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转体斜拉桥转体施工关键技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家庄市环城公路跨石太铁路分离式立交桥(转体斜拉桥)的施工,对桥梁平转法施工中的关键工艺的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以后同类转体桥梁的转体施工控制提供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金泉大街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施工为例,总结桥梁施工经验,开展超宽T构桥转体施工综合技术研究,对提高超宽转体桥梁施工效率,控制梁体转动稳定性,有效控制内力、线形及转体姿态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将填补超宽T构桥转体施工领域的不足,为在建工程或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转法桥梁转体施工是一种常见的转体方法。桥体的平衡性能对转体的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桥梁在转体前需要称重,对不平衡力矩进行测试,以对桥体进行平衡配重。结合津汉高速公路上跨津山铁路立交桥双线同步转体施工,对桥体进行了不平衡力矩测试并据此制定了配重方案,保障了转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转体施工作为一种运用广泛的桥梁施工工艺,可以跨越山川河流和既有线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转体施工在桥梁建设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跨线铁路转体桥施工技术发展展开分析和研究,着重介绍了连续梁桥转体、T型刚构桥转体和斜拉桥转体的施工技术的基本设计工作要点,同时对其施工技术的发展展开分析和研究.并论述了铁路桥梁转体施...  相似文献   

5.
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为全桥施工的关键步骤。桥梁转体施工监控目的就是为确保大桥结构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并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结合大西客运专线上院跨朔黄铁路(60+100+60)m连续箱梁转体施工实例,提出了悬臂T构转体施工过程监控的具体内容,详细介绍了本桥现场监控实施情况,通过实时监控数据来指导转体,为桥梁的平顺转体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商合杭上跨徐兰高铁T构梁为研究对象,针对大跨度T构曲梁墩顶转体施工控制技术展开研究。在MIDAS中对桥梁施工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不平衡力矩、顶升力等关键参数,据此对该桥进行了线形控制、应力控制及转体不平衡弯矩测试。结果表明:桥梁线形平顺,与设计线形吻合度良好;悬臂施工阶段及转体阶段桥梁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为其他类似桥梁的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依托山西省交通厅2010年科技计划“大跨度超万吨级连续箱梁桥转体关键技术研究”及长平高速公路微子立交桥平转工程,详细论述了转体T构平衡称重的方法和转体过程的控制要点。依托工程的转体成功,表明采取的各项施工控制技术措施可行,为今后同类桥梁施工控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1年铁道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客运专线建设有关问题设计核查的紧急通知》及上海铁路局宁波铁路枢纽建设指挥部甬枢建指函[2011]6号《关于优化设计方案的函》的要求,鄞县大道右线特大桥位于沿海平原河网化地区,若采用本线下穿杭深铁路客专方案,则地方的水系及道路遭到严重破坏,难以连通,因此鄞县大道右线特大桥仍采用上跨杭深铁路客专方案.经研究决定,采用(45.35+74+42.205)m连续梁桥,采用先悬臂浇注,后平衡转动体系转体施工法.对该桥进行了转体结构设计和结构验算,满足规范要求.为确保安全顺利转体,提出了转体施工应该注意的事项,为同类桥梁的转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铁路运营安全,上跨铁路桥梁多采用转体施工法。菏泽市丹阳路双塔单索面跨线斜拉桥转体施工,转体结构总长度大、达238m,转体结构总重量大、自重达24 800t,转体结构高度大、达87.5m,转动球铰直径大、达4.5m。结合项目实际工况,介绍了桥梁转体施工的实施方案,包括转动体系施工、结构称重与配重、牵引力计算等关键步骤。阐述了斜拉桥转体施工过程中索塔变位、主梁线形、斜拉索索力等监测控制要点,为桥梁施工顺利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持与技术保障。本桥转体施工克服了多项世界级工程难题,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转体施工是一种常见桥梁施工技术,转体施工可以将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近地面或岸上作业。转体施工方法可分为平转、竖转以及平转竖转相结合。具体分析了桥梁转体施工的优点,并分别对平转和竖转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浦南高速公路C2合同段为工程背景,按照不弃土、不改良原则,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分析了土的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量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据此得到了高液限粘土最佳含水量范围,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用于路基填筑的控制标准,即可用含水量及其对应的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高液限粘土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淋溶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污泥中毒性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基的pH 值、微生物的接种量、淋 溶的温度及循环淋溶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最优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淋溶液的 pH 值随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逐渐降低,培养基最佳的pH 值为1.0,最佳微生物的接种量为15.0%,最佳淋溶 温度为30C,最佳循环淋溶时间为全天循环;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污泥中Cd、Mn、Cu、Pb和Zn的浸出率分别高 达88.0%、88.0%、69.0%、67.0%和83.0%.   相似文献   

13.
