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单元作业推广应用安全检查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不安全因素是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单元作业出现的。针对作业条件,控制操作工人的不安全动作。采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是消除造成工伤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手段。多年来,实践证明发生事故多数属于违反操作规程作业造成的。1982年丹东冶金机械工业公司共发生308起事故中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占65%;其中3起死亡事故、7起重伤事故。因此,过去对岗位工人只简单地进行安全知  相似文献   

2.
在铁路运输生产中,装卸各种废渣是很常见的,但是因卸废渣而致工人皮肤灼伤的事故却较少发生。1981年7月26日,我局某工程段因卸鞍钢运采的炉渣,发生了71例工人皮肤急性灼伤事故,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7月26日午后16点30分,71名工人参加卸车工  相似文献   

3.
作业惯性事故,是工务部门安全生产上最突出,最头痛的问题。有效控制作业惯性事故,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首要任务。如何防止作业惯性事故,根据我们的体会谈几点意见。 1 提高自保意识为有效防止惯性事故,要认清本部门的特点和弱点。在工务部门,一是线长点多、设备分散、人员不集中、常年在野外露天作业,工作繁重、条件艰苦、部分干部工人对工作不安心。近几年招收新  相似文献   

4.
1979年我们对客车车辆修理过程中,从事切割挖补作业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环境调查 1.被调查的两个铅作业班组中,没有任何机械防护措施,自然通风条件也差,仅有一般纱布口罩。166个样品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2.生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气焊工人切割旧车钢结构时,工人呼吸带铅的平均浓度为1.23  相似文献   

5.
1994年8月17日,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实现了无行车重大、大事故十周年。回顾十年的历程,实践证明,安全在管理,管理在干部。 1984年初,六天中发生了三起重大、大事故,分局安全形势跌入低谷,车毁人亡的惨痛教训,震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职工中存在大量的违章违纪现象,消灭事故首先要从“两违”抓起,由此走上了控制“两违”的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24名有人身事故纪录的一线生产工人与同一班组的安全生产优秀工人62人进行了《卡特尔16种性格因素测验》。结果表明,在稳定性、幻想性、紧张性、持强性、自律性、有恒性因素中均表现出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性格特征与事故有一定关联,具有某些性格特征的人,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较易发生事故故。  相似文献   

7.
关于缺氧兼二氧化碳中毒事例,过去曾有报导,一般发生在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通风不良的场所。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多发生在下水道、菜窖等有机物质长期存在和腐败的地方。至于在没有明显的有机物质耗氧的比较清洁的地下场所发生类似事故的报导则少见。我们调查了一起自来水检查井内五人发生缺氧兼二氧化碳中毒,并有一人死亡的事例。一、中毒经过: 1976年7月31日午后1时30分,某工程工地工人苏××,为了接通自来水,进入自来水检查井。当时因没有考虑到井内空气是否有问题,事先没有  相似文献   

8.
事故机理理论系指人们从事故教训中不断分析总结,积累归纳出来的,对生产要素中的危险因素产生和发展成危害要素,直至导致事故发生的某种内在机理的描述。那什么是事故机理呢。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劳动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要素中的各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连锁反应,随着生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指引下,在铁道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厂广大职工、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文件,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不断发展革命生产的大好形势。在广泛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中,为了有计划地改善企业劳动条件,认真落实国家计委《关于加强防止矽尘和有毒物质危害工作的通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解决矽尘对铸造工人危害,彻底消除铸造工人矽肺病,我厂铸  相似文献   

10.
劳动条件的改善,对保护工人免受毒物危害具有重大意义。1976年,曾对太原铁路局电务修配厂鱼尾板车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发现在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多种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车间空气,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某些危害。当时,工厂在有限的条件下,调整了劳动组织,并加强了工人的个人防护。1977年我们又协助工厂对各生产环节采取密闭、通风、半机械化等一系列的卫生技术措施,进一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同年年底和1978年,对其效果作了鉴定,兹将改善措施和鉴定结果报导如下: 一、卫生防护措施 1.拌料工序:将拌料筒的容量由0.79米~3扩大至1.54米~3,并配置自动加料斗(图1)。这样,  相似文献   

