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车辙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现场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现场调查,发现了当前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主要形态和特点;结合室内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系统地探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原因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祥  孙文州 《公路》2004,(6):138-145
对江苏省某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通过现场取芯试验,分析了路面各沥青层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空隙率以及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组成,结合路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和分析高温地区沥青路面早期车辙形成的原因,以中国南方某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对路面车辙及其发生层位、沥青层空隙率、层间粘结效果现场检测调查,并对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动稳定性进行室内试验,综合分析各技术指标对路面早期车辙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沥青路面发生早期车辙的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合料抗高温性能差和结构层层间粘结效果不佳,导致路面结构整体抗车辙性能下降,在高温季节,由车辆荷载短时间作用后引起变形。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某高速公路通车不到3年,局部路段便出现了严重的车辙病害.文中以该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现场取芯,分析了车辙发生的层位和程度,测定了沥青各结构层的空隙率、油石比、级配组成和动稳定度,综合分析了产生早期车辙病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深圳某口岸桥梁引道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传海 《中外公路》2007,27(3):65-70
通过对深圳某口岸新建桥梁引道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现场调查及室内试验分析,揭示了该引道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为其处治维修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调查和现场试验,分析了石(家庄)-太(原)高速公路的高温车辙病害原因,制定了治理方案,介绍了利用GTM进行高性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以它来作为治理重载交通的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的借鉴,更进一步推广GTM法在路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抽检广西地区已经通车10年左右的7条高速公路,调查交通量、分析6年气象资料、现场检测典型路段纵坡度、表面车辙深度及上、中面层车辙变形,并钻取芯样进行室内汉堡车辙试验,芯样汉堡试件包含全部上面层材料和部分中面层材料。提出双层复合试件的汉堡车辙变形的分解方法,分别计算汉堡试验结果的上、中面层变形,并与现场实测上中面层变形、区域车辙等效温度、累计标准轴次等建立联系,建立基于汉堡车辙试验结果、累计标准轴次、等效车辙温度等为变量的路面现场车辙深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日本关于道路车辙方面的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的现场试验情况.通过调查道路使用者、沿线居民与道路管理者三方对车辙问题的认识,凸显了车辙问题在道路养护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日本道路养护管理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分析了车辙路面车辆的行驶性能;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车辙与道路积水溅水、车辙与路面抗滑性能、车辙与噪音以及车辙与交通事故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激光车辙测量系统LRMS、落锤式弯沉仪FWD等多种现代测试方法对广东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路段的车辙状况及使用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结合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动态三轴压缩蠕变、GTM旋转剪切压实等室内试验结果分析,准确查找了路面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为该道路养护维修处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高速公路长大坡路段车辙病害严重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从机理分析、沥青混合料设计、室内车辙试验研究,以及现场效果分析等方面对掺加改性剂RA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改性剂掺量为0.35%时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最优;现场试验后车辙平均深度均在2mm以内,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运营的广西地区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通过现场检测车辙典型路段的构造深度和渗水系数,切割断面分析车辙发生层位,室内试验分析沥青路面级配、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回收沥青等关键指标同车辙的关系,分析广西地区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从制定沥青路面最小残留空隙率、加强沥青质量控制等方面预防和控制车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场钻芯取样的沥青结构层抗车辙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检测与评价所铺筑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水平,首先设计了圆柱形试件车辙试验所需的试验模具,采用ANSYS软件模拟圆柱形试件和板式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圆柱形芯样车辙试验的可行性;其次采用2种基质沥青、1种改性沥青、5种级配的5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厚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圆柱形芯样车辙试验,分析确定了圆柱形芯样车辙试验的条件;最后结合现行规范要求,根据板式试件车辙试验和圆柱形试件车辙试验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现场钻芯取样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检测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70℃下路面圆柱形芯样的车辙试验评价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并要求高温性能质量标准下的车辙动稳定度大于2 450次.mm-1;该法可实现对现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快速检测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混合料设计水平与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关于APA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浸水车辙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杜勇立  周光宗 《中外公路》2006,26(2):192-194
该文使用沥青路面分析仪(APA),对几种不同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浸水车辙试验,并分析了不同沥青混合料APA浸水车辙性能差异的原因。根据对APA浸水车辙试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认为采用APA试验能较好地模拟现场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出不同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同时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而言,它将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杜荣耀  林有贵 《中外公路》2019,39(5):237-242
采用汉堡车辙和APA试验仪,成型不同集料压碎值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汉堡和APA车辙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集料压碎值大于20%时,汉堡车辙试验导致集料压碎和磨耗;另外,现场取芯试验结果表明,当集料压碎值大于20%,汉堡车辙试验结果和现场车辙不相符,而APA车辙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未对集料产生压碎磨耗的现象,车辙试验结果和现场车辙试验深度符合。因此对于集料压碎值大于20%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应采用APA车辙进行评价,集料压碎值小于20%的沥青混合料可采用APA或汉堡车辙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调查及处治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张肖宁  韩大建 《公路》2004,(3):113-117
对某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车辙对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的影响及联系;通过路面与桥面铺装的车辙对比,并应用RLWT车辙仪对路面各层的抗车辙性能、薄弱环节及产生车辙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路面车辙的处治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路面车辙病害调查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的分析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增科  任哲文 《公路》1993,(11):37-42
车辙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河北省交通厅公路处组织科技人员通过对老路的现场调查,取样,室内外试验分析,找出病害生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经1991年施工实践,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室内60 ℃车辙试验结果与实体工程应用中表现出的高温稳定性不一致的原因,揭示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SMA组合结构车辙变形发展规律,采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采用建设期现场铺装用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进行了40 ℃、60 ℃、70 ℃温度条件下、接地压强为0.5,0.7,1.0 MPa的组合结构车辙试验,建立了车辙深度与温度、接地压强、作用次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试件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和混合料抗剪强度计算,提出了不同温度、接地压强条件下的抗剪性能参数,建立了与温度、荷载作用次数、抗剪性能参数相关的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同时,根据实桥温度场、轴载谱,分温度、荷载区间进行了轴载作用次数统计和车辙深度计算,并用实桥车辙对预估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车辙深度与荷载作用次数呈对数函数关系,与温度和抗剪性能参数呈幂函数关系,相关性显著;所提出的预估模型计算所得车辙累计深度与现场历年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该桥15年设计寿命期末的车辙深度预估值将达到2.354 mm;基于实桥结构、铺装材料、交通、气候条件所建立的预估模型,可实现车辙破坏深度的有效预估,对指导中国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APA(沥青路面分析仪)车辙试验条件的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与其他永久变形试验方法的对比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与现场车辙的对比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评价标准研究进展,讨论了APA车辙试验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多项研究表明:APA车辙试验在中国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条件确定车辙试验条件,结合APA车辙试验与现场车辙的相关性确定车辙评价标准。同时国际上应该继续对振动成型法AVC、试验平台对APA车辙试验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场调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总结了车辙深度的预估计方法,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防治和处治技术。此外,建议将路面视为一个分析系统,通过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分析,为路面的正常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