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毅 《湖南交通科技》1995,21(1):63-63,69
如何合理限制船舶航行时的抗风等级,是一个既危及船舶安全航行又与船舶营运的经济有关的重要问题,作者针对对这一问题根据风压值计算方法,提出了如何合理地限制实船的抗风等级。  相似文献   

2.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通航的特殊性,提出一种船舶领域的实证方法,以定量界定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并构建LNG船通航模式下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五号沟LNG码头所在航道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误差在15~28 m,具有较高的精确度。LNG船进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10~250艘·h-1、120~230艘·h-1;LNG船出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40~240艘·h-1、90~230艘·h-1。从通航效率的角度, 建议LNG船在满潮前1 h的白天时段进港,航速可保持11 kn以上,但不应超过规定的最大航速; 从通航安全的角度,建议 LNG 船在满潮后 1 h 的白天时段出港且航速保持 9.5 kn 以下,以保障 LNG船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谈防止船舶碰撞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止船舶发生碰撞事故,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环节,是驾驶人员在航行值班中的首要职责。笔者在长期教学和实践中总结而得的“各走自己的航路”、“加强嘹望”、“使用安全航速”、“正确使用信号”等方法,对防止船舶碰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海上搜救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研究小组(Ship Manoeuvring Mathematical Model Group,MMG)模型的船舶动态扇形自动搜寻模式。在充分考虑风、流等外界扰动影响的基础上,不需要额外进行风、流等漂流模型的推算,以Matlab软件中Simulink模块为工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不依赖GPS船位的前提下,船舶的航向、舵角、航速均符合航海实践要求。该搜寻模式可提高应对海上突发事故的搜救能力,从而减少突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船舶从深水航行至浅水或在浅水中航行,会产生浅水效应,出现阻力增加,船速下降,船体下沉等现象,从而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6.
快速船经过几年的发展,它与一般船舶在航行和安全关系上的处理越来越迫切。文章对船舶存在的现状和船舶本身性能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认为解决快速客船与一般船舶共存航行和安全上的矛盾,应处理好三个问题;1.航道状况和客流关系;2.船舶设计和检测问题;3.船员培训,提高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船舶航行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成船舶航行安全的评价指标不仅因素众多,而且绝大部分因素具有模糊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船舶航行安全进行评价,从船舶航行安全指标体系内部出发,结合外部环境,分析各因素之间存在的联系,确定主次因素,为航运公司、海事部门和航道部门提供可靠、详实的信息和数据,以防止或减少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内河风帆助航船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风帆助航船是以主机推进为主,利用自然风力作用于帆上产生风力助航,以达到节能、降低成本的效果。文章通过风帆助航船受力和航行特点分析,探讨了风帆助航稳怀基本衡准和抗风等级及风机助航船回航稳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对母子风帆船以及一般风帆船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了母子风帆船及其节能技术和稳性.通过合理配置母船与子船的适当流体间距,采用对船舶最大横截面点仿真的分析方法,在母船基础上两侧各增加一子船,相当于提高了型宽B,使得船舶复原力矩提高,抗外力矩能力提高,稳性提高,因此可以增设更大规模的风帆.文中通过合理配置母船与子船的适当流体间距,采用对母子风帆船最大横截面点仿真的分析方法,论证了母子风帆船的这些优点.母子风帆船是对古现代风帆船的一大提高和改进.预计此种船1年提供的平均推力,相当于改装前船舶消耗1年燃油总量后所能获得的平均推力.因此,采用该技术可以大幅度节能而且非常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水路交通技术趋势相关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从主要研究国家、作者与关键词等方面梳理了研究脉络;综合国内外水路交通发展指导政策、前瞻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水路交通技术发展现状,研判了未来水路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路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在水路运载工具方面,运输船舶逐步少人化,内河、近海、深远海船舶发展趋于谱系化;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航道设施、能源供给、信息网络发展趋于一体化,并且船岸协同能力增强,船舶远程操控可实现,岸基船舶控制中心建设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动力方面,日趋严格的减排目标推动船用清洁能源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化和电动化;在船舶航行方面,多船协同运输可提高运输效率,内河、近海船舶编队航行成为运输新模式;在海事监管与安全方面,智能系统的应用使船舶人因事故逐步降低,智能无人系统救援成为现实。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水路交通系统的未来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水运新业态,逐步实现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大量超高速船的投入营运,使得现已显得拥挤不堪的海域其航行环境更加恶化。许多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常常是由高速船舶引起的,确保超高速船舶的安全航行和防止事故发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船舶驾驶员如何及早地识别和判定超高速船舶是及其重要的,再则从超高速船舶的航运实务方面考虑,为避免海上交通环境的混乱,从定义上重视相互之间的航法关系也是必须的。因此从安全方面的角度来考虑,以22节以上航速定义为高速船,35节以上  相似文献   

