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地铁车站消防设计性能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针对大型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多、换乘公共区防火分区面积超标、车站深度大、地下联络通道长度超过60 m、地铁结合商业开发等特点,进行消防性能化分析,供今后城市中心的地铁换乘站或枢纽车站的消防设计参考.研究结论:从利于人员逃生的角度设置出入口,消防出入口应减少和商业开发的结合;地下多层车站或站台距离地面的高度很大时宜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火分区面积超出规范时要设置有效的排烟、蓄烟和自动灭火系统;车站商业开发部分应同步进行消防设计,并与地铁车站的消防设施协调统一,必要时应进行专门的性能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出入口是地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入口的造型需结合城市景观,并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出入口与周围建筑物结合能吸引更多乘客搭乘地铁,增强城市交通的疏散作用,提高建筑的可达性和空间价值。文章对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分类、设计特征、设计要点进行阐述,并结合杭州地铁7号线耕文路站出入口设计实例对地铁出入口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铁出入口设计是地铁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铁车站乘客集散空间在地面的延续,也是地铁衔接地下交通和地上城市空间的唯一通道,以其极具地铁特色的建筑形象屹立在城市街头,凸显着地铁建筑设计的理念,在城市空间和景观的识别性及辨识度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杭州地铁出入口概念方案设计为例,阐述出入口概念方案设计与城市文化、站点区域环境特色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下空间的利用对我国地铁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着重介绍日本城市地下立体空间的综合利用.从地铁网络布局出发,分别阐述地铁与商业开发结合、地铁出入口设置、地铁车站平面布局、地铁换乘站建设等:针对我国众多城市大力发展地下轨道交通、重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现状,论述日本地下空间的综合建设对我国地铁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面对城市中心区地铁站点区域高效率组织化开发的目标,在回顾地铁车站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站点区域协同发展的概念、条件和站点特征,并对上海中心城区的63座地铁车站的协同状况进行采样分析.根据调研结论提出建议:地铁车站要从站位设置、出入口和人流动线组织,以及地铁设施等方面深化与周边建筑和景观的整合共构,承担起促进站点区域协同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位于老城区狭窄道路空间和复杂周边条件下的地铁出入口设置进行多方案比选分析,根据车站所在区域客流组成、客流量、提升高度、服务水平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出入口标准,同时采用多种措施压缩出入口宽度。通过与周边建筑结合、利用城市道路空间和特殊出入口设计方案等思路解决老城区狭窄地面空间状况下出入口设置的难题;总结在老城区设置出入口的经验,为类似老城区地铁出入口的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两种地铁出入口类型的特征,从使用功能分析了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的具体要求。从文化旅游视角提出了城市景点附近地铁站出入口的设计要求。对成都市部分旅游景点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提炼出该类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思路及策略:应体现城市的风格与文化;应促进周边景点文化形象的塑造;应与城市建筑、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促进地铁交通、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城市艺术氛围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全线网280座车站、840个出入口,分别采用地下车站出入口、高架车站出入口、下沉式广场出入口和结合上层建筑的出入口等多种形式。其中,敞开式出入口是世界地铁的一种通行设计方式,也符合相关规范。但是,针对上海多雨的特点,并随着乘客需求的提升,上海地铁早在世博会前就对网络中的出入口进行了排摸,梳理  相似文献   

9.
