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锰对体内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群调查和动物实验发现,锰能使体内脂质过氧化物(LPO)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加,同时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类的活性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锰的毒作用损伤机制与上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汞是一种常见的强烈的亲神经性毒物,自然界中汞主要以金属汞、无机汞盐及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形式存在,不同形式存在的汞,其对人体毒作用表现差异较大。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主要是金属汞,吸入汞蒸气可引起中毒,随着劳动防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急性汞中毒病例已十分少见,在大量的职业接触人群中,慢性汞中毒越来越成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有关慢性汞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有一定进展,尤其是应用行为心理测验和电生理技术,更全面地阐述了汞中毒早期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本文就金属汞的神经毒性及近年研究作一概述。一、汞的神经毒性表现据估计,在化工行业中约有五十多种职业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266名涉汞从业人员进行了尿汞含量的检测和评价。结果显示,尿汞含量在正常值范围内的占26.3%,超出范围的占73.7%,其中高于正常值10倍的占35.2%。  相似文献   

4.
水样中汞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污水中痕量汞。此法是在硝酸介质中,以硼氢化钾作还原剂,将被测元素转化为挥发性氢化物,以高纯氩气作为载气将挥发性氢化物从母液分离,并导入石英炉原子化器中原子化。以特种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激发被测元素原子发出荧光,其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汞在2.00-10.00u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汞的检出限为0.01ug/L,相对标准偏差在2.6%,回收率在90.5%-103.3%之间。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
在原标准回流滴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耗氧量(COD)无汞快速测定法,同时采用银—氨络合还原法对化学耗氧量测定废液中的银进行了回收。采用本方法将一次测定COD的时间由原来的3h缩短至1h,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在±4%之内,加标回收率达到98%以上,可以满足环境监测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慢性锰中毒治疗以驱锰、DA替代疗法为主,物理治疗为辅。CaNa2EDTA仅适用于早期轻症锰中毒的治疗,L-dopa对具有肌肉僵直及肌张力障碍的锰中毒治疗有效,但这2药易出现副作用。PAS-Na治疗锰中毒有一定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未见报道。辅助治疗的一些药物、保健品和物理疗法尚属探讨性研究,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测定广西某煤矿接触粉尘作业工人 (0 +)、矽肺病人和非接尘工人的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SOD)和铜蓝蛋白 (CP)的含量 ,发现接触煤尘作业工人和矽肺患者血清中的 (MDA、SOD、CP) 3项指标均高于非接尘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接触煤尘作业工人与矽肺患者血清中 3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接触煤尘作业工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 ,脂质过氧化代谢可能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8.
乙醇在机体内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名志愿者按40ml/m2体表面积饮服酒精度55%的白酒后。每隔10min和30min分别收集终末呼出气和尿样一次,以上样品随即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醇在呼出气、尿液中的平均半排期分别为2.1h和1.6h,降至检出限以下的时间为3.4h和4.7h;通过呼吸道、肾脏的排出量分别占摄入量的15.9%及0.63%。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江苏省硫化氢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防止硫化氢中毒发生的干预措施,减少硫化氢职业中毒的发生及因硫化氢职业中毒引起的死亡率。方法从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各相关卫生机构收集近年来有关硫化氢职业中毒事故的资料,分析硫化氢中毒发生及由于硫化氢中毒发生引起死亡的情况,分析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危害性、严重性。结果近3年来江苏省硫化氢中毒事故高发,死亡率高,主要发生在食品、污水处理及化学工业等行业,因救援发生的中毒占中毒人数的28.07%;季节中毒事故发生频率集中在4~9月份,而以8、9月最高。结论在4.9月份硫化氢中毒事故高发季节的食品、污水处理、化学工业等高发企业进行硫化氢中毒的知识集中培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配备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相应的措施,降低硫化氢中毒事故引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吉林市周边车站相继发生了多起氨气、甲醛、苯酚等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多人发生中毒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部分运输车辆密闭不严;车辆在编组作业时撞击力过大,导致罐口螺栓松动毒物泄漏;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没有防护装备或使用不当;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平交道口的汽车司机违章抢行,导致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1.
从职业史、发病初期、住院治疗、既往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不支持患者为一氧化碳中毒,更不支持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国家职业病目录中也无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的标准目录,认为以临床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2.
