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当前第三轨、储能式和无线供电等主流无接触网供电模式,构建了一套现代有轨电车无接触网供电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和FCE复合评估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论证,可为现代有轨电车供电方式的科学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有轨电车无接触网牵引供电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轨电车牵引供电方式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地面牵引供电方案。从系统基本构成、储能介质选择、充电方式选择几方面对车载储能式牵引供电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无架空接触网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车载储能式牵引和地面牵引供电相结合是现代有轨电车无架空接触网供电方式的发展方向。应结合具体线路工程,经过技术经济等综合评估后确定有轨电车的牵引供电方式。  相似文献   

3.
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熵权模糊物元决策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决策中存在的不足,将模糊物元分析应用到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决策中,建立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决策方法.该方法把各种软基处理方案作为物元的事物,用方案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采用熵权与决策者的主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使之既能反映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又能反映指标的客观分布特征,使权重确定更加合理.通过计算各比较物元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海明贴近度来实现方案的排序与择优.最后,以苏嘉杭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优选为例,结果说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提出四种售检票方式设置方案,并分析了不同售检票方式的影响因素。结合南京市生态科技岛现代有轨电车工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四种售检票方式进行评价,给出了有轨电车售检票方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有轨电车的负荷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明确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基础上,对现代有轨电车供电负荷等级的划分提出建议,同时提出4种中压网络接线方案,即双回路10kV电源直接供电方案、双回路10kV电源+双环网供电方案、单回路10kV电源+单环网供电方案、双回路10kV电源+单环网供电方案,并对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4种方案各具特点,适宜于不同条件的线路,在具体工程实施时,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供电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的评价及优选问题,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的多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专家群体理性行为的改进TOPSIS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优选决策模型。该模型运用群决策的思想,为缩小决策者偏好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在保证决策者群体理性的基础上,确定决策者地位矩阵以及属性权重;基于TOPSIS方法计算出贴近度的大小从而对各线网方案进行排序,确定最佳城市轨道线网方案。  相似文献   