国内城市地铁防洪已成为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防洪涝水位及预警是城市地铁防洪的重点。文章以武汉地铁黄浦路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暴雨仿真模型,计算得出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洪涝积水深度及降雨量阈值,提出基于降雨区间预报的防洪预警方法,针对预警级别提出相应的防洪措施;计算得出黄浦路站3个出入口的洪涝积水水深和降雨量阈值,以及三级预警级别。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在建地铁4、5号线、10号线一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实践为基础,分析以往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置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细节问题,如车站出入口、通风亭、冷却塔与城市道路红线、建设用地及文物的关系,以及通风亭和冷却塔的建筑形式等。最后得出结论: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置应结合城市道路近、远期规划科学设置,满足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人行道最小宽度要求。现状已实现规划的建设用地内尽量不安排车站附属建筑;位于城市待改造用地内,出入口、通风亭及部分通道应按临时建(构)筑物设计,待规划实施时,其改造方案可与建设项目统一设计;位于正在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的建设用地内,车站附属建筑应与建设项目作一体化设计。旧城内车站附属建筑设计应做多方案比选,慎重抉择。环控专业应提早参与配合,设计前期应事先确定通风亭、冷却塔的建筑形式,以便预留合适的用地,做到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是国内第1条深埋地铁,针对其地下车站埋深大的特点,对其车站出入口的楼扶梯设置、安全疏散、防排烟、消防电梯和大于100 m出入口通道的安全出口以及设备管理用房集中区的安全疏散、出口设置原则和要求等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新的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不易改动位置及规模的地铁站来说,可以通过灵活的规划和设计来充分发挥出入口的疏散和救援功能,从而提高地铁车站在事故状态下的应对能力.从疏散和救援的角度提出事故状态下地铁车站出入口布置原则和出入口数量估算方法.指出出入口设置位置的不同,对乘客在地下通道的步行时间有显著影响.通过一些简化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车站位于道路下方和位于道路一侧下方两种情况下,四种出入口布置方式的乘客平均步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事故状态下出入口与车站问的合理位置和出入口宽度的确定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徐家汇站某一出入口为例,提出了提高出入口疏散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铁出入口作为联系地上、地下城市空间的载体,其结构布局、建筑形式与城市功能、规划、景观息息相关。作为北京首次采用8A编组的地铁线路,地铁16号线不仅可满足更高的交通需求,更对车站附属地面建筑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关系等问题高度重视。结合出入口功能、占地及外观体量,全线出入口建筑类型主要分为标准直出口(含带室外排烟风室)、侧出口(含带室外排烟风室)、出入口和无障碍合建口、独立无障碍口、安全出口等,分别对其地面建筑外轮廓尺寸进行标准化设计。同时,对地下通道高宽、爬升段楼扶梯布置形式进行了统一,为地下出地面基础部分提供了预留预埋的接口条件,也为今后地铁车站的出入口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问题67地铁地下车站地面出入口的建筑设计,考虑与城市景观的协调,目前常采用一些外形较轻巧的钢立柱。按《地铁设计规范》第19.1.7条规定,地铁的地下工程及出入口、通风亭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但是,根据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条规定,一级耐火等级的柱其耐火极限已改定为  相似文献   

15.
安检系统广泛应用于大型交通枢纽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场所,地铁线路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性越来越受重视。安检系统又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现阶段安检机主要设置在站内非付费区,占用了一部分公共空间资源,有些项目在方案阶段,不断压缩车站规模,造成车站公共区越来越拥挤,常常造成安检机前排队拥堵的状况,困难情况下,站外限流。本文主要从安检设备的设置角度出发,探讨在出入口通道内设置安检设备的可行性,供今后新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造价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京、沪、穗、宁等城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近100个车站造价的剖析,找到了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各自不同的造价控制因素。从而为地铁车站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施工工法、采用合理出入口方式、确定装修标准等提供参考,进而达到确定和控制地铁车站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毛翠萍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1):24--27,35
珠江新城是21世纪广州市中央商务区(CBD)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发达的内外交通是CBD的支撑基础.乘客自动输送系统是中央商务区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联系的重要途径,其9个车站沿城市新中轴线设置在城市最中心的繁华地段,车站建筑布置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其中4个分建车站全线统一采用岛式站台,出入口位于城市中心区,全部采用无盖出入口的形式,分建车站至少设有2个能直通地面的疏散口.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压力,车站综合开发的模式受到重视,复杂车站环境下的出入口合理规划成为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根据Logit模型,以个人为单位分析影响出行者选择不同类型(连通商场与否)出入口的因素.以上海徐家汇地铁车站为案例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行者的出行链和出入口问的相对位置是显著影响因素.基于综合开发与溢价回...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通常在城市快速路一侧设站并通过出入口实现过街功能,这些超长出入口受条件的限制无法明挖施工,顶管工法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已逐渐成为一个较优选择。文章针对地铁顶管法超长出入口建筑设计,从顶管选型、顶管截面尺寸、竖向设计、消防等几个方面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设计探讨,期望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加强地铁车站防火灾设计措施的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为地铁车站的防火设计探求系统的方法和对策,深入研究分析地铁车站防灾的设计措施,特别对大型换乘枢纽的防灾设计提出设想与展望。研究方法:结合地铁的相关火灾案例,分析地铁火灾的特点;从站台型式、安全疏散等方面对地铁车站防灾设计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地铁车站防灾的对策。研究结果:对不同的车站形式、不同的换乘功能,提出加强防灾设计的对策;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提出可操作的防灾设计建议。研究结论:地铁火灾危害极大,设计必须高度重视;建议优先采用岛式站台车站,严格按照规范落实防火分隔及疏散要求;大型换乘枢纽的建筑空间应结合下沉广场和出入口通道的设置统一做好消防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