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数学公式推算出圆曲线或缓和曲线内桥梁板长计算公式,为桥梁设计提供一种准确的板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学公式推算出圆曲线或缓和曲线内桥梁板长计算公式,为桥梁设计提供一种准确的板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施工实践推导出的缓和曲线段曲线梁边线长度和坐标的计算公式,可用于缓和曲线梁及其他结构的放样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缓珠快速放样法。  相似文献   

5.
缓和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文献表明,不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会影响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调查分析了上三高速公路的39个弯道和2001年—2004年事故资料、沪杭高速公路浙江段的5个弯道和1999年—2004年事故资料、杭宁高速公路浙江段的6个弯道和2001年—2004年事故资料,其中缓和曲线交通事故并没有出现异常现象,表明其缓和曲线长度设计是合理的、可行的,没有对交通安全造成明显影响。在所调查的半径范围[400 m,3819.516 m],缓和曲线参数A与圆曲线半径R之比(A/R)随半径增大而呈现较好的负次幂递减规律,而且其变化范围基本上在1/3~1/2,这与传统认识及最近文献调查相一致。这一基本规律可为设计提供更明确的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分析曲线切线的角度入手,极为精确地推算出同向曲线间缓和曲线与园曲线间相连接的关系,为设计和施工中测设、放样提供了一种既准确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的公路弯道中线放样给施工带来不便,而且打出的中桩还要用经纬仪或其它方法把点引到法线两侧,提出用平移法把仪器架在两侧的控制点上,直接测得与中线等矩的曲线点,作为路基或路面线型的控制点,通过分析验证,得出了平移后的偏角及弧长值与在中线时相比,均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曲线切线的角度入手,极为精确地推算出同向曲线间缓和曲线与园曲线间相连接的关系。为设计和施工中测设,放样提供了一种既准确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曲线测设是公路、铁路、管线等线状工程技术设计、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工程测量人员日常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曲线放样数据计算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讨论曲线放样数据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比较其特点及各自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利用切线支距法计算,用偏角法施测的公路曲线施工放样方法,取得了立仪器次数少、精确度高的效果,可供地区级施工队伍施工放样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路、铁路等带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的测设、放样等野外工作,其主点里程计算十分复杂.利用普通计算器计算尤其麻烦、复杂,精度差;针对上述状况,利用CASIOFX-4500P计算器,结合圆曲线和缓和曲线里程计算公式编辑了程序.使用结果表明,不仅精度满足要求,而且携带方便,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公路、铁路等带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的测设、放样等野外工作,其主点里程计算十分复杂。利用普通计算器计算尤其麻烦、复杂,精度差;针对上述状况,利用CASIOFX-4500P计算器,结合圆曲线和缓和曲线里程计算公式编辑了程序。使用结果表明,不仅精度满足要求,而且携带方便,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公路弯道护墙施工放样产生折线,不顺适,线型不符合标准等问题,提出并论证了3个计算公式,利用这些算式举实例说明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分析了高速公路缓和曲线上通道桥(薄壁墩、台)、 涵的施工放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三个独立直角坐标系出发,分析公路缓和复曲线点位坐标完整模式,说明缓和复曲线有别于一般缓和曲线的基本关系,指出有效选用连接参数m值在准确计算缓和复曲线完整点位坐标,避免曲线断链的重要作用,结合实例阐述以坐标变换原理计算缓和复曲线点位坐标的公式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无需放样路线的中桩 ,也无需测定横断面方向 ,在导线点上直接放样路线边线的新方法 .它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平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超高提出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平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超高提出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桥梁基础放样。包括桩基和沉井基础的施工放样。基础放样是根据实地标定的墩、台中心位置为出发点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