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无旋转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传动系统低速运行的新方法。通过采用PMSM自身的位置传感特性,在瞬态下也能得到实际转子位置电机速度。在称为MCDI的特殊试验周期中,从直接测量中即可得到主要的反电动势信息,所以无传感器传动系统的工作速度范围可扩大到10r/min。而且,PMSM传动系统的慢速起动问题可用所推荐的算法解决。为了证实推荐方案的可行性,本文还介绍了在大约10~100r/min低速范围内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团  李伟林  鲁芳  张海鹰 《船电技术》2010,30(6):14-17,22
如何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恒功率调速比的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阐述弱磁调速的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调节的PMSM定子磁链弱磁控制算法,有效地拓宽了恒功率调速比。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的速度和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系统模型的有效性,恒功率调速比达到了4:1,为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电机技术在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在各类产品上的应用效果不断突出,使得应用面更加广阔。本文通过研究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对于大型船舶的应用很有意义。设计一种大功率电机的控制器,控制核心处理器采用TMS320F2812 DSP处理器,然后进行软件编程,在软件CCS的Code Composer Studio 3.3平台上实现对该控制器的仿真,验证控制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永磁同步电机中传统电流预测模型稳态性能较差且存在时延、交叉耦合、电流和转矩波动等问题,在同轴旋转坐标系下,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电流控制策略。在旋转坐标系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增量式状态方程,再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流预测进行控制算法的设计与研究,从而提高电流控制器的性能。采用MATLAB软件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决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改善电流的静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5.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因其供电相数不受限制、容错性良好和变频调速等特性,近几年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随着控制算法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在舰船推进系统中逐渐应用起来。本文主要针对舰船推进系统的多相同步电机容错控制问题,建立多相永磁同步电机和舰船推进系统的矢量数学模型,并对电机的容错控制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DsP控制芯片为核心,以全数字方式进行自控频率调压调速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7.
直接转矩控制是船舶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关键技术,船舶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具有非线性等变化,当前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存在控制不精确、转速超调量大等缺陷。为了提高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效果,设计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机制。首先分析当前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进展,建立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小波神经网络和PID相融合的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机制,最后采用Simulink软件建立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平台。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机制减少了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误差,船舶永磁同步电机转速超调量几乎为0,使船舶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具备更好的稳态性能,控制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船舶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结构紧凑、功率因数高和便于维修等优点,在舰船推进系统、数控机床控制和雷达系统等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受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精确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研究舰船推进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滑模控制策略对舰船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其优良的性能成为电力推进舰艇电机的最佳选择,为提高传统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中电磁转矩、电流、转速响应性能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上工况,提出了一种具有复合转矩环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嵌模糊矢量控制策略,引入前馈复合转矩环提高系统抗负载扰动能力,采用嵌模糊控制取代传统PI速度控制增强系统鲁棒性和自适应性.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进行针对不同优化程度的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黄超 《船舶工程》2015,37(12):43-46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转矩脉动小、振动噪声低、可靠性高、容错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满足高性能的远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要求。传统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大都采用两电平变频技术,在降低功率开关器件开关频率、抑制电机电流谐波、提高变频调速系统功率容量等方面具有局限性。文章分析建立了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并结合三电平调制技术进行研究。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六相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平变频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六相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的不同工况。仿真结果表明,六相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平变频调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且在不同工况下能稳定运行,适合具有低噪声低振动要求的现代远洋渔船电力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原理和组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同时,对当前在交流伺服系统中应用较多的矢量控制进行了介绍,重点研究了矢量控制策略的实现,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中铁渤海轮渡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应用的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个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 Control System,NCS)的量化器;根据NCS的数据传输特性,推导出由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延时导致的发电机组功率额外输出的延时-功率关联公式,分析了NCS中网络延时与发电机组额外输出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使用VS.NET编写程序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网络延时可增加额外功率消耗;同时说明了:减少NCS的网络延时,对电力推进船舶节约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为研究对象,优化其预测电流控制环节。在传统预测环节的基础上,经过一拍延时补偿后,应用无差拍控制理论减少循环寻优次数,最后将最大转矩电流比优化目标函数加入到多目标函数的构建中。在Matlab中建立仿真模型来验证优化后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预测电流控制优化策略可以减轻控制系统的运算负荷,提高系统效率并增强转速的控制能力,其性能相比传统预测电流控制策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黄允灿 《船电技术》2013,(11):24-26
方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而在舰船的电力推进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控制方式、调速方法等方面对方波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到顶驱设备的新型永磁同步电机,该电机采用了优化的电磁方案、紧凑的结构设计以及独特的冷却方式。经样机试验,电机具有良好的恒转矩特性和调速性能,散热良好,满足F级温升要求。为指导下一步研发更高功率的同类型电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文先简要介绍模态分析理论,再运用机电类比的方法推导定子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并用ANSYS软件对电机定子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出它们的固有频率及其振型,避免和电磁力的频率及次数发生共振,从而降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7.
常亮 《船电技术》2014,(3):50-52
本文通过矢量控制策略采用id=0控制方案快速准确地控制转矩,实现调速系统具有较高的静、动态性能。并利用了Matlab工具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王治国  荣军  黄海 《船电技术》2008,28(3):155-158
本文给出基于速度保持和加速度保持估计转子转速和转角的两种方法,并且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调速系统进行了起动过程的仿真,给出仿真结果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弱化特性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入手,通过矢量控制策略不同控制信号(SPWM和SVPWM)的MATLAB仿真对比分析,得到矢量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理想直线电机的结论,为进一步改善控制策略控制非理想直线电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轴向磁化圆筒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介绍了一种基于圆柱坐标的标量磁位许-克变换的磁场解析计算方法,并利用该解析法对无槽电机的气隙磁场分布进行了较详尽的理论分析,还得出了计算解析结果。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该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对于大气隙解析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磁场的平均值,而小气隙电机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误差很小,从而验证了许-克变换法的正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