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阳车辆段段修车间在维修制动梁及钩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焊补作业,作业环境中的电焊尘质量浓度高达14.3mg/m^3,严重超标。为了降低车间内的粉尘浓度,避免工人尘肺病的发生,该段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设计,路局投资对制动梁、钩缓间的电焊尘进行了治理。为了检验其治理效果,我站对其电焊尘净化系统进行了卫生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车间内的电焊尘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4.3mg/m^3降至4mg/m^3以下。  相似文献   

2.
调查中国华北地区5个皮毛厂接触皮毛尘工人的全部癌发病率为504.41/10^5。同对照组全癌发病率149.76/10^5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其中单纯接触皮毛尘癌发率为721.65/10^5,接触混有化学物质(包括有致癌性的CrO3等化学物质)皮毛尘的癌发率为418.98/10^5,两者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皮毛尘可以引起癌病变发,且与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各种化学物质没有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管理限值,作者选择了CXF-2F型向心式个体粉尘分级采样器,由作业者个体佩带采集样品测定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浓度。结果显示,包装车间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与总粉尘浓度间具有较好的从属共变关系,r为0.9284,比值为0.1345。环境呼吸性粉尘浓度与总粉尘浓度的比值为0.3546,个体呼吸性粉尘与环境呼吸性粉尘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别(t=23.02,P0.001)。  相似文献   

4.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无尘肺隧道工(0期)0^+接尘工人及I期矽肺患者共138例进行了人发中微量元素Cu,Zn,Fe,Mn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0期,0^+接尘工人及I期矽肺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微量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I期矽肺患者下降更为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期矽肺患者Fe/Cu比值明显降低,提示适当补充Cu,Zn,Fe,Mn微量元素,对治疗及预防矽肺可能  相似文献   

5.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无尘肺隧道工(0期)、0+接尘工人及Ⅰ期矽肺患者共138例进行了人发中微量元素Cu、Zn、Fe、Mn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0期、0+接尘工人及Ⅰ期矽肺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微量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Ⅰ期矽肺患者下降更为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Ⅰ期矽肺患者Fe/Cu比值明显降低。提示适当补充Cu、Zn、Fe、Mn微量元素,对治疗及预防矽肺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6.
对337名氯气生产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车间空气氯气浓度0.06mg/m3~1.64mg/m3,呼吸道症状和咽部充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且与吸烟和工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洛阳机务段三门峡西整燃车间烤砂房作业环境矽尘浓度检测,对烤砂房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依据GB/T5748—85《生产性粉尘测试方法》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烤砂房作业环境中矽尘质量浓度低于国标1.5mg/m^3,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车间环境内矽尘净化效率为92.3%,净化系统运行效果较好。结论烤砂粉尘净化系统净化效果较好,符合除尘净化要求,作业环境矽尘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锰粉加工工人心血管功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 55 名锰粉加工工人和 56 名对照工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人工作地点 Mn O2 浓度几何均值为 196 m g/m 3 (锰尘 017~22.24 m g/m 3 ),样品超标率 887% 。接触组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容易疲劳和记忆不良的主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001)。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心电图异常、高血压和低舒张压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其心率、 P R间期、 Q R S波、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均值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接触组心电图异常和低舒张压的 O R分别是 1.56(95% 可信区间为 070~3.50)和 2.08(95% 可信区间为 018~23.57)。  相似文献   

9.
地下铁道空调客车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地铁空调整客车车厢内CO2体积分数随客流量增大而增高(P〈0.05),相同客流情况下不同断面CO2体积分数及风量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车厢内新风量为15.2m^3/(人.h)风速小于0.5m/s,当车内人数达280人时,CO2体积分数达0.153%(温度在25.1~28.8℃之间,相对湿度在66.5%~71.5%之间)。  相似文献   

10.
对中外生产的32台VDT进行X射线辐射剂量测试。结果VDT外壳屏前,左侧和右侧X射线辐射剂量分别为(5.29±5.08)×10^-9C/(kg·h)(2.24±1.19)×10^-9C/(kg·h)和(2.71±0.83)×10^-9C/(kg·h)。结果提示,VDTX射线辐射剂量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6\45×10^-8C/(kg·h)]对人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
对矿接尘工人1688人胸产X线支观察结果,尘肺患病率为1.78%,其中1期28例,II期2例;30例患者中井下采掘工27例。X线异常率为45.08%,以井下工最高,X线异常率及各长种出现尘肺0^+的发生率与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及0.978。而与空气中锰浓度无相关,发锰均数与浓度无相关及尘肺期刊不平行。  相似文献   

