal gyrus. The apoptotic mouse brain cells show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y HE stai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ount of TUNEL-positive cells showed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the number of OxyHb- induced apoptotic cells decreased with time. Conclusion OxyHb in subarachnoid space in mice can induce apoptasis, but not necrosis of mouse brain cells in viro. The apoptotic brain cells show the pattern of temporal depende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arly treatment should be the method of first choice for treating the hemorrhagic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硬腭骨缺损畸形的腭裂动物模型。方法1-1.5岁健康家犬8只为实验对象(6只为实验组,2只为实验对照组)。以外科手术在硬腭部模仿临床腭裂形成骨缺损裂隙,实验组同时放置牵引装置,并形成骨运送盘,8周后观察裂隙关闭情况及软、硬组织形态,了解模型建立后牵引成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犬经安置牵引装置后可关闭硬腭处骨裂隙,牵引装置固定稳固,X线显示骨运送盘可牵移,骨缺损区裂隙闭合,全身状况良好。对照组犬8周后,腭裂隙仍存在,大小形状与手术时无差别。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的腭裂动物模型,可用于牵引成骨技术矫治腭裂骨缺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