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客车配线绝缘自动监督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集成电路及非线性电路特性,设计出可用于客车分散式供电系统的监督装置,随时监督客车配线绝缘状态,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鸿哲 《铁道学报》1991,13(3):30-39
用兆欧表带电检测客车配线绝缘电阻的方法,巳沿用多年.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说明用此法无法得到绝缘电阻的真实值,并提出两种测量客车配线绝缘电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了车体配线模块化组装有关问题,提出了客车布线模块化组装方案.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5型空调客车发生交流配线烧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厂修空调客车出现车电配线绝缘不良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客车DC 110 V供电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系统加装的总体设计思路,分别从列车级、车辆级2个方面阐述系统加装设计方案,然后从测试线路改造、配线改造、软件升级3个方面阐述相关配套改造,最后简述试验方法,为保障铁路客车防火安全提供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7.
周康平 《铁道车辆》2003,41(11):43-44
水箱作为客车上为旅客提供服务的供水系统和温水采暖系统中的贮水装置,确保其不漏水是维持上述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在运用客车中,因水箱漏水而影响旅客正常用水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有甩车处理的情况.客车水箱漏水不仅影响服务质量和客运经济效益,还会导致电气装置和配线的绝缘降低或短路,从而引发列车电器火灾,威胁旅客列车的行车安全.因此,客车水箱漏水这种在一些人眼中认为不影响行车安全的惯性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TB/T2696—96铁道货车用耐磨烧结合金钢衬套代替TB/T2697—96铁路车辆用组合式集尘器TB/T2698—96铁路货车用球芯折角塞门TB/T2699—96荧光灯用晶体管逆变器试验方法TB/T2700—96客车单元空调机组控制柜检验规则TB/T2249—96铁道客车车电配线绝缘电阻试验方法代替TB/T22  相似文献   

9.
从地铁配线上方商业空间的客流动线设计入手,介绍了配线上方商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地铁配线的商业开发现状进行归纳分类,并对配线及客流动线等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得出目前开发客流动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线上方商业开发的设计原则,并从动线尺度、动线形式、动线上的要素等三个方面提出客流动线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特殊配线车站土建、配线形式进行分析,提出特殊配线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四种配置方案。对四种方案进行初投资及功能分析,提出推荐方案:有条件的配线车站可采用隧道通风系统设在配线上的方案二;站后有商业开发的车站,为尽可能减少对商业开发的影响,可考虑采用隧道通风系统设在配线后,并在配线上设置横向排烟风道的方案四。建议结合特殊配线车站的土建形式、外部环境,因地制宜地选取隧道通风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宜万铁路利川站的客运信息系统施工为实例,分析新型铁路客运站内高大空间的建筑结构特点给布线施工带来的困难,提出具体的布线施工方法及沉降伸缩缝位置的处理方法,总结在铁路客运站高大空间内的布线施工技术,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城轨车辆乘客信息系统多样化的功能要求,对不同车辆项目的乘客信息系统设计进行分析,提出系统集成设计的理念.系统集成设计使乘客信息系统结构更加简统化、模块化,同时可解决城轨车辆客室设备安装和布线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大型客运站综合布线设计现状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分析目前建筑结构带给综合布线设计的困难,并考虑更好的为旅客服务,提出辅助的无线解决方案。其中介绍了无线设计方案及相应标准,对无线解决方案作为辅助手段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线方式及接触网故障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接触网供电除在供电臂末端实现常规并联外,还在供电臂中间进行并联,直接供电方式设置并联点,通过网上开关实现上、下行接触网并联供电,AT供电方式在AT所设置并联开关,实现接触网并联供电。对客运专线接触网采用并联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及分区所、AT所接线方式,以及相应的接触网故障的判定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牵引变压器选型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高速牵引负荷特性的基础上,基于为机车提供可靠供电和满足用电的相应国家标准和技术规则的综合要求,从电力系统、综合补偿、机车3个方面论及了客运专线牵引主变压器接线选型。  相似文献   

16.
彭磊 《都市快轨交通》2017,30(5):128-133
从广州地铁线网运营现状出发,分析既有运输组织存在的停站时间长、区间运行速度偏低、旅行速度低、折返能力不足等制约运输能力提升的瓶颈与问题。针对现状运营存在的问题,在压缩停站时间方面提出设备响应速度优化、压缩司机安全确认时间、站台客流组织优化等措施;在压缩区间运行时间方面提出提高区间运行速度、降低曲线限速、减少运行图冗余等措施;在提高折返能力方面提出压缩折返车站停站时间、提高道岔侧向通过速度及合理选用折返线配线形式等措施。从理论上分析验证综合运能提升措施的实施效果,经分析得出:客流压力较大的3、5号线车站追踪能力、区间追踪能力及折返能力,采用相应措施优化后可满足正线最小行车密度2 min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全国运营时间较长的地铁公司将救援推进速度大部分提高至35 km/h的情况,通过车辆制动距离、车钩强度、信号瞭望条件等多方面理论校核及实际验证,无锡地铁电客车最终采用分段运行方式,故障车清客前运行限速25 km/h,清客后限速35 km/h,最终表明此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达到优化行车调整方式、新线配线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石太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AT所差动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AT所上下行联络开关闭环和开环时的正常负荷电流、励磁涌流、短路电流分配情况及影响强度进行了比较详细说明。对AT所差动电流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差动电流保护装置误动作的原因。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的方法,介绍了AT所差动电流保护应该采取的整定原则、整定方法和计算公式,并对新的整定值进行了可靠性论证。从而提出了完善AT所差动电流保护装置接线和增加相关继电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既有线改造工程中的区间增设车站的纵向坡度可选取范围进行初步探讨,从列车停止平稳性、列车启动和制动、车站纵向排水、车站建筑及无障碍设计、车站站台门安装、车站设置配线等几个角度对纵向坡度的要求进行初步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必须对地铁列车的停放制动以及列车的启动和制动的技术性能进行必要及足够的校验、验证,这是决定在既有线区间增设车站的纵向坡度是否可适度放大的关键所在;2)综合考虑地铁列车的停放制动以及列车启动和制动等技术性能,车站纵向坡度应该允许适度放大,但考虑车站建筑的设计以及乘客使用便利,这个幅度也不宜过大;3)从道岔的养护和维修角度,建议允许设置道岔的纵向坡度不宜超过现有规范10‰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综合布线位置特性强、关系错综复杂且隐蔽,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或基于表单的信息系统无法使所有的管理及运维人员真正掌握综合布线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铺设信息、统计数据,只有少数参与建设人员熟悉情况,信息不能共享,无法做到有效的管理与运维。因此,文章利用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实现综合布线信息的共享,实现了包含智能统计分析、综合布线资源维护、移动巡查派工以及二三维一体化展示等功能的高速铁路车站(简称:高铁站)可视化综合布线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管理和运维水平,为我国高铁站综合布线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