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北京南站供配电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北京南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火车客站,其开放的设计思路和大胆的构思彻底改变了以往旅客站房的设计风格和结构,同时也给供配电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对其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研究结论:电力供应以外部电力系统供电为主,站区为了满足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区间用电需求,设置10kV配电所及变电所,站房设置10kV变配电所;应急电源系统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和EPS相结合的方式,构成北京南站的主供电系统。并采用了三联供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当外部电源停电时可有效发挥其独立发电功能,为部分负荷提供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北京南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计实践,对系统优化配置、运行策略等方面给出了研究成果,并对系统的节能性、环保性和经济性进行探讨。提出使用燃气内燃机更具优势以及在电力并网前提下采用"以电定热"为原则来确定系统设备容量配置的观点,力争使北京南站能源供应系统在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能源利用完善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轨道交通4号线(明珠线二期),全长22.032 km,设17座地下车站、1座停车场.其供电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共设置2座110 kV/35 kV主变电所、1座35 kV/10 kV中心降压变电所、8座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以及10座降压变电所.其电力监控系统(SCADA)由控制中心调度主站系统、各变电所内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和通信通道三部分构成,主要是对主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实施实时监控,完成变电所事故分析处理和维护维修调度管理等工作.整个系统是维系地铁各个系统供电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为提高功率因数,多采用在主变电所35kV母线安装SVG装置的无功集中补偿方式。以成都地铁某主变电所实测数据为依据,分析SVG装置在投运和切除2种不同工况下的主变电所2段进线PCC处的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和电压谐波;无功补偿装置运行前后2段进线PCC处全日功率因数分别由0.710和0.445提高至0.998和0.967;主变电所进线3,5和11次电压谐波降低;以全日功率因数0.95为标准,评估主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容量,35 kV1段母线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裕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1系统概述 广州地铁1号线全长18.48 km,全线共有16个车站,1个车辆段;其供电系统的主供电源为交流110 kV/33 kV,牵引电压为直流1 500V.各牵引站由交流33 kV环网供电,降压变电所为动力、照明、信号等提供电源.电力监控系统将对下列各变电所的供电设备及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部分区段采用“二合一”的模式,即牵引网与10 kV信号网合一,在变电所采用牵引变电所与10kV配电所合二为一;同时,10 kV采用两路电源供电,一路电源由牵引网55 kV或27.5 kV经动力变变为10 kV供给配电电源;另一路则由地方35 kV变电站供给10 kV电源,所内经过断路器、母线再分别给自闭、贯通线及站场设备供电。就引自牵引网的电源即由动力变供给的电源质量不稳定问题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地铁二七路主变电所供电范围内电梯的不正常运行情况为例,根据对电力系统各级电压电流的检测及电梯相序继电保护器动作条件的分析,确定谐波为导致相序继电保护器动作的原因,分析谐波源并提出了采用电容补偿器以抑制谐波的短期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二七路主变电所改造后,验证了电压畸变的程度取决于整流装置容量与电网容量的相对比值,改造后容量扩增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朔黄线肃宁北变电所10kV贯通线321断路器多次误备投,导致与相邻安国变电所并网而引起的非正常跳闸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是11次谐波含量太高(高达13%)造成供电电压不稳定导致保护误备投。提出了解决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保证铁路的正常供电。  相似文献   

9.
针对朔黄线肃宁北变电所10kV贯通线321断路器多次误备投导致与相邻变电所并网,引起非正常跳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误备投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保证了铁路的正常供电。  相似文献   

10.
铁路10 kV电力远动技术的工程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启 《铁道工程学报》2008,25(1):91-94,103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铁路10 kV电力远动设计标准低、方案不够完善的现象,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研究结论:该工程设计中主站系统设备配置更加完善,开关站的供电方案更加合理,通道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首次应用了视频监控系统,并指出了在线路故障测距方面的不足.此外电力设备采用室内形式,进出线电源全部采用电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工程设计要求,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根据动力集中动车组要求,研制了一种可适用于"高速铁路网"与"普速铁路网"的轻量化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转向架,阐述了该转向架主要技术及结构特点:转向架采用B0轴式、驱动装置采用主动齿轮空心轴+挠性板联轴器弹性机构驱动,牵引电机架悬,1 050 mm车轮轮装盘式基础制动,轮缘油气润滑,转向架具有较小的轴距和质量。通过试验验证该转向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用、市场和列车型式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分析了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的特点。特别阐述了利用寿命周期成本 (L CC) ,来比较这 2种方式列车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能质量的相关概念和现状,讨论了如何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对策来解决电能质量中停电、电压跌落和谐波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源滤波器和AT供电方式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台YN,d接线变压器十字交叉构成的AT牵引供电系统,接线复杂,变压器容量利用率低,相邻供电区段必需用分相绝缘器分断,不利于高速铁路运行。由1台YN,d接线变压器加四桥臂有源滤波器构成的新型同相AT牵引供电系统,可以实现同相供电,取消分相绝缘器;可以节省变压器,原边中性点可方便接地;在有源滤波器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消除三相不平衡、动态滤除谐波和补偿无功,使变压器容量得到充分利用;由于采用了AT供电方式,因此可以获得综合经济性能优越的通信防护效果。仿真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对电力电子系统的无功功率与谐波抑制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谐波的产生、谐波和无功功率的危害、谐波分析的理论基础、非正弦电路的功率,并对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对系统加入有源电力滤波器前后利用Matlab/Simulink分别进行仿真研究,比较功率因数和总谐波畸变率,最终满足加入有源电力滤波器后的功率因数接近1,交流侧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小于5%。负载不对称时,加入有源电力滤波器后三相电流完全平衡。仿真结果表明,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在抑制谐波、补偿无功功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铁路快运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创新网络规划与发展方式的思路,并对创新网络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超高压输电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输配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和定制电力技术三个方面.在叙述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集成的可控串补和静止无功补偿器成套设备的关键技术,强调了自主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构建的新型牵引供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当前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的特殊性,存在着谐波、无功、负序、通信干扰、"过电分相"等其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中"过电分相"还对高速铁路的安全、可靠运行构成了威胁.文章提出了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和不同接线方式的变压器以及AT牵引网构成的新型牵引供电系统.新系统采用了AT供电方式,具有综合经济技术性能优越的通信防护效果,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滤除了谐波、补偿了无功、消除了系统不平衡,实现了同相供电,解决了过电分相问题.分析仿真证实新型牵引供电系统不但可以解决当前牵引供电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且可以提高供电的质量与效率,增强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无功功率过补偿问题,建立集中、分散2种供电方式下的供电网络模型,基于节点电压法,给出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功率因数分析的简化算法,并分析2种供电方式下不同负载率、不同0.4 kV母线功率因数对整个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在集中供电方式下,由于电缆线路长、电压等级高、无功功率返送现象严重,并难以通过调整0.4 kV母线功率因数避免返送无功功率,因此需要在主变电所35 kV母线上并联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吸收电缆产生的容性无功功率;在10 kV分散供电方式下,因为电缆线路短、电压等级低,返送无功功率现象较轻,所以可通过调整0.4 kV母线功率因数解决无功功率返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介绍开关电源中的软开关技术,参数设计及移频设备用开关电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