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安坝隧道出口特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在长安坝隧道出口特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施工中采用地表锚杆、反压混凝土、小导管预注浆超前支护、三台阶分步开挖法、围岩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其成功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盾构法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仍然是施工控制中的突出问题之一。砂卵石地层中,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地表沉降具有滞后性、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极大,是工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的工程实践,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控量测,并对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富水砂卵石地层地表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地表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了台阶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了隧道覆土厚度(埋深)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拟合了地表沉降随埋深变化的表达式,并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区间隧道施工中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表注浆方法使隧道穿越坍塌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蒲朗隧道拱部施工过程中出现坍方冒顶现象,针对该隧道覆盖层薄,岩层松散等特点,采用地表注浆方法,引起了固岩,堵水的作用,成功地使隧道穿越了坍塌地段。  相似文献   

5.
地表模型显示在虚拟现实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地表模型显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角阈值简化方法和实时连续地表细节层次模型生成算法相结合的二次分辨率层次模型方法,以加速地表模型的简化操作,并且在PC机环境下实现了实为复杂的地表模型的实时绘制,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巫家坝站~奥体中心站隧道区间下穿昆明巫家坝机场,存在盾构区间穿越正在运营机场跑道的可能性。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分别建立土体、盾构管片的计算模型,采用修正剑桥屈服准则计算模型至平衡,得出三维模型的初始地应力场,分析盾构穿越过程中地表的隆起、沉降。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模型范围内的地表沉降量值沿横向两侧逐渐变化减小,规律正常;沉降量值及沉降坡差均小于机场穿越过程中允许最大值,满足机场跑道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石雷 《铁道建设》2005,(2):19-23
在浅埋暗挖隧道中,控制围岩松弛,是控制地表下沉的主要手段。防止地表下沉的主要措施是改善掌子面的围岩状况。向地层中注压浆液,造成固结土,降低地层的透水性,强化地层自稳能力,在周边围岩中形成止水帷目,控制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量,是富水砂层暗挖隧道施工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在深圳市深南路—上步路人行地道工程暗挖施工中,采用中深孔注浆技术成功穿过饱和富水砂层,确保了横跨隧道的煤气管、自来水管、污水管等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的成功经验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全面地调查了铀矿石集散地放射性污染状况及动态,分析测定了久长车站及周围环境土壤、水源、粮食作物中铀、钍、镭及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站内外地表β、γ辐射强度,劳保用品、运输车辆的污染状况,水源及空气中氡的浓度。基本摸清了久长车站及周围地域的放射性水平、分布规律、动态变化及采取防护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一复杂地层大直径超深输水隧道建设工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结构与土层位移、沉降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沉降曲线为偏态分布的估算方法进行对比,揭示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地连墙水平位移、地表沉降规律,并分析推断出大直径工作井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最后提出减小地连墙水平位移与地表沉降施工控制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既有铁路下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春站南北广场地下通道位于软土地层并穿越铁路站场,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中,在确定地表沉降控制指标后,设计了严密的监控量测系统,对地表沉降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对施工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了施工能安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