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同时,应更加关注轨道沿线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在分析新形势下城市及交通发展的问题和需求基础上,梳理总结轨交站点综合开发的理念和技术路线,结合东莞轨交1号线黄江北站综合开发规划进行实践,提出应同步推进轨交选址和周边土地开发潜力分析,细化综合开发范围并明确不同范围的开发主体,差异化考虑业态功能,优化提升站点周... 相似文献
3.
4.
王承勋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22):112-113
结合重庆轨道一号线U型梁施工情况,指出U型梁施工的质量控制重难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以后U型梁工程的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可以为TOD模式下不同站点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有效引导城市区域TOD开发的良性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站点兴趣点(POI)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步行接驳距离确定轨道站点空间影响范围,考虑共享单车对于轨道站点接驳范围的延伸,利用其出行大数据确定轨道站点空间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获取站点空间影响范围内的POI大数据,确定不同站点的各类POI比例、POI优势度和均匀度;进而,基于各站点的POI指标定量确定站点类型;最后,以天津轨道交通站点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7.
8.
在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合理的假设,讨论了单线及双线线网站点吸引区域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一般情况下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模型,给出了模型的算法,并通过应用示例说明了模型在轨道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受多层面因素交互作用而反映出异质性,为实现站点精细化分类,本文统筹考虑地铁刷卡数据、兴趣点数据和地铁网络数据,提取客流、土地利用和网络性质等特征,其中,客流层面考虑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等不同日期类型下客流状态,土地利用层面考虑站点辐射区用地强度和均衡性,网络层面考虑节点自身特性和影响能力。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K-means++算法的聚类模型,综合聚类评价指标确定簇数,辨析不同类型站点多维度特性,结合站区土地利用和站点网络特征探讨对出行活动的影响,并设计簇内联合预测和整体联合预测策略,采用3种多元时序预测方法探究站点聚类对预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全部客流特征时,划分为10簇,考虑工作日进站客流特征时,划分为5簇,充分挖掘客流时变特征能够获得更加精细化的聚类结果;各簇站点客流分布特征与其土地利用及网络特征间存在一定的反馈关系;相比于整体联合预测,通过聚类联合相关性强的站点进行预测,以间接捕获空间相关性的方式能有效提升预测性能,各模型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9.04%,平均绝对误差平均降低4.94%。研究结果为站点精细化管理和站区设施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运量与其沿线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对于后续轨道沿线用地布局和轨道客流的提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宁波市为例,调查了轨道1号线和2号线50个站点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了轨道站点周边800m用地开发容积率和站点客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手机信令手段获取轨道东门口站和大卿桥站的站点客流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了站点客流与用地性质和建筑开发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宁波轨道沿线用地开发率较低,平均容积率仅1.1;当站点周边平均容积率超过1.5,单位建筑面积日均进出站客流将呈现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1.
共享自行车是解决短距离出行和“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但也引发了一些交通问题,尤其是在局部区域车辆淤积现象对其他交通出行方式产生了影响.本文将共享自行车骑行的租、还空间位置对应为出行的起讫点,基于出行OD分析了其整体时空运行特征和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运行特性.本文还分析了共享自行车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出现不均衡性的外部和运行特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不平衡性量化值的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了典型轨道站点周边区域的不均衡性数值.该模型能够评估共享自行车在轨道交通区域运行的差异,以支持重点区域调度和监管.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系统因多因素干扰引发客流集中、车站拥挤,并相继传播至周边车站,形成级联失效. 把握拥挤在轨道交通网络的传播范围,是减少交通突发事件影响的基础. 基于轨道交通拥挤传播机理分析,将物理结构、网络初始交通状态、客流量融合进耦合映像格子模型 (Coupled Map Lattice,CML)中,通过历史客流数据量化参数,构建轨道交通拥挤传播模型,展开3 种不同情景下拥挤传播过程分析. 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车站的初始状态、耦合系数对拥挤传播影响显著,网络结构对拥挤传播范围的影响并不明显. 根据网络结构、初始值和耦合系数,可以掌握拥挤传播规模,识别拥挤车站的影响范围,有助于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优化时,需要对客流进行分析,其中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属于关键性问题。考虑到不同用地性质的轨道交通站点承担的交通功能不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进行分类,建立基于聚集效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范围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得到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客流的合理和最大吸引时间,从而确定不同类型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 相似文献
14.
15.
重庆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贸易口岸,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筹备过程中乘务组织的研究和乘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从乘务方式的选择、司机配置、乘务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四方面阐述了运营筹备过程中乘务筹备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在轨道建设初期其站点合理的布设尤为重要,本文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建立了轨道交通站点布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依据基于AHP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备选站点得分,来全面、高效地评判各站点布设的优劣,从而在各备选站点中选出最为合理的进行布设或对现有的站点进行影响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