氨基酸γ—谷酰基转移酶(GGT)催化谷胱甘肽和其他γ—谷酰基化合物上的谷酰基转移到各种氨基酸和肽受体上。该酶虽不参与药物代谢,但血清GGT含量升高一般认为是肝胆疾病诊断的一个良好指标。成年大鼠GGT活力低,在化学致肝癌过程中GGT可明显墳加。肾脏是GGT最重要的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铅对神经系统的毒作用机理,我们给大鼠腹腔注射铅后,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检测大鼠脑组织的氧自由基信号,并测定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结果表明,铅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的氧自由基的信号增高,并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高。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也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呈正剂量-反应关系。提示铅可通过引发脑的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使脑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引发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镉致肝脂质过氧化及锌硒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镉致肝损伤的脂质过氧化机制及锌、硒单独和同时作用对镉致肝毒性的拮抗机理。结果表明,镉中毒组大鼠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以及肝组织中锌、硒、镉三元素含量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镉锌组、镉硒组、镉锌硒组中上述各指标均与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显示肝组织中锌、硒、镉含量分别与组织T-SOD活力、GSH-Px活性及MD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1=0.894,P<0.05;r2=0.784、P<0.05;r3=0.832,P<0.05),提示锌、硒对镉所引起的肝的脂质过氧化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锌,硒对镉致睾丸脂质过氧化损害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镉及锌、硒与之单独或同时给予时对大鼠睾丸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镉组各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镉锌、镉锌硒、镉硒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睾丸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显著高于镉组;镉锌、镉硒组睾丸重量系数显著低于镉组;镉锌硒组血清T-SOD活力及睾丸组织中MDA含量与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镉锌组睾丸组织MDA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镉可致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锌、硒对此有拮抗作用,锌较硒作用弱,锌硒具联合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粉质黏土作为一种常用的路基填料,受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后其微观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路基强度的改变。为研究多次冻融后土体力学强度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东北地区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土体的扫描电镜(SEM)、压汞(MIP)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基于分形理论,分别计算土体颗粒、孔隙三维分形维数,并据此建立分形维数与力学强度的关系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土体颗粒重新排列,整体性受到破坏,孔隙体积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试样含水量升高后,5~20μm孔径的孔隙含量逐渐减小,而0.3~5μm孔径孔隙含量增加;分形维数很好地反映了冻融循环过程中土体微观结构的变化特点,由分形维数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构建的回归方程得知,分形维数越大,土体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介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对涂料中铅、镉、铬、汞含量的最新测定方法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不包含半椎体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osterior vertebal column resection,PVCR)脊柱矫形术前、术后肺功能检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除半椎体畸形的严重僵硬脊柱畸形患者中伴有肺功能障碍的24例纳入本研究。年龄11~45岁,平均(18.9±8)岁;术前侧凸Cobb 角平均(110.1±14.6)°(94°~170°),后凸Cobb 角平均(80.6±29.2)°(42 °~160°)。所有患者均行PVCR术。以术前肺功能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低于40%)。术前、术后2周、3 个月、6个月、1年、2 年时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分析肺功能各参数(肺活量—VC,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FVC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以及患者术前、术后自觉症状改善(呼吸窘迫、肺部感染、体力、生活质量)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 终末随访24 个月。术后2周,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0.92±0.04)L、(26.55±0.67)%、(0.98±0.06)L、(25.48±0.41)%,明显低于术前(1.13±0.06)L、(28.27±0.55)%、(1.04±0.06)L、(27.42±0.36)%(P<0.05),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28±0.06)L、(38.83±1.00)%、(1.05±0.03)L、(35.43±0.36)%,明显低于术前(1.42±0.04)L、(40.33±0.79)%、(1.33±0.04)L、(37.38±0.47)%(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异常,肺功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开始逐渐恢复,但仍不及术前水平;术后1年,患者肺功能水平略高于术前,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96%的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MET评分较术前高,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胸片未见异常;术后2 年,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48±0.03)L、(33.67±0.49)%、(1.28±0.03)L、(31.53±0.41)%,中度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分别为:(1.56±0.06)L、(42.05±0.38)%、(1.43±0.04)L、(39.32±0.40)%,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明显高于术前的基础水平( VC恢复17.1%, FVC恢复18.7%, FEV1恢复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术后肺功能参数变化率、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严重僵硬脊柱畸形的患者行PVCR术后,肺功能在2周内会明显下降,但是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术后1年肺功能逐渐回到术前基础水平,术后2年较术前会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术前表现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PVCR术后患者PFT在术后2年较术前有改善,但更重要的是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自觉症状得到改善,并且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及胸部X片未见肺异常,几乎所有患者术后2年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脊柱畸形;PVCR;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多个受灾地区之间跨区域应急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研究考虑患者转运的跨区域动态协同应急物流选址-分配优化问题,构建跨区域的患者转运与应急资源协同配置两阶段优化决策模型。模型第1阶段优化确定患者动态变化与相应医院数量及其选址,第2阶段优化确定应急物资配送中心选址与应急物资分配。该优化模型同时考虑应急物流总成本(包括设施固定成本与运营成本)与转运时间2个优化目标,且考虑多周期动态变化的实际需求。针对上述优化模型特征,设计嵌入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将每个决策周期分为3个环节:1)疾病扩散预测环节,即每个周期开始时对疾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2)应急决策规划及实施环节,根据规划窗口的预测数据制定并实施应急选址-分配方案;3)数据更新与动态调整环节,即每个执行周期结束时,根据实际执行数据制定下一个周期决策。3个环节交互进行,相互迭代直到完成整个规划时期。最后,以贵州省跨区域的应急资源协同配置优化为例,验证所提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与各区域独自应急相比,跨区域动态协同应急方案在转运时间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应急成本,能够高效率地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医学生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探索可操作性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模式。方法:选取大二护理专业与康复专业5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年级同专业5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与督导下对社区与农村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培养。结果: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8%,所有接受服务者均认为对其健康有利。学生的信息获取(实验组40.12±5.43,对照组27.27±3.43,t=9.13)、重视沟通(实验组39.35±4.98,24.73±4.08,9.78)、信息告知(实验组25.91±3.83,对照组18.37±2.91,t=5.31)、沟通意识(实验组19.34±3.12,对照组12.37±2.01,t=5.09)、尊重意识(实验组20.46±3.27,对照组13.72±2.18,t=4.98)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结论:社会实践性健康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也可作为基层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补充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