7.
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信号优先控制的方案及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信号优先方案的选择与实施直接影响现代有轨电车运营速度及运营效能,是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和建设中必须优先考虑的。介绍了现代有轨电车的路权模式,详细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信号优先控制的各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比选。建议结合路口特点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口信号优先方案,以实现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效能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对现代有轨电车的负荷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明确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基础上,对现代有轨电车供电负荷等级的划分提出建议,同时提出4种中压网络接线方案,即双回路10 k V电源直接供电方案、双回路10 k V电源+双环网供电方案、单回路10 k V电源+单环网供电方案、双回路10 k V电源+单环网供电方案,并对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4种方案各具特点,适宜于不同条件的线路,在具体工程实施时,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供电方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信号优先的概念、演进过程和技术现状以及信号优先系统的框架模型及原理,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信号优先一体化方案的实施原则、方案原理,通过苏州有轨电车的运营数据验证了信号优先一体化方案的有效性。建议推动现代有轨电车信号优先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建立已有项目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工作,逐渐建立起适合现代有轨电车信号优先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结合青岛城阳工程实践,对现代有轨电车供电方案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指出多数现代有轨电车负荷等级宜定义为二级负荷,中压网络应采用简单可靠的单环网接线方式;直流牵引系统主接线宜选用简单、可靠、经济性好的单机组单母线方案;牵引变电所间距确定应以杂散电流防护及牵引网网压作为首要判据;建议取消架空地线以简化接触网线索,降低架空接触网对沿线景观影响等。最后,指出现代有轨电车牵引供电方案不应照搬中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的做法,应根据现代有轨电车特点确定合理的供电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现代有轨电车新型供电方式的种类及其发展和运用现状。首先分析了两种传统轨道交通供电方式对现代有轨电车的适用性,引出现代有轨电车对供电方式新的要求;然后分地面供电和车载储能供电两个大类介绍当前出现的新型供电方式的简单原理及运用发展现状,通过对各种供电方式的比较分析,论述新型供电方式的适用性,并对现代有轨电车供电方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广州海珠线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辅助系统低压供电网络的结构,分析了两车联挂供电原理及不同供电列车线的控制逻辑,对蓄电池欠压及单台充电机的故障工况进行了故障应对分析。产品实际应用证明了该供电网络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能满足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根据苏州市当地的环境、气象、地质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分析了几种雷击发生闪烁事故的风险,对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工程项目的供电系统接触网结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和国家电网供电部门的技术人员一起对本项目进行了研究和论证,认为可以取消正线和车辆基地供电系统在接触网上的防雷架空地线,寻找采用其他方法代替避雷线的防雷作用。此举既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营,又节省了投资费用,也提高了线路沿线的景观美感。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储能式有轨电车项目的运用管理水平,优化后续新建项目设计,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以广 州海珠试验段、广州黄埔 1 号线及三亚有轨电车项目的车辆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各自线路供电系统的设计 特点,对 3 种不同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原理、能量存储及消耗参数、运营维护重难点、使用寿命及成本等方面 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设备运用可靠性方面,超级电容和电池电容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可维护性方面, 3 种系统制式均存在维护难点;电池电容储能系统的衰减程度较大。综合来看,在提升单一制式储能系统的续航 能力和混合供电系统运用可靠性的基础上,适当简化供电系统,开展集约型的设计,将是今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 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州储能式有轨电车运营统计数据,分析有轨电车能耗组成及影响因素。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影响有轨电车能耗的重要因素按照其对能耗影响的大小,依次引进回归方程。建立了有轨电车能耗体系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检验了广州有轨电车线路实际能耗。结果显示,总能耗误差小于5%,可以较精准地预测有轨电车能耗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节能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系统地提出了有轨电车节能方法及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超级电容能量密度低,以超级电容为储能元件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储能能量较少,有可能出现由于能量不足而故障停车。为解决该类问题,基于对有轨电车超级电容系统和供电系统的分析,提出车载储能系统配置改进方案。通过对改进方案的仿真分析及经济性分析,认为基于锂离子电池的储能系统方案在满足有轨电车原有牵引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在有轨电车全寿命周期(30年)内,该方案供电系统的建设成本、储能系统一次性采购及更换成本,以及运营成本都大幅下降,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了51.14%,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车载储能装置与接触网搭配的混合供电方式已成为有轨电车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有轨电车线路实际条件与列车特征参数合理设计地面充电方案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站布局优化方法。建立了有轨电车运行模型,结合列车的区间运行过程对充电站布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充电站布局的优化目标和优化约束条件,推导得到充电站布局的优化评价函数,并结合实际有轨电车线路数据进行充电站布局优化仿真计算。在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优化后的充电站数量仅为优化前的一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能够极大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8.
市域铁路是伴随我国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交通系统,相对于近10年来国家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蓬勃发展,市域铁路在我国起步较晚,进展较缓,适应于市域轨道的车辆制式也处在探索阶段。文章研究快速有轨电车在市域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可行性,为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多样化车辆制式选型,从车辆牵引供电方式、车辆与站台关系、车辆强度与碰撞等方面对快速有轨电车在市域轨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建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文章从建设、供电、车辆、运营、维护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等多个角度对其在有轨电车中应用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探讨,指出氢燃料电池最适合的场景是替代内燃轨道车辆而非有轨电车。  相似文献   

20.
从轻轨与地铁、有轨电车对比的角度,阐述轻轨系统的轨道、供电、弱电等系统的特点和研究重点,进一步完善轻轨系统合理的功能定位和技术发展目标。在走行系统方面,轻轨包括钢轮钢轨和橡胶轮胎两类,需要根据不同轮轨特征进行轨道设计;在供电系统方面,除了遵循当前设计规范外,在做好轻轨系统的外部电源规划的基础上,建议针对轻轨特点研究确定供电配置标准和负荷等级;在弱电系统方面,结合当前新技术发展,提出综合化、智慧化趋势;最后从提高乘客服务水平与环保节能效能角度,提出电扶梯、通风空调等的配置要求,以提高轻轨交通的出行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