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轮踏面常因制动或空转打滑而造成局部擦伤。车轮擦伤将产生异常的轮轨冲击力,从而加剧车辆轨道结构的疲劳破坏。为调查车轮擦伤对高速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建立考虑车轮擦伤的高速轮轨动力学模型,对新、旧两种车轮擦伤扁疤的几何形状及作用机理进行数值描述和动力学建模。基于动力学仿真计算,对新、旧车轮擦伤激扰下高速车辆的动力学响应进行详细调查,着重分析车轮擦伤对轮轨法向作用力及轮对垂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并系统调查了车速、车轮擦伤扁疤深度及长度对高速轮轨冲击的影响,提出了高速车轮擦伤维修界限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单轮对1∶1滚动试验台上,试验研究了0~200 km/h速度下车轮踏面擦伤引起的冲击振动特性。试验中同时测量了轮对每个轴箱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并对其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试验结果发现,低速时车轮擦伤引起的冲击振动特征明显,但随着速度的增大,擦伤振动信号的信噪比会逐步降低。在一侧的车轮擦伤会影响另一侧轴箱的振动,车轮擦伤振动信号具有丰富的频率成分,可以用来进行车轮擦伤信号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检测车轮踏面擦伤状态的重要性、擦伤定义及标准,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机构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并通过试验和相关数据处理得到擦伤车轮检测结果,最后用MATLAB编写算法实现擦伤信号的判定且进行了算法的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4.
轮对踏面擦伤是指由于车轮在轨面上滑行,而把圆形踏面磨成一块或数块平面的现象。车轮踏面擦伤超限后,车轮的形状受到破坏,其正常的运动轨迹自然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车辆非正常垂直振幅增大。而受到擦伤的车轮由于不能圆滑的旋转所以还会进一步引起滑行,这势必造成车轮踏面的进一步擦伤。随着车轮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铁路货车车轮踏面故障对滚动轴承寿命影响的调查分析,发现车轮踏面擦伤是车轮运行中发生的主要故障之一。从机务作业、车务作业和车辆运用3个方面介绍形成货车车轮踏面擦伤的原因,建立理想状态下轮对运动模型,说明轮对擦伤形成的冲击力随着速度提高而增加,易导致轮对轴承故障。对故障车轮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提出重视擦伤轮对轴承检查及发现轴承故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钢轨擦伤的产生,对多条高速铁路线路进行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到钢轨擦伤的形貌特征;结合牵引制动状态研究单双股、平纵断面(坡度和线形)、下部基础、车辆类型对钢轨擦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轨擦伤可分为车轮空转擦伤和车轮滑行擦伤,车轮空转擦伤在机车启动或上坡牵引过程中产生,车轮滑行擦伤由机车或动车组在制动或行驶过程中产生;在进出站频繁启停处、大坡度和曲线区段产生钢轨擦伤的概率更高,下部基础对钢轨擦伤的产生影响较小。在坡度等级为-2‰~2‰时,76.92%的钢轨擦伤出现在进出站前后1 km区域;单位里程上,坡度大于14‰处的钢轨擦伤数量占比为45.42%,曲线区段的钢轨擦伤数量占比为62.72%。  相似文献   

7.
车轮擦伤是北方冬季运用客车最常见的多发故障。本文分析了北方冬季运用客车单车车轮擦伤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日本新开发的车轮踏面擦伤检测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日本最新开发的车轮踏面擦伤检测装置。该装置引入现代计算机技术,提高了确定擦伤车轮的精度,从而提高了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9.
