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近海频繁发生赤潮,并且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经济的重大损失,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严重危及海洋渔业资源,赤潮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海洋生态灾害之一。本文主要研究赤潮的预防、预警措施,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赤潮监测和预警的重大需求,分析了赤潮的原因、影响因素、危害,给出应对赤潮发生的具体措施,建立了功能相对完善的赤潮预警系统,提高赤潮监控和预警的能力,在有效的防止赤潮危害,减少经济损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旭  王超 《中国水运》2007,5(9):12-13
本文通过2004年09月29日连云港海州湾赤潮监控区发生赤潮的调查监测,对本次赤潮的赤潮生物,及其与各个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本次赤潮生物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赤潮生物的数量与表层水体中DO、pH、COD、叶绿素a、活性磷酸盐等呈很好的正相关,与无机氮呈负相关,无机氮是本次赤潮的营养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其中渤海12次,黄海13次,东海53次,南海18次,累计面积约2663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12090平方公里.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20余次,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赤潮的发生使海洋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现行我国采取的防治措施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措施还存在不足之处,不能有效的提前预先判断赤潮的产生,因此通过MAPGIS展望未来,我们进一步建立基于MAPGIS以减灾防灾决策支持为核心的灾害危险性区划图、易损性区划图及风险区划图,结合灾害风险标准综合反映舟山市海洋灾害的风险水平,从而为海洋灾害的减灾和防灾决策与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保     
《中国海事》2007,(10):71-71
三峡库区湖北段清漂已启动;青岛展开海域监测预警确保奥帆赛不受赤潮危害;  相似文献   

6.
此文介绍了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及对我国沿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锦源  计红雷 《航海》2009,(6):10-12
随着航海运输及海洋资源的开发不断扩大,渤海的海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受到较大的破坏。渤海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表现于海岸带污染明显、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系统弱化、生态环境退化、赤潮、  相似文献   

8.
国内海事     
《中国船检》2005,(5):48-48
重庆加大船舶超载治理力度;船舶压舱水能致赤潮蔓延;两项船型标准化研究取得成果;香港将禁止单壳油轮进入;秦皇岛成立海上搜救中心。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生蚝含铜超标740倍,在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并非孤例。大量的海洋公报和研究报告显示,海产品正饱受重金属、赤潮和有机物之害,有机物有致癌之虞,但研究和检测却长期被忽视。  相似文献   

10.
李楠 《世界海运》2010,33(1):58-59,67
由于船舶压载水转移外来生物,我国近海和沿海成为全球赤潮多发区。了解船舶压载水的管理和控制,以及相关国际公约的发展情况和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并针对我国在立法和管理上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可逐渐遏制压载水污染,保护我国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远洋船舶排放的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是导致赤潮产生的主要原因。9月15日大连海事大学白希尧教授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主持研发的海水治理项目(强电离治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性传播研究)喜获国际金奖。  相似文献   

12.
陈吉飞 《航海》2001,(4):18
1997年10月底,在美国和墨西哥交界处,有一条叫布拉沃的河,白天,河口外面海水还是一片湛蓝,波光粼粼,海鸥展翅,一幅怡然景象。可是,一夜之间,海水突然变得殷红腥臭,眼看着蹦跳的鱼虾命归黄泉,各种海藻相继枯萎,长达16千米。海边,发现的死鱼达20多吨,这次灾难的肇事者就是赤潮。  相似文献   

13.
《水道港口》2017,(2):192-197
通过调研、统计和分析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构建评价模型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渤海湾共发现5种外来浮游植物,除了威氏圆筛藻外,其他4种均为世界广布性赤潮种类。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的入侵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渤海湾的5种外来浮游植物种的生态风险值位于中等风险到高风险区间,其中,多甲藻、球形棕囊藻和威氏圆筛藻的生态风险属于高风险,需要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4.
正【引子】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陆源污染严重,近海富营养化加剧,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滨海湿地面积缩减,海水自然净化及修复能力不断下降,自然岸线减少,海岛岛体受损以及生态系统面临着各种威胁。海洋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矛盾的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5.
吴明华 《航海》2008,(1):11-12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发了赤潮的频频发生。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16.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洞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得赤潮频发,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17.
船舶压舱水排放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海运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国外的洞刺角刺藻等被带到了中国沿海,引得赤潮频发,而中国的金蚌则被带往了南美。国际航行船舶压舱水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已受到各国公众的指责,被联合国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列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琪 《中国水运》2005,(4):50-51
因船舶排放压载水造成的外米物种对海洋环境的侵害,已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危害海洋的四大威胁之一。据悉,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大约有100亿t,压载水中携带的生物有3000~4000种,目前巳确认约有500种外来物种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的。近年来我国沿海频频发作的赤潮及其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的破坏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洋遥感技术获得大量海洋环境输入数据,可极大地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介绍我国海洋遥感卫星及卫星监测的现状,包括对海表温度、海洋水色、海冰灾害、绿潮灾害、赤潮灾害及海上溢油、海上台风等参数的监测;同时,简要介绍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需发展海洋实时观测技术,提高海洋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及海洋遥感数据应用水平;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开发,建立云环境下的海洋数据库网络及海洋大数据平台,通过海洋大数据收集、储存、运算和分析,促进海洋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全国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对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洋环境监测,新增了沿岸排污口污染物排海和贻贝监测,首次在我国近岸海域设立了15个生态监控区,继续加强了河流污染物入海、海水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海水浴场、倾倒区和油气区等海洋功能区的监测力度。2004年,承担海洋环境监测任务的机构130余个。动用各类监测船只200余艘,航时12000多小时,总航程约10万海里;出动海监飞机218架次,航时528小时,总航程近12万公里。共设立各类监测站位4800多个,获得100余万组监测数据。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灾害》公报,公布了海洋监测结果。公报称,2004年,我国全海域海水水质污染加剧,近岸海域部分贝类受到污染,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大面积有毒赤潮多发,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