12.
ADD公司新开发成功的ADD30V型中速柴油机的平均有效压力达2.7MPa。活塞平均速度12.0m/s,最高燃烧压力20MPa,强化系数Pe·Cm高达32.3MPa·m/s。该型柴油机的重量比原有相同功率的中速机轻30%,其燃油消耗率仅为184g/kWh。排烟浓度和NOx排放分别为0.024g/m^3和900PPm,并具有与原有柴油机同样良好的耐久可靠性。为实现上述高性能,该机采用了包括铸钢机体、RR锻钢曲轴、钢头球铁裙活塞、陶资喷涂缸和活塞环以及单气门结构在内的一系列突破性材料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应用寿命表法(1)分析了某轨枕厂245名噪声作业工人噪声接触剂量与噪声性耳聋的发病关系,所计算出的噪声性耳聋的累各发病概率的1gitp值与噪声接触剂量的对数值1gx呈明显的正相关(r=0.9624P<0.01),其回归方程为:1gitp=7.59151gx021.5098根据该回归方程可行职业性耳聋的预测预报,指导噪声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施工隧道粉尘采用滤膜粉尘采样器与光散射数字粉尘计同步测定,通过计算求得转换系数K值。结果表明,采样位置距发尘源距离和作业环境粉尘浓度对K值有较大影响,粉尘浓度与K值间呈线性相关。这种影响是由于粉尘颗粒中位径变化而引起的。发尘源非连续发尘时不但引起粉尘浓度变化,而且引起中位径改变。由此提示,由K值乘相对质量浓度换算质量浓度是不适合的。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加强隧道综合防尘工作,我们采用滤膜质量法和仪器直读法,对京九线23座隧道施工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气象条件进行了监测与分析,采样品368个,粉尘最高浓度4.7mg/m3、最低0.8mg/m3,平均2.6mg/m3,超标率68.6%,有害气体主要是CO浓度的超标,最高浓度180mg/m3,超过卫生标准的占被测数的57.1%,其次为NO2,SO2和H2S等。气象条件均在允许范围之内。结果表明,目前长隧道施工中关键问题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隧道通风与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泡沫除尘器的脱硫性能,将所用水喷淋液改为碱液,对液气比、塔速、碱吸收液及二氧化硫的浓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碱液采用烧碱时,其质量分数应大于1%,在塔速为2.0m/s、液气比为1∶5~1∶4(kg/kg)时脱硫效率可达70%左右,从而为泡沫除尘器实现脱硫除尘一体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松针汁对大鼠生长发育与致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了松针汁的亚急性毒性和致畸作用,结果显示,松针汁的3个剂量组(450g/L、90g/L,45g/L)亚急性毒性实验呈阴性结构公针汁3个剂量组的致畸实验(4.5g/kg、0.9g/kg、0.45g/kg)的所有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民呈阴性。本实验结果表明,松针汁对大鼠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也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我市某厂使用酸雾灵控制酸洗槽酸雾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酸洗时未加酸雾灵车间内硫酸雾浓度范围为1.1mg/m3~992mg/m3,平均浓度为163.9mg/m3,样品超标率为95.8%。使用酸雾灵后车间内硫酸浓度范围为0.24mg/m3~10.6mg/m3,平均浓度为2.49mg/m3,样品超标率为33.3%。表明酸雾灵能比较有效地控制硫酸的蒸发。  相似文献   

19.
对长期作业在50Hz、27.5kV电力牵引供电网环境中的工人1124人,对照组419人,血清Fe、Cu,Zn含量测试结果:观察组血清Fe、Cu含量和血清Cu/Zn比值在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内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血清Zn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揭示工频高压低电磁场强度,可能引起人体血清Fe、Cu、Zn含量及Cu/Zn比值发生生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电力牵引达22年区段的27.5kV工频电场强度为1.75-3.46kV/m,磁感应强度为0.60-1.75mT,人体感应电流为10.08-58.40μA环境下作业的1359名工人和无电磁场接触史的375名工人的视-运动反应时值进行的测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无明显差异。引起视-运动反应时值的延长。结果表明两组无明显差异,引起视-运动反应时值的延长,机体协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年龄因素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