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伟  王晓飞 《路基工程》2011,(4):54-56,59
桩底基岩的完整性是桥梁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尤其是岩溶地区的桥梁基础。为评价运营期桥梁的稳定性及耐久性,需对桩底基岩的完整性、承载力进行检测。利用超声波在基岩中传播时,其波速、传播时间受裂隙、夹泥等缺陷的影响,波形会发生畸变的原理,对岩溶地区营运桥梁桩底基岩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先在桩周呈等边三角形分布钻孔,再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结合所取芯样进行室内试验,来评价基岩的完整性和承载力。通过巴江河特大桥检测证明,该法是可行的,进而判断桥梁桩基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只计算其稳定系数是不够的,还应分析边坡的极限稳定坡角、极限坡高.论文利用岩土边坡极限平衡理论,导出极限稳定坡角与极限坡高关系式,并以雅安-泸沽高速公路文武坡喇嘛溪沟段昔格达地层的边坡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钻孔灌注桩作为桥梁基础工程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作为隐蔽工程,时常出现桩身、桩底质量问题,本文针对重庆丰都长江二桥5#墩桩底质量问题,阐述高压旋喷法在加固处理桩底质量问题上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地处"三高""四活跃"地质条件下的上坝大桥为例,在对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运用Barton模型确定参数,并采用地质条件、有限元分析、SMR、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岸坡自然状态、工程状态和地震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自然稳定坡角分别为39.9°,41.6°,均小于实际坡角;天然状态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2.00、2.20,岸坡均处于稳定状态;桥梁荷载作用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60,1.70,岸坡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渗透破坏及与渗透有关的岸坡失稳是江河堤防岸坡主要的破坏形式,堤防岸坡渗流与稳定分析对于合理评价堤防岸坡的安全性、预测渗透破坏形式以及对堤防岸坡抢险加固进行科学指导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建设跨越河流的桥梁时,其基础将对堤防岸坡渗流场的分布规律产生影响。对长江某堤防工程建桥前后稳定渗流场开展对比分析,并计算堤防岸坡在建桥前后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桥梁修建前后堤防岸坡渗流场变化不大,堤身渗流溢出部位的渗透坡降变化很小,建设桥梁不会显著影响堤防的渗流稳定性;另外,根据堤防岸坡的稳定性计算成果,建桥前后安全系数变化不大,堤防岸坡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桩底溶洞探测方法、探地雷达技术探测原理及方法特点,结合渝湘高速酉武段工程实例,详细介绍探地雷达在桥梁桩底岩溶探测的应用成果,对利用地质雷达探测桩底溶洞进行论述并结合钻探加以验证,可为岩溶地区桥梁桩基基底安全提供可靠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永吉高速公路K7+314~K7+334段路基紧邻高压电塔,路基放坡开挖势必影响电塔的稳定。采用了桩锚支护结构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减小了开挖量。用理正5.3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桩锚支护结构及电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岩质路堑边坡最大稳定开挖坡角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祥临公路路堑边坡为背景,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含软弱面岩质路堑边坡最大稳定开挖坡角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影响稳定开挖坡角的因素。根据祥临公路路堑边坡具体参数分布情况,通过正交方法设计了边坡案例,建立了计算最大稳定开挖坡角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这种计算模型作为一种计算边坡最大稳定开挖坡角简便途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兰海高速贵遵扩容段香火岩特大桥是我国西部深切峡谷区修建的典型特大型桥梁,其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沿桥轴线方向两岸的陡斜坡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勘察资料选取合理的物理力学参数,并采用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从局部到整体对岸坡稳定性进行5种不同工况计算分析,这为岸边坡提供重要的依据,桥梁跨径选择具有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重点介绍杭州湾大桥钻孔灌注桩桩底压浆的施工控制,为同类桥梁桩底压浆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肖涛  罗勇 《中外公路》2011,31(4):26-29
以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六冲河特大桥织金岸坡为计算模型,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分析、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研究织金岸的深大切割裂隙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位置处和不同工况下的岸坡稳定情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在影响岸坡的强降雨、桥梁载荷与地震载荷等因素中,强降雨导致的裂隙静水压力对边坡安全系数的...  相似文献   

12.