11.
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看,不外乎有三方面主要的原因,即:人的因素(如劳动组织、劳动制度、人在劳动中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等)、物的因素(如机器设备、工具、附件等)和环境因素(如生产场所、工作空间、生产环境中物理或化学因素等)。为探讨事故发生的规律及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反馈信息。我们试对历年收集到的100例因工死亡事故进行了初步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挪威铁路2002年运输安全实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轨道交通》2004,(11):36-37
2002年是挪威铁路安全状况最好的一年,旅客和铁路职工都没有发生死亡事故,而且,在平交道口也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也没有发生列车之间的冲撞事故,发生过4起列车轨事故,但没人员伤亡。至共重要的原因是挪威铁路保持对安全的关注,并且在安全管理方面,每天都要进行新的创造性工作。现介绍挪威铁路的安全监督及2002年运营安全、平交道口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回顾 齐齐哈尔铁路分局1984年一年中发生五起重大、大事故,安全生产跌入低谷。事故教训了我们,我们消灭了事故。到1996年分局实现连续十二年无重大、大事故。齐分局安全生产走过的是一条从乱到治,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的道路。从重奖重罚、大起大落,到抓根治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北京铁路管内从1960年~1990年30年内共发生36起急性职业病事故,发生各种急性职业病病例431例,有1例死亡,4例丧失劳动能力。急性职业病病种繁多,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为了摸清情况,找出规律性作到防患于未然而进行分析。资料来源 1.431例病例是由医科院卫生研究所,北医三院、朝阳医院、宣武医院、积水潭医院和铁路总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锻工房噪声采用吸声、消声综合降噪的方法,使得生产车间工作地点中高频噪声及室内混响声显著降低。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只能打手式干活的局面,改善了劳动环境,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保护了工人听力。  相似文献   

16.
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相互制约的,为摸索我厂事故发生的规律,吸取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搞好事故预防,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稳步发展,现将我厂1983~1988年六年中工伤事故716例分析如下。1.事故频数与类别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手足皲裂是我国第一线生产工人中最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它直接危害工人的健康,影响劳动生产率。加强个人防护是预防职业性皮肤病的重要措施。苏州制胶公司日用化工厂推出的劳动特效护肤霜成了它的克星。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者的研究资料认为,噪声振动在临床上除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之外,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也占有重要位置。在青年时期参加工作的工人,更有可能发生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对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噪声扳动引起明显病理改变的工人身上、或者没有考虑年龄因素的条件下进行的。本文报导了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年龄差异。本调查是在各类钢筋混凝土制品的工厂中进行的。共调查1549(男659,女890)名工人。调查组为在噪声振动和不良微小气候条件下劳动的翻砂混凝土工、钢筋焊接工和从事精神紧张作业的女起重机司机,对照组为作业性质相似但缺乏不良生产因  相似文献   

19.
触电伤害是铁路运输生产中三大惯性事故之一,随着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用电设备不断增多。因此,防止触电伤害事故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探索触电事故规律,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对1976~1989年间发生的15例触电伤害事故分析如下。概况 1976~1989年间,我分局发生触电事故15例,其中死亡4例、重伤3例,轻伤8例。触电事故的系统分类,伤害程度见表1。由表1可见,水电、供电系统的触电伤害率最  相似文献   

20.
轮对擦伤事故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丙 《铁道车辆》2000,38(8):31-32
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一季度,太原铁路分局共发生轮对擦伤事故13起,换轮39 条,其中1999年一季度,连续发生的几起轮对擦伤事故中,轮对擦伤非常严重,最严重的1 条轮对擦伤深度达到12 mm.笔者对13起事故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几起轮对擦伤较严重的作了重点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