隧道岩溶突水危险性模糊多模型组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隧道突水危险性对于保障岩溶地区铁路工程施工、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评价过程中主控因素的多源性以及不确定模糊性,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应用于岩溶地区隧道突水危险性评价中。首先,通过收集大量隧道突水灾害资料,提取突水主控因素并建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可溶岩成分、岩石结构、岩性特征、断层性质、断层宽度、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结构类型接触网动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以及对应的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 ,计算得出它们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 ,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接触网的刚度特性。在此基础上 ,建立接触网的振动方程 ,并与受电弓的线性化模型一起 ,建立受电弓 /接触网系统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最后 ,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 ,对两种不同结构接触网对受电弓受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技术分析 ,并得到结论 :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通过合理弛度设置 ,能适应中国提速铁路运行的需要 ,但 2 5 0 km/h以上的高速铁路需采用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后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浙江交通建设中存在着规划、资金、土地资源、管理、科技人才与信息化、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要发挥交通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引领浙江城镇化发展,浙江要突出重点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规划,强化与城镇化发展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源节流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瓶颈,创新思路解决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强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科技和信息化作用,加强新型城镇化中交通建设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出租车是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出租车市场的发展和乘客出行需求的变化,出租车行业积累了大量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出租车市场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矛盾难以协调,供需关系不平衡,需要通过调整出租车投放规模来促进各利益主体的和谐发展. 因此,从博弈的视角出发,分析出租车行业中的主要利益关系,构建博弈均衡,并进行博弈均衡解析,结合出租车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博弈均衡条件,测算出投放规模的合理数量范围. 通过对西安市出租车市场的实证测算,当短期内增加的出租车数量不超过1 908 辆时,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最小;从长期来看,当增加的出租车数量为1 223 辆时,能够达成长期的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17.
部队水路快速输送能力由诸多相关因素决定,综合实际情况分析,制约部队水路快速输送的主要原因有:港口类型失衡、港口装卸能力偏弱、民用船舶征集难和船舶改装难等。为提高部队水路快速输送能力,提出加大备用码头建设、预先制定装载方案、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推进军事运输机制的改革、加强民船改装研究力度等建议。对于提高港口保障能力和船舶保障能力,以及提高部队水路快速输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隧道衬砌、底板等不同部位出水对隧道产生的不同危害,然后分析了由于防水板技术指标标准较低、防水材料选用不当、缺乏针对性的加强设计、施工质量不能保证等造成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提出应做好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开挖轮廓圆顺、及时优化隧道设计等相应预防工作,对衬砌边墙、施工缝和仰拱顶面渗水均阐述了整治措施,并指出隧道底部渗漏水是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公路零担货运业是典型的网络型产业,网络化的运输组织是提升运输效率的关键,而各种内、外部因素与零担货运业网络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重点运用产品—资源—网络(PRN)的运输经济学分析框架,对中国、美国、欧洲公路零担货运行业的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从产业结构、政府管制、商业习惯等角度对三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剖析.通过研究发现,公路零担货运业的网络结构,在受到网络经济内在规律支配的同时,又受到一个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政府管制政策、商业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各国间零担货运业的网络和产品形态、资源结构等产生变异.研究成果对促进公路零担货运业网络化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极高地应力软岩变形速率快、累积大、持续久并在时空上表现出不均匀、不对称等特性,造成隧道开挖支护难、结构体系弱化、失效等工程问题。依托兰新二线大梁隧道建设,针对极高地应力挤压性软岩开展了大量原位试验、围岩量测、数值仿真及设计变更工作,分析了围岩—支护发生的一系列与时间相关的力学行为及动力响应,突破岩体结构及支护变形特征的静态认识,提出适应于该地层的变形控制和支护设计方法,确保软岩掘进工期及安全,为同类工程的建设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