桩底压浆施工技术,采用桩内预埋压浆管,在灌注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从福泉扩建工程拼宽桥梁施工显示,桩底压浆工艺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有一定的作用,是减少桩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手段,对于克服新旧桩不均匀沉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某高速公路一高边坡挖方高迭108m,边坡岩体质量较差,在现有的加固措施下能否保持稳定对公路的安全运营有极大的影响。作者通过现场调查,初步分析其稳定性,并利用经验公式分析其稳定坡角,利用数值方法分析其边坡的应力状态和岩体强度,综合评价了该高边坡的稳定性,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桩底注浆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以苏丹西纳大桥为背景,阐述桩底注浆的机理,介绍西纳大桥桩底注浆的过程,结合中美两国规范,计算西纳大桥注浆后的桩基承载力,最后通过桩基承载力试验验证了桩底注浆的有效性,希望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小新旧桥梁桩基基础沉降差异对桥梁造成的影响,采用桩底后压浆技术对新建桥梁钻孔灌注桩进行处理,通过对加固后的钻孔灌注桩周围的土体进行取样可知,桩底后压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钻孔灌注桩周围土体的摩阻力,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小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深挖方膨胀渠坡支护,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带裂隙深挖方膨胀渠坡模型,考虑裂隙面及软弱夹层等土体因素影响,计算不同裂隙面分布情况下渠坡的安全系数,分析裂隙面和软弱夹层对渠坡稳定性的影响及桩梁组合支护对带裂隙深挖方膨胀渠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桩梁组合支护下带裂隙膨胀渠坡滑动面呈受裂隙和软弱面控制的偏折线状推移式滑动,最大位移发生在坡脚处;单一因素下软弱夹层对渠坡安全系数的减小幅度比裂隙面更大,不同裂隙面分布会对渠坡安全系数产生一定影响;桩梁组合支护下,带裂隙深挖方膨胀渠坡的安全系数达到1.460,渠坡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某高原铁路桥隧相连工程穿越不稳定斜坡体进行研究,分析了斜坡体失稳的原因,基于传递系数法分别计算其天然工况下和地震工况下的坡体稳定系数以判定坡体的稳定性,并求得坡体推力。结合计算结果,对该斜坡体采取抗滑桩、桩间土钉墙和桩顶锚索等综合整治措施,有效提高了斜坡体的稳定性,保证了工程安全可靠,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凌兴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45-147,M0016,M0017
上海市某污水处理厂工程一体化箱体基坑面积约12.3万m2,典型基坑深度17.5 m,逆作法施工。其中灌芯500×16钢管立柱数量达1861根,采用一柱一桩法施工,立柱桩基直径1 m。钢管立柱设计定位误差不大于5 mm,垂直误差不大于1/500。工程中采用桩顶扩径、桩底后注浆、校正架调垂等施工工艺,保证了大规模“一柱一桩”钢管立柱的稳定性和施工精度,最终钢立柱垂直度合格率达98.3%。为类似的逆作法一柱一桩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评估无筋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稳定性,基于已进行的软土地基上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破坏机理研究,提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整体稳定性简化分析方法,结合3个典型算例,与基于桩身抗剪强度的传统复合地基稳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的复合地基稳定计算方法,采用桩身抗剪强度将显著高估路堤稳定性,桩身等效抗剪强度法可更好地反映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破坏机理;采用等效荷载法、等效砂桩法和等效抗剪强度法计算得到的路堤稳定安全系数很接近;采用英国BS 8006规范方法、等效荷载法、摩擦接触法计算得到的路堤稳定安全系数显著依赖于桩土应力比。建议对无筋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采用多种简化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保证设计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20.
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山区修建公路或铁路,常需将桥梁桩基设置在高陡横坡上。与平地上的桥梁桩基相比,位于横坡上的桥梁桩基受力与变形更为复杂,而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亦落后于工程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的受力特性,建立了其受力与变形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借助有限差分法,对个特征桩段的挠曲变形微分方程进行求解,从而提出了高陡横坡段桥梁桩基设计计算方法。最后,以张一花高速中某桩基工程为例,分别利用规范法和本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计算方法与规范法吻合较好,而本文计算方法既能够考虑了桩顶复杂荷载的影响,又能够考虑边坡荷载的作用,由此设计的基桩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