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中针对《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定》中的渡口缆渡相关规定和要求,以河南省渡口安全事故为例,着重对内河渡口缆渡的特点、缆渡设备各部位在安全建设中的技术状况、缆渡的选址以及渡船、水文气象对缆渡安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内河缆渡安全建设技术标准,明确了缆渡建设安全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2.
渡口渡船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相关单位及人员务必根据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全面履职。基于此,本文结合新颁布的《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定》,着力阐明海事管理机构对渡口渡船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把握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问题,交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今年4月份联合向国务院进行了专题汇报,7月22B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规范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意见》.9月8日联合下发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9月28日联合召开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电视电话动员会议,进一步部署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相关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渡口渡船安全管理整治的力度和决心,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林家山 《珠江水运》2007,(11):32-34
渡船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最薄弱环节,国家非常重视渡运工作并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就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事》2005,(3):32-32
近年来,渡口、渡船特别是乡镇渡船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屡屡发生,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为规范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交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规范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意见》(交海发[2005]324号)。根据该意见的有关要求,交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自2005年9月27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年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  相似文献   

6.
黄文彩 《珠江水运》2013,(20):92-93
渡口渡船安全长期以来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渡口渡船管理涉及部门众多,本文从目前南宁辖区渡口渡船安全监管的现状入手,仅就海事部门在渡口渡船监督检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周锋 《中国海事》2014,(3):46-48
文中结合长江干线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渡口渡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正 《江苏船舶》2007,24(4):16-17,19
渡船的适航性能是渡运安全的保障,渡船的更新改造是渡口渡船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对马鞍山市内河码头、航道以及渡运情况的分析,设计出安全、适用的更新船型。  相似文献   

9.
渡口渡船的安全一直是水上交通安全的热点,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中山市渡口渡船的安全状况好转,控制了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与渡船有关的水上交通事故又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对渡口渡船安全的管理必须加强。 中山市现有渡口65个、渡船74艘、载客定额2135个,渡船驾驶员84名,渡口分布于21个镇区。 一、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安全管理职责不落实。国务院、省府、省交通厅对市(县)、镇(区)和村委会关于乡镇船舶和渡口的安全管理职责作了具体的规定,中山市也制发了《中山市乡镇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规定》[2000]66号),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村渡村管的必要性 在县(市)、乡(镇)、村组、渡船四级安全责任制中,村组不仅是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源头,而且是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承担了量大面广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是整个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渡运是人民群众重要的交通方式,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人民政府为加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但渡船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县、乡政府安全管理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违规违章运营和非法渡运屡禁不止,渡口、渡船等设施不完善.安全技术状况较差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贵港市认真落实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整治活动,初步构建了渡口“安全、有序、畅通”的渡运秩序。目前,贵港市有达标渡口75道,达标率97.4%;达标渡船233艘,达标率97.48%;达标渡工268人,达标率100%,渡口渡船达标率达到了广西区验收标准。贵港市有通航河流5条,通航里程330公里,渡船水库14座,渡口77道,是水上客运量较大的城市之一:为了让沿江、库区人民群众坐上放心船,过上平安渡,自2005年11月以来,贵港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并列入全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许艳 《中国海事》2005,(4):12-16
我国渡口、渡船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重庆、贵州、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渡运是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在一些边远地区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同时渡运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人民政府为加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做了大量工作,但渡船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据统计,近四,五年来,在所发生的水上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中,渡船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占80%以上。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交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规范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意见》。根据意见要求,交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自2005年9月27日至2007年9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年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为更具体地、全方位地了解渡口、渡船情况,前不久,本刊记者走访了渡口、渡船十分密集的长江(干线和支流)沿线及西南山区等地,与当地海事部门、政府部门、船公司、船员及当地的百姓近距离接触,并乘坐了从船况较好的汽渡到简陋的人力渡的多种船型和船况的渡船,感触很深,如何彻底解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许艳 《中国海事》2005,(4):25-27
近年来,客渡船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客渡船安全管理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始终将其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客渡船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构筑客渡船安全管理的防线。日前,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涨事专业委员会、武汉内河交通安全法规研究所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内河海事论坛”,论坛的主题为“以人为本建立客渡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海事系统、地方政府、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水运行业协会的代表等汇订成都,  相似文献   

15.
张敏 《中国水运》2013,(1):42-43
渡口渡船是确保人们安全出行的必要条件,是水上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生客渡运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人生财产损失,因此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应在在对事故的反思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管理创新和方法改进,本文主要结合我国渡口渡运的现现状分析渡口渡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内河水系密布,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这为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也给沿河两岸群众出行带来不便,渡运成为当地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大撤渡建桥工作力度,渡口渡船数量逐年减少,但受建桥效益及当地经济条件限制,仍有219道内河渡口、260艘渡船无法撤销,这些渡口大部分处在山区边远乡村,经济普遍不发达,渡运安全经费严重不足,渡口渡船基础设施较差,部分渡口码头为自然坡岸,渡船为人力木  相似文献   

17.
天津海河下游水域各渡口、渡船的安全监管一直是海事部门工作的重点。文章在实地调研海河下游渡口营运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海河下游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富强 《珠江水运》2014,(21):34-34
为进一步加强渡口渡船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结合广东海事局梁建伟局长致信茂名市李红军市长关于《共筑渡运安全防线,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契机,按照茂名市相关领导的批示精神,近日,茂名海事局深入开展渡口渡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行动,对辖区的渡口、渡船进行全面检查,对渡船的硬件设施、救生设备、  相似文献   

19.
日前,平南县六陈水库最后8艘标准化客圩渡船更新改造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日将正式交付船舶业主使用。由此,平南县在广西区内河渡口中将成为第一个率先使用标准化客圩渡船运输的县。  相似文献   

20.
云浮市地处西江中上游粤西山区,渡口渡船分布众多。全市共有渡口65道,渡船90艘,渡工109人,渡口总数占广东省近十分之一,排在全省第二位。其中义渡(含半义渡)58道,占渡口总数的87%;义渡船和义渡工均占总数的44%%。云浮辖区渡口渡船主要分布在西江支流罗定江(南江河)和新兴江沿岸水域及山塘水库,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渡口渡船成为云浮市一大安全生产隐患,是困扰辖区水匕交诵安今工作的“老大难”问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