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德育效益问题是正确评价高校德育价值的前提。分析了高校德育效益及其特点,阐述了高校德育效益最大化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心理咨询提高高校德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心理咨询给予大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支持,是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高校德育引入心理咨询,可以为高校德育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使高校德育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咨询应当成为德育方法的一部分,为高校的德育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3.
《交通高教研究》1993,(1):93-93
邱实在《中国高等教育》1993年第2期撰文提出,加强高校德育的关键是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进德育的内容、方法,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提高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德育的国内外环境人手,探讨了高校德育对象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德育必须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本文认为,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发掘创造潜能;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完善人的人格;高校德育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这一目标的定位,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以知识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德育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克服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走出一条二十一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之路。本文正是从德育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教学形式和教学观念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抓住网络环境的特点,分析其给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并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德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此,高校德育工作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善于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1)德育方式创新;(2)德育内容创新;(3)德育主(客)体创新;(4)德育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发展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德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方向与目标,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领域,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推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部分高校由于德育教师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欠缺,德育工作人员网络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不足,对我国高校德育体系的完善及德育网络平台建设造成一定阻碍。我国高校需不断完善德育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本校德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我国高校德育平台的建设水平,丰富高校德育方式,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实际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趁势.未来高校德育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因此,积极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高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本文试图从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德育的挑战主要表现入手,谈谈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重新认识高校德育的含义和地位及如何积极面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多个侧面分析了交通拥堵问题,包括交通概念、交通系统构成、城市交通系统的评价、法律与道德、资源利用与社会公正等,提出在解决交通问题上,必须依靠系统的措施,主要在认识理念、法规道德以及交通组织与管理方面下工夫。公交优先战略是改善交通组织的重要措施。但应注意充分发挥公交系统的效率和提高其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体育的发展要求有效地监督和规制机制,体育道德和体育法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整方法,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使得体育道德的法律化成为可能.体育道德的法律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对其实施不能任意妄为,必须掌握“度”,科学合理的实现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3.
“和谐德育”理念的提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建设本质的要求。文章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解读和谐德育,剖析其中蕴含的辩证法因子和内在规律性,进而对当下高校和谐德育建设提出对策,努力用全新的德育理念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古今中外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道德叙事"的研究与践行,标志着我国德育认识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但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与实践过多关注了中小学道德教育,高等教育涉及过少,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特定课程指向的具体研究缺位。将"道德叙事"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方法引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文中从5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道德叙事"的课堂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15.
师德是教育之魂,加强师德修养,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师德建设的基本特点、建立师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提高师德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总结概括高职英语中立德树人的具体内涵及目标要求.结合新时代要求,提出高职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的四个途径:构建高职英语立德树人目标体系,在课程与教学中贯行;挖掘教材中的“立德”元素,在知识传播中培植价值观;融合德育于情景体验与活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改革教师、学生双向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隐性课程可以使德育与智育的教育有机结合。大学英语隐性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英语学习的具体环境和活动,使学生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得到语言和德育教育的结果,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生的德性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面貌,他们的德性状况不仅检验着我国的道德水平,也将影响我国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方向。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德性水平,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校诸多的政治理论课中,思修课教学可以从教师的德性水平、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等方面入手,在道德意识、道德取向及道德人格等方面为大学生的德性提升提供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