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解放CA15汽油机的高原功率恢复为基础,对汽油机高原涡轮增压技术的研究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同时介绍了微机技术和电子自动控制技术在涡轮增压汽油机上的应用,并提供了增压汽油发动机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台架试验结果及其在高海拔地区的装车道路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车用高速汽油机波动增压进行系统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波动控制进气增压系统及其人控制电路,控制原理进行了介绍。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流动控制进气增压系统,能有效地改善发动机的高速性能。  相似文献   

3.
某增压汽油机在交变负荷台架试验过程中出现机油冷却器油水混合问题,造成试验中断,所以基于试验数据确定分析工况,然后对该型号油冷器进行热应力及疲劳安全系数分析,最后提出优化方案,对优化方案进行分析,确定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由微机控制的具有自动测试、自动控制、数据处理、打印和绘图等功能的发动机台架测试系统。详细地讨论了测量电路和控制电路以及微机的软、硬件系统。  相似文献   

5.
吴义虎 《汽车工程》1991,13(1):48-5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微处理机自适应控制汽油机最佳点火正时的系统。该系统由一单板微处理机和一套全晶体管电子点火装置组成,反馈信号由汽油机转速传感器检取。汽油机稳定工况的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表明:用这种自适应控制点火系统与用机械分电器装置相比,汽油机的输出功率增大,油耗率下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旁通阀控制策略对增压汽油机瞬态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带旁通阀的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GT‐Power的汽油机稳态模型。运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燃烧模型,得到增压汽油机瞬态模型。采用PID控制对原机旁通阀控制策略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后的旁通阀控制策略对汽油机瞬态响应质量参数———平均有效压力、瞬态响应时间和增压器瞬态转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旁通阀控制策略可以在汽油机的中高速范围内显著地缩短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时间,同时保证汽油机增压压力与增压器转速都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简要论述了用分电器控制点火提前角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微机控制的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组成和控制原理。重点分析了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对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GT-Power软件建立某增压汽油机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原模型配气机构,设计包角更大的进气凸轮以实现Atkinson循环,设计多组排气凸轮以得到20°~80°范围内的多个排气早开角(θ_(EVO)),改变传热模型实现缸内的低散热条件,模拟分析了1 500 r/min,40%负荷时,θ_(EVO)对低散热前后Atkinson循环增压汽油机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散热条件下,该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在θ_(EVO)为60°~70°范围内时较佳,而低散热条件下,该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在θ_(EVO)为50°~60°范围内时较佳;降低传热系数后,该汽油机散热损失的能量大幅减少,由此减少的能量在不同θ_(EVO)下转化为指示功的比例不同,θ_(EVO)为55°时转化比例为17.4%,此时指示热效率与原机相比提高了6.58%;而常规散热条件下Atkinson循环增压汽油机的指示热效率只比原机高3.79%,说明结合低散热技术能进一步增强Atkinson循环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怎样用台架试验法来评价车用汽油机点火运行时活塞组摩擦力的微小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汽油机的代用燃料在东风EQ6100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研究,详细介绍了单燃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特点,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与整车道路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增压技术和缩小排量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功率发动机在城市行驶工况中因负荷率太低而使其燃油经济性极差。于是,如何通过转移发动机工况点以求降低发动机的比油耗,成了世界汽车行业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大功率汽油轿车,在不放弃汽车动力性的前提下,通过增压来缩小排量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增压技术在国外轿车汽油机上的应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增压技术和缩小排量策略》一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众所周知,增压技术用于柴油机首先是为了提高升功率,同时也为了解决碳烟和碳氢化合物排放的问题。但是,汽油机增压至今尚属罕见。其原因之一就是增压会给汽油机带来更大的爆震倾向。在少数采用了增压技术的汽油机中,它们的爆震控制比自然吸气式汽油机中更加复杂,而且单单依靠调低增压压力和推迟点火往往还不能完全控制住爆震,以致人们不得不适当降低增压汽油机的压缩比。很自然地把人们的思路带到了可变压缩比电子控制。这是国外目前汽油机的发展方向之一。本刊接下来将介绍国外的可变压缩比电子控制技术。 在柴油机中已广泛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汽油机中遇到了新问题。首先是涡轮增压器本身固有的低速响应特性比较差的问题,在汽油机中更为突出,因为汽油机采用量调节,它的废气流量跨度范围太大,低速、低负荷时废气流量太低。其次,在汽油机暖机阶段中需要利用废气的热量加热三效催化转化器,而废气涡轮增压器正是从废气中吸取热量的装置,因此对暖机排放控制会产生不利影响。本刊将专门介绍采用涡轮增压器的汽油机如何满足ULEV的排放要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某小排量涡轮增压汽油机,提出48 V电动增压器方案,并通过匹配较大的涡轮增压器,完成复合增压系统方案的改型设计并开展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型方案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发动机的低速扭矩和不加浓功率,还能显著提高瞬态扭矩响应,同时发动机总体油耗基本保持在原机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低速大负荷工况下,高功率密度增压汽油机会产生一种由早燃引起的,破坏性极大的非正常燃烧现象——"超级爆震"。本文中采用CFD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对一台增压热力学单缸汽油机中由机油液滴诱发的早燃进行了多维数值模拟。研究中采用离散液滴模型模拟了机油喷入燃烧室内与燃油空气混合气发生混合的物理过程,采用一种简化的化学反应机理(包含十六烷、异辛烷)模拟了机油/燃油/空气混合气在燃烧室内的化学反应过程。模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一致,说明模拟可以预测发动机中的早燃现象。结果表明,机油液滴的引入会促使增压汽油机发生早燃现象。随着机油喷射时刻的推迟,机油的蒸发量增加,可燃混合气发生早燃的时刻提前。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过去汽油机增压主要是用于高原汽车和竞赛汽车上,近年来许多国家对城市废气污染和噪音公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车用汽油机增压的发展。在我国为了解决高原行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汽油机增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制造以及材料等问题的解决,使增压柴油机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并成功地应用到载重汽车和小客车上。经过国内外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废气涡轮增压应用在汽油机  相似文献   

15.
电控汽油机连续可变配气正时系统的标定与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JL4G15发动机的连续可变配气正时(CVVT)系统的机构组成、工作及控制原理,对该控制系统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稳定工作条件确定和优化标定试验,提出了针对不同工况的CVVT系统标定匹配原则和方法,并用标定后的VVT MAP图控制发动机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定后的汽油机在满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动力性和经济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微机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使整个试验过程中数据采集、处理、监视、报警、打印试验报表和特性曲线等全部自动化。文中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针对增压柴油机海拔自适应和主动调节能力不清且只得通过大量试验确定的问题,开展增压系统海拔自适应和调节能力的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增压系统海拔自适应能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海拔自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推导了增压系统调节方式的调节量与海拔适应能力变化的对应关系。在变海拔柴油机性能测试台架完成了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海拔自适应能力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在不同海拔运行范围内,海拔调节能力的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汽油机增压技术的发展概况与现状。指出了和柴油机增压相比,汽油机增压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概括地论述了解次汽油机增压成败的关键问题——爆震和匹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车用发动机增压前后的主要性能指标,着重介绍JN150型汽车在昆明地区的台架和道路试验结果,并对增压器的选配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Audi公司已将卓有成效的EA888型4缸汽油机系列的第3代机型——1.8 L增压燃油分层喷射汽油机投放市场。这种汽油机经不断地降低摩擦功率、优化燃烧过程,以及采用单涡道涡轮增压器和电动废气放气阀等新的增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有效功率和燃油效率,并能满足全球未来最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介绍了新机型的混合气形成、燃烧过程和增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