货车轮对踏面擦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秦线货车车轮踏面擦伤故障的增多,结合车辆运用的实际情况,从司机揉纵和车辆设备质量两方面分析了货车轮对擦伤的原因,并探讨了车辆部门防范踏面擦伤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铁路局,临修货车车轮踏面擦伤故障数量分析和车站调车作业遣成车轮踏面擦伤故障的调查统计,论述了调车作业采用铁鞋制动是产生车轮踏面擦伤的重要因素,详细分析了踏面擦伤故障对铁路货车安全运行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控制和消除调车作业采用铁鞋制动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外重载货车典型转向架的技术特点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回顾了我国货车转向架的发展历程以及成熟的关键技术,总结了我国铁路货车转向架的技术现状。针对发展我国大轴重货车转向架的轴重、速度、车轮直径、设计原则和评价准则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研发大轴重货车转向架应当关注的噪声、径向性能、模态及轮轨磨耗动态分析等研究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速客车轮对动力学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不同车轮踏面及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然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客车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数值计算中,主要考察了LM、LMA、S1002和XP55等4种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由1350 mm到1360 mm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且LMA型车轮踏面与1353 mm的轮对内侧距匹配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要确定合适的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须从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出发,综合评估车辆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研究轮轨关系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断面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断面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断面UIC60,应用AD-AMS/Rail软件,考虑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的情况,计算分析高速客车的临界速度、脱轨系数、车辆运行平稳性以及车辆稳态曲线通过的轮轨磨耗指数。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中均采用基于先锋号客车基本参数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轮轨几何参数对高速车辆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轮对内侧距可以改善舒适性,减小磨耗,提高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货车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 ,轮 (轴 )重偏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和制动性能的影响也会加剧。为了检测货车车辆轮 (轴 )重偏差 ,设计了货车车辆轮 (轴 )重测试系统 ,能够完成轮重测量 ,并可提供轮重偏差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考虑通过直线、曲线线路和道岔3种工况,建立CRH2010A综合检测车的测力车轮与钢轨的三维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测力车轮与钢轨的滚动接触特性及车轮辐板和轴毂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测力车轮的滚动接触特性与动车车轮相似;通过直线线路且轮对横移量为8mm时,产生轮缘效应,车轮磨损加剧;通过曲线线路时,左侧车轮与钢轨出现两点接触中心区;通过道岔时,左侧车轮与长心轨均发生塑性变形,车轮和钢轨的磨耗加剧;轴毂的过盈连接对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远小于其对轴毂连接区域和辐板加工区域应力的影响;在这3种工况下测力车轮均满足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增加轴重是重载运输提高运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轴重的增加对制动系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采用数值方法,对40t轴重货车紧急制动和长大下坡道制动的车轮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模拟,对其温度场和热应力场进行了分析,基于制动热负荷对轴重40t货车车轮的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紧急制动和长大下坡道制动最高温度均出现在车轮踏面处,其幅值分别为233℃和231℃;最大热应力分别出现在踏面和辐板外侧靠近轮毂处,其幅值分别为348MPa和252MPa。不同温度下的von Mises应力计算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值均未超出材料的屈服极限。  相似文献   

17.
轮轨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是影响大轴重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了40 t轴重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从轮轨磨耗、疲劳损伤2个角度,研究曲线半径对40 t轴重货车通过曲线时动力性能的影响,给出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取值。研究结果表明:货车在曲线上运行时,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均在小半径曲线上更严重;与400 m曲线半径相比,曲线半径800 m时轮轨磨耗降低68%,轮轨间出现轮缘接触的频次得到有效控制;曲线半径1 200 m时轮轨磨耗和疲劳损伤分别降低80%,58%,滚动圆外侧10~30 mm内基本不再出现疲劳损伤。建议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取1 200 m,困难情况下取800 m。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异常磨耗情况,对由制动模式引起的车轮异常磨耗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电制动消失点速度,拖车、动车空气制动力分配比例对车轮异常磨耗的影响等,最后从制动模式角度对有效解决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异常磨耗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车轮厂生产工序不畅、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满足青藏铁路公司日益增长的轮对厂修需求,分析西宁东车辆段车轮厂检修规模以及工艺流程,对车轮厂总图、检修工艺以及设备选型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在检修组合库西侧新建车轮厂,补充车轮厂工装设备,并设铁路货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使车轮厂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车轮厂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对提高生产力作用明显,且能加强运输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列车系统运行平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由3辆拖车组成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列车系统中存在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非线性、轮轨蠕滑率/蠕滑力的非线性、钩缓装置作用力的非线性以及车辆模型一、二系悬挂作用力的非线性等因素。研究车间连接刚度和连接阻尼对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车间横向连接刚度和横向连接阻尼系数对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影响较大,而车间垂向连接刚度和垂向连接阻尼系数对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影响很小。在列车中的相邻两车之间安装横向减振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列车的横向运行平稳性,并能够改善列车的垂向运行平稳性。仿真结果还发现,在转向架悬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单一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指标大于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