12.
桥梁应具有抵抗风作用的能力,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其柔性较大,设计时必须考虑颤振、抖振、涡激振动等空气动力问题,通过抗风设计、风洞试验、抗风措施来确定桥梁风荷载和抗风性能是大跨度柔性桥梁抗风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船舶进出港低速航向保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在船舶进出港时,船舶处于浅水域并以低速航行,在风、浪等强扰动作用下,增强航向控制性能,减小能源损耗,选择三阶Nomoto模型,将航速和水深变化反映到模型参数的变化上,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出一种具有适应性的鲁棒PID控制器,建立基于风、浪干扰的非线性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并用S函数来实现。用PID控制器对非线性船舶运动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在Simulink环境中对各种水深、船速及海况进行航向控制仿真。从仿真曲线可看出其航向跟踪效果良好,静差为0,且施舵合理,所设计的控制器对非线性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船舶在航道内的通航风险,提升船舶通航效率,基于跟驰理论,构建了考虑前导船影响传递性的船舶安全纵距计算模型,引入风流载荷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开发了安全间距计算软件,可快速实现不同船舶、风速、流速等情况下跟驰船舶安全间距的计算.将该模型应用到船舶在东营港区航道单向行驶时安全间距计算中,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确定船舶安全间距,可在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下提高航道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航道资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船舶在互见中航行避让时,由于对各种条件的认识不同或当时的局面比较复杂,常常使船舶驾驶员产生判断上的失误,而导致两船或多船间的不协调行动,严重时产生碰撞。导致不协调行动的原因中,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即驾驶员的认识、判断和当时会遇的局面。为了能够真正做到防止互见中船舶不协调行为的发生,不仅要对会遇情况正确认识判断,还要根据局面的不同,采取适合于当时情况的避让措施。  相似文献   

16.
船舶在桥区安全航行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桥梁的架设限制了船舶的航行,致使船舶在桥区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为提高船舶在桥区航行的安全可靠性,从对船舶在桥区造成事故的各因素着手,重点讨论桥孔宽度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运用概率统计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桥孔宽度与船舶安全航行的关系。并对桥区船舶安全航行可靠性进行概率评估。以确保船舶在桥区航行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分析船舶海上航行风险指标因素对航行安全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对船舶航行风险进行评估.从构成船舶海上航行风险指标体系的众多因素入手,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对船舶航行风险影响大小不一的基础上,对风险体系内指标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确认导致船舶海上航行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估法,可获得全面和可靠的体系指标因素数据及信息,为海事局监督部门、船公司、船舶制定应急策略和安全航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行于碎冰水域的船舶航行速度、碎冰尺寸对船舶结构进行小能量多次碰撞的影响机理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航行在碎冰水域环境中发生的船-冰碰撞情况。利用控制变量法,定量研究船舶在航速、碰撞次数、碎冰尺寸等参数下的船舶动态结构响应特性,进一步揭示船舶在不同碰撞工况下其自身损伤变形的规律特性,得到船舶在不同航速、碎冰尺寸等情况下碎冰与船舶多次碰撞下的损伤模式。  相似文献   

19.
考虑船舶操纵特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要求,提出了动态自适应目标船不协调避碰行动的开阔水域智能航行方法;将物标分类、建模并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环境,结合航向控制方法、操纵运动和复航模型构建了自动航行模型,推演了船舶非线性操纵运动;基于自动航行模型量化解析了《规则》要求,探究动态避碰机理,建立了可行航向求取方法;在多目标环境中,提出了目标船机动判别方法,研究了《规则》约束下构成自主航行方案的改向时机、幅度和复航时机等要素求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依靠信息秒级更新的滚动计算,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可自适应剩余误差和目标船随机运动;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能将可行航向区间和改向幅度精确到1°;将程序运行和复航时机计算步长设置为1、10 s,设置多类静态物标和6艘保向保速目标船,在640、1 053、2 561和3 489 s,本船进行右转9°、复航、保向保速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设置目标船在300 s采取不协调转向避让行动,本船在980、2 790、3 622、5 470 s时进行右转9°、左转12°、右转17°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可见,任意初始状态下的船舶均可沿计划航线自动航行至终点,提出的方法能满足多个、多类动静态物标共存的真实开阔水域环境中的智能航行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客货船舶协同动态运行控制技术体系,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船运营特征(发船高峰性和航线集中度)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研究区域的实际航道通过能力.游览船发船高峰时期与现有航线规划条件下,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航道通过能力(76艘/h)趋近饱和状态;当过境船到达超过69艘/h时,建议海事相关部门采取“错峰”航行等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