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铁路有害作业普查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全路目前有害作业污染现状,给今后治理提供基础材料,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定[1~13],进行普查。结果表明,全路有害作业点24100个,接触有害作业人数382312人,有害作业点达标率为59.3%。为实现铁道部“九五”期间尘毒作业点总达标率80%的要求,还需对客车整备库烟尘、噪声振动、铸造粉尘、隧道开挖粉尘及运营隧道烟尘等项目进行攻关,还需将电焊烟尘、充电间酸雾、采石水泥粉尘、喷漆混苯等有害作业已取得的治理经验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哈尔滨机务段、三棵树铁路机务段187名蒸汽机车乘务员(包括司机、副司机、司炉工)做全面体检,同时拍了胸片。经检查确诊为Ⅰ期尘肺6例,其发病率占受检人数的3.2%;可疑尘肺30名,占16%,现主要就其中3例尘肺报告如下: 我们曾对蒸汽机车驾驶室进行了粉尘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用于运输式或固定式柴油机的低电压排气烟尘滤清器。该滤清器由带负电的铁丝网板(负极)和带正电的装在钢板容器内的碳纤维毡组成。对这种装置的试验结果表明:(1)本装置具有良好的烟尘滤清效果,其烟尘浓度降低率可达到60%-70%;(2)在外加电压一定的条件下,滤清器的烟尘降低率,取决于由排气流速和烟尘捕集器(碳纤维容器)长度决定的接触速度,该速度越小,烟尘降低率就愈大;(3)通过振动使烟尘脱落而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煤层,鼓引风机风量的调节,合理配风,把过量空气系数调节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能够减少燃料消耗,有效地降低锅炉烟尘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我们对某局4台锅炉燃烧的工况进行了调节,烟尘排放浓度降低了15%,烟尘排放量降低了30%以上,燃料消耗减少了10%左右,表明这是一种实用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产性粉尘的长期刺激作用,可使肺部受到各种不同的病理损害。特别是肺组织纤维化的改变,可以产生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受累,最后导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因此在粉尘作业工人尚未发生尘肺之前,了解其心电图的变化,积累心电图资料,对防治尘肺、保护工人健康更有其现实意义。我们于1975年10~11月对接触电焊烟尘矽尘作业的168名工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电图改变者43名占25.5%,今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车辆工厂生产性粉尘种类繁多。如矽尘43.8%、金属性粉尘12.5%、混合性粉尘12.5%、木材粉尘10.4%、水泥粉尘6.3%、其他粉尘4.1%等。矽尘对接尘职工(简称为接尘工)的危害是比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铁道部、北京铁路局新检修工艺的高质量、高标准生产工艺要求,2002年以来,我段唐山货车检修车间共增添新的工装设备86台,新增尘、毒污染源27处(点),检修工艺线生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原有几台轴流风机已远不能满足通风除尘需要,主要尘毒作业点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3倍以上,室外排放浓度也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经研制成功检修工艺线智能排尘净化系统,不仅实现了大功率通风系统智能化节能控制,也有效降低了粉尘浓度,室内作业点烟尘平均浓度及室外排放烟尘颗粒物平均浓度都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西安铁路分局兴平养路机械厂,生产路内各种型号的平车及公务车,主要焊接车体的转向架、制动梁及其零散的小件。焊接工作量大,所有焊接作业均在整个车间内进行。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使车间内空气中粉尘浓度达到13.5~19.2mg/m3,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
试验分析了电力机车司机室噪声源的噪声特性和司机室各墙体的隔声性能。基于声源声功率的等效原理,将室外声源声功率级等效转换到室内声源声功率级,基于现有隔声设计的基本公式,对电力机车司机室内受声点的噪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轮轨噪声、机械间设备噪声和司机室内空调、暖风机噪声是司机室噪声的主要来源;由于机械间内产生了足够的混响声,机械间内受声点声压级的大小与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无关;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预测方法能为电力机车司机室早期的声学设计和改进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司机控制器寿命试验装置是考核司机控制器机械寿命及电寿命的重要设备。该司机控制器寿命试验装置是针对第一代试验装置的不足而重新设计的。文章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粉尘在通风管道内沉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风除尘管道系统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水平管道积尘堵塞。虽然各种资料都介绍了不同性质粉尘在水平管道中所需要的最低输送风速,同时又都强调了尽量避免水平布置。事实上,即使水平管道按资料所介绍的输送风速设计,仍有可能积尘。而设计中总难免要有水平部分,因此要采取一些对策,如预留清扫孔、定期清扫管道;或者在水平集合管的下部设输送机自动清理积灰等,但同时也增加了清理手续和设备的复杂性。最积极的措施是不回避水平管道而又能克服粉尘的沉积,使粉尘能全部被输送到除尘器内集中清理。经过理论推导和对焊接车间等除尘工作的实际观察,初步认为是有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  相似文献   

