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固体粉末法渗钛、渗铝及钛铝共渗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可行的工艺方案,并揭示了渗钛层、渗铝层、钛铝共渗层的显微硬度与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稀土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上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Cr12MoV钢渗硼层脆性与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粉末渗硼和膏剂渗硼对Cr12MoV钢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显微硬度法和划痕法声发射检测并分析了渗硼层表面脆性与敏感脆性,通过磨损试验对渗硼处理试样进行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磨损及磨痕形貌进行观察,研究了渗硼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Cr12MoV钢经渗硼处理后,渗硼层具有高硬度,并呈现一定的脆性,渗硼层的脆性属剥落脆性;Cr12MoV钢经渗硼后耐磨性有显著提高,渗硼层的脆性和硬度对耐磨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用预先渗碳,再进行碳氮共渗的组合式化学热处理工艺(简称"组合渗碳-碳氮共渗")对重荷载、中等冲击、中高速场合下工作的零件处理后的渗层组织、浓度梯度、疲劳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处理温度低、渗速快、渗碳层和碳氮共渗层厚度可按比例调整等优点,同时能有效抑制单一渗碳和单一碳氮共渗中易产生的组织缺陷,渗层浓度梯度和硬度梯度平缓,渗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高、表面残余应力高,综合机械性能好.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对渗硼过程、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体粉末法将硼和稀土元素渗入钢的表面,通过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结构分析和渗层显微硬度测定,研究了稀土对钢的渗硼过程、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对钢的渗硼过程有明显的活化催渗作用;稀土元素的加入量对催渗作用有一最佳量,在渗硼过程中稀土元素也同时渗入钢中和Fe_2B相中,由于稀土元素的同时渗入,使渗层组织基本上由Fe_2B单相组成,从而改善了组织,提高了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研究电镀Co—W—T_1三元合金新工艺的意义和理论依据;重点阐述了在碳钢和合金钢上电镀Co—W—T1合金的电解液组成、配比以及电解工艺条件;较详细地分析了影响镀层质量及性能的因素,对电镀合金后进行低温氮碳共渗,从而提高渗层耐磨性能以及在二汽标准件厂冷作模具中的应用效果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对304和904 L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固溶渗氮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渗氮层的氮浓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渗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表面至心部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对试样在1 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硬度随表面至心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固溶渗氮水冷试样表面的物相为单相奥氏体,炉冷试样的表面物相除高氮奥氏体外,还出现了CrN.渗氮后的试样在1 mol/L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未氮化试样.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稀土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试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研究氨气和氮气混合气氛的成分对渗氮速率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层的显微组织、渗氮层氮浓度分布及有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渗氮时,通入适量的氮气能使渗氮速率提高13%,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氨气和氮气混合气氛的成分对渗氮速率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层的显微组织、渗氮层氮浓度分布及有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渗氮时,通入适量的氮气能使渗氮速率提高13%,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渗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4和904L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固溶渗氮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渗氮层的氮浓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渗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表面至心部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对试样在1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硬度随表面至心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固溶渗氮水冷试样表面的物相为单相奥氏体,炉冷试样的表面物相除高氮奥氏体外,还出现了CrN.渗氮后的试样在1mol/L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未氮化试样.  相似文献   

12.
钢铁表面热浸镀铝技术回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热浸镀铝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热浸镀铝的工艺过程及特点,分析了镀铝层的结构和形成机理,阐述了镀铝层、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及铝中Fe含量的控制方法,对镀铝层的表面质量控制、热浸镀铝件的主要性能特点及其热浸镀铝技术的应用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混凝土梁侧出现温度收缩裂缝的原因,进而分析了梁侧构造钢筋对混凝土开裂的有利作用,验证了混凝土规范对梁侧构造钢筋的有关规定,最后采用ANSYS软件分析了降温时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变云图,以此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In“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PowerTransmissionTowers”(SDGJ94 90 ) [1] ,com pressedmembersaredesignedbasedonworkingstressdesign (WSD) ,andthelossofstabilityofcompressedmembersisnotconsidered ,whichisconservativeforslendermembersanddangerousf…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构件均匀锈蚀与应力的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钢筋混凝土锈胀动力学及金属力学化学原理,分析了在混凝土完好的条件下,钢筋应力对锈蚀反应速度的影响。通过计算,确证了均匀锈蚀条件下应力因素对钢筋锈蚀速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矫梁设计中,梁体普通钢筋的布筋及绘图是一项工作量大而且非常繁琐的工作,现探索一种适合于箱形截面梁普通钢筋自动布置及绘图的CAD方法,以提高梁桥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室温及低温下对316L、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单独拉压低周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观察,利用穆斯堡尔谱方法,间接地证实了至今尚未得到试验证实的在316LN不锈钢中存在IS结合体的假设,基于宏观微观试验研究结果,深入研究了不锈钢的单轴低周疲劳特性对合金元素氮和试验温度依赖性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用新研制的M2Si-3及M2Si-4研究了热处理对高速钢红硬性的影响。结果得出,提高淬火温度以增加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以及在淬火后增加一次低温回火均可有效提高红硬性。但为通过淬火温度以提高红硬性,除必须提高钢料碳含量外还应设法细化碳化物。  相似文献   

19.
The spinodal composition zone in Al added Fe-Mn-Al-C twinning-induced plasticity(TWIP) steels can be determined by contents of Al and C and aging temperature together,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of ordered(FeMn)_3AlC carbide by the mechanism of spinodal decomposition occurs in the C-rich and Al-rich zone with low aging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aging temperature shrinks spinodal composition zone to the high Al and C contents. As a result, the precipitation of(FeMn)_3AlC carbide alters from spinodal decomposition to classical nucleation-growth manner gradually. Further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iffusion of Al can play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growth rate of(FeMn)_3AlC carbide at high ag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Cr—Cr—Cu合金材料制造的电极在点焊镀锌钢板时的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Zr-Cu合金材料制造的电极在点焊镀锌钢板时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电极头部的塑性变形、电极端面的合金化以及再结晶和粘附。点焊镀锌钢板时电极失效的主要原因是Cr—Zr—Cu名金材料的软化温度低,点焊温度下的硬度、强度低和端面的合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