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概述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对无轨电车电池组中串联单体电池电压、电流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决策,接口与充电器、PC机、指示仪表等外部设备实现功能联动,实时对电池组工作状态检测,无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还是在充电过程中都能够可靠的完成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并通过CAN总线告知车辆主控制器,以便采用更加合理的控制策略.从而安全高效地使用电池并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动力电池组的寿命直接影响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而电池组的寿命与其散热性能直接相关。以6.5A.h/144V镍氢电池组为对象,对电池的生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电池的生热温度模型,搭建了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组热性能试验台;对电池箱的散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变电流充放工况对电池组温度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的电池组能够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池散热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配合锂离子电池在无轨电车上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针对无轨电车运行环境的锂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对车载电池进行故障诊断、分级报警和优化充电.本文主要分析了无轨电车环境下电池运行模式的特点,针对原有铅酸电池的使用和管理问题,提出了更加优化合理的锂离子电池使用方法和控制策略,就电池的故障分级、电池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估算、电池有效利用容量区间、充电电流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种特殊处理方法,较好配合了锂离子电池在无轨电车上的安全高效使用.  相似文献   

4.
面向公共交通双源无轨电车运行规划,针对其电源系统承载能力评估问题,从线网电源与车载储能电源两方面入手,分析影响电源系统供电能力的约束条件.首先,建立典型拓扑下线网电源供电能力计算模型,同时基于数据统计及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确立计及多车行驶工况的双源无轨电车功率需求模型,提出以可行驶车辆数为指标的线网电源系统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然后,建立车载储能电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提出以脱线比为核心指标的车载储能电源系统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最后,基于北京市双源无轨电车运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与仿真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计算方法能够为双源无轨电车运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太原市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有大规模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无轨电车所依赖的供电线网在某些路段已无法保留,这些路段无轨电车不能运行了。对此,我们立足现有车辆提出用增加辅助电源来满足安全运行的技术方案。无轨电车使用辅助电源,可保证运行速度不低于每小时20公里,脱杆行驶1.5公里左右,考虑无轨电车运行机动性,每趟脱线运行的极限距离可达3公里。配置在无轨电车上的辅助电源功率(电池数量)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双源无轨电车系统节点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车型时刻表优化方法。首先,将站点同时出现的最大车辆数定义为该站点所需泊位数,以保证站点泊位数量充足,从而减小因车辆排队占据车道发生拥堵的概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双源无轨电车运行特性和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建立双目标混合整数优化模型,以最小化企业运营成本和共同站点所需泊位数为目标,通过车型配置和发车间隔调整,确定双向最优多车型时刻表,并设计定制化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最后,以北京市4条双源无轨电车线路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单一车型模式下的均匀发车时刻表,优化后的多车型时刻表有效均衡了3种常用双源无轨电车车型的最大载客率,避免了车辆在操作装置相遇,使企业运营成本最高降低了约26.9%,共同站点所需泊位数最多减少了约25.5%,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和所需泊位数,减少站点车辆最大排队长度,缓解双源无轨电车系统节点拥堵。  相似文献   

7.
据悉,北京公交在2014年将新增400多辆无轨电车投入公交线路运行;按照北京公交的规划,到2017年,北京每年将有500辆、20条线路的柴油公交车被双源无轨电车代替。以往无轨电车过路口后司机趁进站时下车折腾"大辫子"搭线的场面,不会在这种新一代双源无轨电车上演。  相似文献   

8.
1 新一代无轨电车的定位 (1)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新电车的车辆造型应有崭新的外观,靓丽的形象,能够代表广州的城市品位.车辆设计应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客车设计理念及先进的技术工艺,体现公交优先,满足城市交通发展大容量、便捷安全、健康环保、可靠性高的要求.还要考虑到社会各层次人士的需求.新电车还要有完善的电子化智能导乘设施,满足乘客对城市交通信息越来越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双源无轨电车是一种非常好的公交运载方式,具有无污染、承载量大、使用维护成本低等优势,技术也成熟。在北京、天津、大连等国内近10个线网丰富的城市,是一种良好选择。北京市表示,到2017年,北京双源无轨电车的拥有量将达3000辆。  相似文献   

10.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的快速发展对双层集装箱班列的开行提出迫切需求.以绍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为例,分析了通道内集装箱的箱型结构、箱重统计特征.基于现行规章要求,测算不同箱型堆叠形式的限界要求,探讨满足重车重心高要求的各类堆叠形式的配载方案,并结合市场需求特征分析各配载方案的实施可行性.结果表明,堆叠形式Ⅱ、Ⅳ、Ⅴ满足现行的限界要求,且其配载方案具备相应的箱源支撑.其次,未来亟需通过修订现行装载限界、研制新型运载装备和装载加固连接件等以实现两个40 ft高箱堆叠.  相似文献   