12.
职业人群调查表明,棉尘对工人肺功能影响以急性改变为主,且棉尘浓度与危害成正比。此外,内毒素水平、特异体质、棉花抗原提取物以及吸烟也与工人肺功能受损有关,但是这些毒作用因素尚无特异性,有待更深入地探索。  相似文献   

13.
乌铁局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铁路局机车乘务员噪声性听力损伤现况,探讨防治策略。方法现场监测铁路机车内部噪声强度,调查分析乌鲁木齐铁路局机车乘务员纯音听力检测结果。结果铁路机车司机室内部噪声等效声级LAeq为81 dB(DF-11型)或85 dB(DF-4型),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 011名机车乘务员的听力损失患病率44.99%,以Ⅰ级、Ⅱ级、Ⅲ级听力损失为主,听力损伤患病率2.13%,以轻度听力损伤为主;噪声组听力损失、损伤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听力损失、损伤患病率与驾龄之间存在相关性(Spearman’r=0.786、0.857,P<0.05),听力损失、损伤发生的概率随着驾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4个机务段的听力损失、损伤患病率无差别。结论噪声仍是机车乘务员的主要职业危害,应继续强化合理的个人卫生防护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乘务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职业性健康检查,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以降低噪声对乘务员听觉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日本电动车组吸烟室内采用的强制排风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柴木铁路堆煤场防风网建设为例,在深入分析国内外防风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确定适用于高原地区铁路堆煤场的防风网设计关键技术参数,采用PKPM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对建网后的防风抑尘效果进行初步观测和分析。认为设网方式应结合车站装车规模的大小、投资等综合确定。对于跨越铁路股道处防风网的布置,应考虑铁路限界、基础施工条件及运营安全等因素;网高应取煤堆高度的1.5倍,当站场地形有起伏时,应分段控制网高;网体应选择安装便捷、后期维护少、安全性高的柔性网材;上部支撑结构应采用刚架形式,基础采用独立基础,能更好地解决冻土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问题。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建网后各站、测点位防风网抑尘效率在68.4%~91.8%,平均抑尘效率可达到80.1%。  相似文献   

16.
散煤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国内散煤铁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严重扬尘污染问题 ,探讨了煤扬尘污染的规律 ,讨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并研究出PL型表面抑尘剂 ,有良好的抑尘效果 ,可广泛应用于铁路散煤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控制。同时对解决其它细粉矿料等散体物料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扬尘污染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铁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车内使用的材料释放TVOC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影响乘客舒适度,甚至危害其身体健康.文章利用紫外光解联合常温催化氧化净化技术设计出一种单体VOCs净化设备,并使用该设备对未出厂的车辆内部VOCs进行净化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净化设备对车内TVOC的去除率可达到80%,净化效果良...  相似文献   

18.
喷凝土为新奥法重要支撑组件之一,传统喷凝土施工多采用干式喷凝土工法。干式喷凝土施工时会造成大量的粉尘,影响隧道内空气质量和施工人员健康,且喷浆机吐出量小,施工速度慢。湿式喷凝土施工时无粉尘弥漫的状况,加上配合机械臂,不但节省人力,而且吐出量大,大幅改善喷凝土施工速率。本文就湿式喷凝土工法施工中速凝剂的应用情形进行探讨,认为采用湿式喷凝土工法时,应努力推广采用水泥系速凝剂及粉状速凝剂送料机。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数列模型寿命表法对接尘工人连续工作30年,控制尘肺患病率在1%的条件下,水泥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容许浓度为16.8mg/m3。同时采用直线与曲线回归进行拟合预测,选择相关指数较优的模型对数回归,现场水泥粉尘容许浓度为24.3mg/m3。灰色数列模型、对数回归方程与实际概率单位误差分析,GM(1,1)的误差较小,拟合度较好,现场粉尘容许浓度合理严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局542例[其中新奥法(新的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ATM)174例,传统法368例]矽肺流行病学调查,首次分析比较了NATM法和传统施工对隧道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NATM法与传统法比较,检出率低1.22%(P<0.001)。矽肺病人平均接尘工龄长2.84年,平均发病年龄大2.06岁,合并结核低4.47%,Ⅰ→Ⅱ期晋斯率观察5年和10年分别低10.34%和28.95%,病死率低17.6%,死亡年龄大7.32岁,结果表明,NATM法对隧道工人的健康危害明显小于传统法。但是,NATM法施工中粉尘平均浓度仍超过国家标准6.29倍,无轨运输柴油机车废气污染十分严重,粉尘与机车废气联合作用于人体,是否会促发矽肺有待进一步研究,通风防尘防毒,预防矽肺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