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慧敏  张宇  乔伟 《城市交通》2009,7(4):13-20
对法国大里昂都市区Velo’v系统进行概述,内容包括服务终端、停车桩和自行车设施,租借方法和价格,信息化特征,成本和收入等。分析了租赁点的类型、定位依据和点位布设方法。然后,从各区的自行车租借特征、租借次数、居民出行方式转变和满意度方面,结合调查数据阐述了Velo’v系统的实施效果。最后,介绍了大里昂都市区自行车服务的推广方针,意在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是自行车交通服务的一部分,城市为一切自行车出行创造条件才是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
太原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自2012年9月28日正式运营以来,已开通服务点1130个,投放自行车3.73万辆,安装锁桩5.24万个;单日最高租用量达52.34万次,累计1.52亿人次;单日免费租用率最高达99.66%.上述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受到了广大市民普遍欢迎,被业内专家称为“太原样板”.2014年元旦,山西省委书记、人大主任袁纯清在我公司考察工作时说:“公共自行车改善了城市交通,方便了市民出行,减少了空气污染,提升了城市形象,是便民利民惠民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苏州公共自行车合理布局,从苏州公共自行车总体使用状况,租用区域,租用时间等方面深入剖析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现状特征,总结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公共自行车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对公共自行车进行分类,并提出各类公共自行车点位的配车建议,进而预测公共自行车配车总量,提出苏州市公共自行车总体布局原则和指导,并对姑苏区公共自行车提出具体规划方案。规划实践对发展和完善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构建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汤諹 《城市交通》2010,8(6):34-39,43
针对上海市城市外围地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永久自行车集团与张江高科技园区、闵行区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结合的机动性创新项目实践。首先介绍了项目采用的"PPP"模式运营开发以及专业化的硬件设施。重点剖析了闵行区的实践案例,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租赁点的布局以及独特的计费体系。采用用户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人群特征以及使用次数、单次使用时间、接驳方式等情况。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系统扩展了轨道交通车站的有效服范围,弥补了城市外围地区出行服务不足的缺陷,并为更大范围内土地利用功能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将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建立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基于多项logit模型,测算得到公共自行车的分担率.以未来年居民出行OD为基础,结合公共自行车分担率,测算得出公共自行车的租借需求,并结合公共自行车和停车桩的周转率最终得到公共自行车以及停车桩的总规模.以西安某新城为案例,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公共自行车以及停车桩的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法简单高效,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6.
公共自行车是武汉市为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推动“绿色出行”的一种探索。今年武汉将再投放2万辆公共自行车并新增100个租车服务站点。这样,供市民出行的自行车将达到7万辆,租用自行车也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设计调查 问卷,从个体属性和出行特征两方面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随机调查。随后,从使用者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 对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出行主要目的为上、下班和购物。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较多选择公共自 行车出行。采用换乘模式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占62.5%,早晚高峰时段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均较高。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别为1~4km、15~30min时,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通过分析可知,影响出行者每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目的和出行时耗。基于分析结果,掌握公共自行车出行规律,可为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个体属性和出行特征两方面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随机调查。随后,从使用者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出行主要目的为上、下班和购物。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较多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采用换乘模式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占62.5%,早晚高峰时段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均较高。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别为1~4km、15~30min时,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通过分析可知,影响出行者每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目的和出行时耗。基于分析结果,掌握公共自行车出行规律,可为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火炬开发区5月22日举行了“和美修身绿色出行”中国电信1000辆公共自行车回馈社会交接仪式,这标志着继三乡、古镇两个镇区之后,火炬开发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正式投入运营,为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平湖市公共自行车为例,基于日益普及的城市开放数据,包括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租赁点布局数据、网络地图数据、气象数据和UGC(用户原创)数据,对用户的满意度评价、用户群体特征、租赁点布局和使用特征、租赁行为特征以及出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平湖市公共自行车用户满意度偏低,用户活跃度不高,且在温度为22℃左右时,自行车出行意愿最强;公共自行车整体周转率较低(仅1次/日),城市核心区周转率明显高于外围地区,早高峰租赁行为呈现向城市核心区聚集、晚高峰由核心区向外扩散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后续优化公共自行车网络布局、提升公共自行车吸引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佛山市南海区公共自行车出行相关数据,从使用者的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对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出行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为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敏辉  钟明 《城市交通》2009,7(4):45-50,12
上海市自行车出行比例高,拥有良好的自行车道道路条件,具有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优势。从规模估算、网点布设原则、网点布局典型模式、押金及租赁费用等方面阐述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内容,并重点分析了校园、产业园区、轨道交通车站3种典型的网点布局模式。最后,介绍了公共自行车的技术系统以及运营管理上的特点。上海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的网点总数约100个,近期将有500个网点投入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不仅为居民带来方便,还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总结公共自行车和轨道交通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定位,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形式、特点以及该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车特性。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地铁站口紧邻的公共自行车站点IC卡刷卡数据,深入把握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行为在借车时长、站点OD距离与出行链等方面的出行特性与规律。最后,从租赁点的布局规划、提升系统服务水平、制定奖惩措施,引导出行行为、改善公共自行车行驶环境、调整收费标准等方面对南京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21日,“和美修身绿色出行”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1000辆公共自行车回馈社会交接仪式在市全民健身广场举行,副市长贺振章、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总经理陈朝晖、市府办副秘书长梁泽强及市国资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体育局、交警支队、城投集团、市住建局绿道办及我公司相关领导出席仪式。这是继今年3月份平安银行中山分行捐赠80辆公共自行车回馈市民之后来自社会对公共自行车建设的又一善举。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绿道慢行系统这一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打造低碳绿色生活及延伸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举措。2011年,公交公司完成了在中心城区建设18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和30个租赁服务站,及配套4540个桩位和4000辆公共自行车的建设工作。该服务系统自去年10月9日投入运行以来.受到广大市民普遍喜爱.目前市民已办理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车服务的中山通IC卡约6万多张.公共自行车日平均租借次数5.32次,日使用公共自行车达2.4万人次.属于免费使用的占96%.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真正成为了一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己成市民休闲健身、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时尚行为。目前,公交公司正在抓紧完善中心城区第二期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各项建设工作,以实现对中心城区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5.
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准时性高、低碳环保等特性,是完成人们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归纳公共自行车主要运营模式,并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分析各模式优缺点,为将来各城市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公共自行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最优布局,从居民出行需求和交通设施供给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特征与问题,建立由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方式分担交通分配组合反馈模型组成的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布局方案使得区域出行成本和公共自行车系统设施建设成本最小.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在"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社会理念下,公共自行车正以其"零油耗、零排放"的节能、环保特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我国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公共自行车技术和运行方式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以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解决市民公交出行"最  相似文献   

19.
以苏州市高新区6个较具代表性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例,调查6个站点连续15天的借还车情况.归纳总结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在不同时间、不同区位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共自行车出行中通勤接驳出行占有较大比重,其余出行按照所处区位与时间段,分布呈现不同规律.根据所总结的规律,可使公共自行车的借还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有135个城市运营着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且大部分集中在欧洲,其中法国巴黎规模达到2.06万辆。在我国有24个城市运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2008年5月开始运营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目前设置了2204个站点、配备了5万辆公共自行车,超过巴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下面简略介绍世界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