11.
北京公交集团年客运总量达到50亿人次,日均客运量1319万人次,承担着北京地面公共交通客运的主体任务.截至2014年5月底,北京公交集团共有公共电汽车22839辆.公共电汽车按能源结构分为:柴油车16615辆,天然气车5446辆(其中:CNG车2577辆,LNG车2869辆),电驱动车778辆(其中:纯电动车190辆,双源无轨电车588辆,其中:双源电动车180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轨道交通车辆防火标准以及车辆发生火灾事故对于乘客人身安全危害性的认知,重点研究了一种提高铝合金车体防火性能的方法,以满足动车组行车能力及乘客疏散救援要求.以某动车组为例,首先计算车内非金属材料热释放量,假设火灾风险、火源功率,将其热负荷加载到车厢有限元模型中,应用FDS软件仿真分析车体在火灾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将温度分布插值到车体有限元模型中的每个节点,确定燃烧损坏区域;利用ABAQUS软件模拟分析车体在承受热负荷及最大拉伸载荷工况下的静强度、刚度的变化.在热力耦合工况下,通过车体刚度的变化即车体变形量的大小,验证动车组是否满足行车能力要求,若否,则需在车体静强度薄弱的区域,不改变车体设计结构的情况下,添加非金属防火材料的方法,提高车体热负荷下的静强度、刚度,即提高了车体防火性能.并详述了允许车体变形量判断依据及限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2):158-159
敞车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车型,敞车集重装载最易引发安全事故。在铁路货物方面,尤其是如何避免敞车集重装载直接影响着货物、车辆和行车的安全,关系到国家、铁路、托运人的利益,对铁路运能的影响也极大,因此科学合理的避免敞车集重装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通过介绍敞车的定义、车体结构特点、设计用途,考虑在装载集重货物时,应满足装车后所产生的工作弯曲力矩不大于其最大容许弯曲力矩的条件,分析了车体承受均布载荷后受力与歪曲力矩的关系,并分析了敞车中部和两端三处承载的情况。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扩大货物装载加固方法,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敞车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车型,敞车集重装载最易引发安全事故。在铁路货物方面,尤其是如何避免敞车集重装载直接影响着货物、车辆和行车的安全,关系到国家、铁路、托运人的利益,对铁路运能的影响也极大,因此科学合理的避免敞车集重装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通过介绍敞车的定义、车体结构特点、设计用途,考虑在装载集重货物时,应满足装车后所产生的工作弯曲力矩不大于其最大容许弯曲力矩的条件,分析了车体承受均布载荷后受力与歪曲力矩的关系,并分析了敞车中部和两端三处承载的情况。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扩大货物装载加固方法,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方城市陆续开建地铁增加了地铁车辆防寒因素,为保证城轨车辆能满足极端温度条件下正常运营并保证服务质量,对城轨车辆车体材料及防寒措施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析大跨度连续桥梁温度应力的影响,以拉日铁路雅鲁藏布江三号特大桥为例进行研究.采用Midas Civil计算软件,对箱型截面的大跨度桥梁成桥后,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对梁体的最大应力进行分析计算.采用Midas FEA计算软件,分析箱型截面冬季施工养护期间,在箱体内部温度和高于外部温度的实测值下,分析单个现浇块体的应力值,为养护温度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对桥梁的应力影响较大,在西藏地区的温度变化快,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桥梁的抗裂能力能够满足当地气候条件.冬季施工期间,箱体内外养护温度差较大时会产生拉应力,必须合理的控制内外温度差和拉应力值,保证混凝土养护期间不开裂.  相似文献   

17.
运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对电池的电压、电流、荷电状态(SOC)进行预测。考虑驾驶行为对电池组工作状态的影响,确定了含加速度、车速、电压、电流、SOC在内的多参数LSTM模型;根据中国亿维新能源车辆云平台数据,采用Adam优化算法完成对LSTM模型的训练、测试与预测。结果表明:多参数LSTM模型可有效预测电池的SOC和电压变化状态,电流均方误差由14.848%降到3.192%。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地铁碳钢车体的主要技术参数、车体结构的设计思路,并利用有限元法模拟验证了车体结构的强度、模态和稳定性均满足EN12663(2010)的要求,最终顺利通过了车体静强度试验。  相似文献   

19.
地铁B型车车体静强度及模态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有限元方法及ANSYS软件建立了地铁车辆车体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地铁车辆受力分析和危险程度,选择拖车(头车)作为计算、分析对象,确定了有限元模型的计算载荷、常见计算工况和评定标准,计算了车体在整备状态下的车体静强度,分析了整备状态和超常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结果表明,地铁车体静强度在常见计算工况下皆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车体一阶扭转和一阶垂向弯曲自振频率偏低,一般要求车体在整备状态下的自振一阶垂弯频率应大于10 Hz,以避开转向架的点头频率;减小结构质量的同时增大结构刚度,在满足车体强度要求下,可以实现以降低次要的振型频率来提高主要的振型频率的目的,并可进一步地减轻车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车体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风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车体强度试验研究田葆栓(四方车辆研究所)关键词:内燃机车;车体强度;试验中图分类号:U270.1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运提速需求非常迫切。由于机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牵引重量不断增加,以及车体结构逐步向轻量化发展,为了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