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习惯和消费心理是制约人们进行健身行为的主要因素,也影响着体育产业消费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兰州地区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和消费心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体育发展战略和商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华东交通大学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结构、制约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低下,并且以实物消费为主,但对体育运动具有相当的兴趣;该校学生已形成一定的体育消费价值观体系,但仍需在体育教育中进一步引导;经济拮据因素是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校园公共体育设施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该调查结果对高校体育设施建设及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老年人的公交车出行行为,以2022年大连市老年人公交车出行为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与出行习惯为理论框架,构建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PLS-SEM),分析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出行习惯、出行意愿与出行行为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老年人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出行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且在所有因素中影响作用最大,总效应为0.552;其余依次为出行意愿、出行习惯、态度和主观规范,主观规范对出行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小,总效应为0.082;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仍是出行习惯的前因。基于PLS-SEM的老年人公交车出行行为分析,反映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各因素影响老年人公交车出行选择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Ů�Գ�����Ϊ�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生活中,相对于同年龄层男性的对比群体,女性出行行为的各项统计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本文基于200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样本数据,比较分析了女性的出行行为在出行率、出行时耗、出行目的及出行方式等方面的特征。进一步地,引入了出行链的概念,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女性早通勤出行链选择行为模型,从源头上分析影响女性个体出行链选择行为的10个重要因素;并利用模型估计所得的参数计算事件发生比,量化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女性出行链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老年人的出行率远低于男性老年人;女性在购物和社会生活等出行目的上的出行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且平均出行时耗受家庭结构因素的制约较为突出;女性出行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且远高于男性的相应值;年龄、是否持有驾照、家庭月收入、家庭交通工具拥有情况是影响女性出行链选择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北京2005年出行调查数据中部分老年人个体出行行为信息为对象,分析比较了老年人个体出行行为与19-60岁的对比群体在出行率、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发时间、出行方式及出行目的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老年人出行行为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比较了城八区与远郊区县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差异,研究了老年人基于家的出行链的出行特征与出行行为属性。研究表明,61-65年龄段老年人出行特征与对比人群的19-60年龄段差异不大,老年人出行率略低于对比人群,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机动化水平明显低于对比人群;老年人出行距离随年龄急剧下降,性别、有无配偶、家庭结构等因素对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及其活动模式特征,进而创造出适宜老年人活动出行的交通环境,以2011年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为第一手资料,建立"与子孙同住的老年人家庭居民出行"数据库。基于活动理论,建立老年人日常家务活动出行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成员相比,老年人的家务活动出行行为特征表现为短距离出行和步行居多,时长和频率均偏高,老年人的年龄和儿童对老年人家务活动出行存在显著影响,但性别因素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承担家务活动的情况并不直接受到其他成员通勤活动的影响,成员的通勤活动是通过对自身家务活动的制约再间接影响老年人家务活动模式;而家庭成员与老年人间家务活动的替代效应在家务活动出行时间和家务活动频次上体现得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体育教师课堂主导行为的要素结构体系,价值取向,以及影响体育教育主导行为的因素,为强经体育教学管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老年人活动和出行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海市宝山顾村和大华一村两个居住社区的退休老年人生活时间分配和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生活时间分配和出行行为。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活动为个人事务性活动、娱乐休憩和家务,活动范围较小,步行和搭乘公共交通是主要交通方式。建立老年人生活时间分配效用模型,总效用由个人事务、居家维持性活动、户外维持性活动、居家休闲活动和户外休闲活动的获得效用组成。模型揭示了各项效用的影响因素,不同区位、不同性别老年人的生活时间分配获得效用有明显差异,并发现户外出行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效用获得具有明显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但现有成果主要研究疫情爆发期疫情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少有分析后疫情阶段的出行行为.本文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及Logit 模型,研究后疫情阶段新冠病毒,老年人个人统计学特征,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等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距离出行中,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出行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老年人使用公交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这两个因素也影响老年人外出概率和使用公交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口比重正在快速增长,这一群体的出行需求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的自然衰老过程伴随着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这些变化可能对其的出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相比年轻群体产生了较大变化。在中国,公交作为一种低成本、大运量的交通工具,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研究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本文从老年人公交出行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围绕老年人公交出行特征、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因素、老年人公交出行满意度、老年人公交出行引导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老年人公交出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重点。老年人出行行为方面,公交IC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出行目的、频率、时空特征等问题的统计分析,但对其出行机理的研究有限。影响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因素主要集中于探究个人属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等)和环境因素(天气、地形、城市用地、服务设施、政策等)。在老年人公交出行满意度方面,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的原因,老年人更加关注公交出行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老年人公交出行引导策略方面,众多城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改善公交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