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种非径向调整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车轮走行部的发展源于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 改善走行部的导向性能,要求开发有别于传统轮对式转向架的新型走行部及车辆;二是低地板车辆的发展要求,让出车轴位置针板高度。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结构形式多样。重点分析了一种非径向调整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结构,并指出了这种走行部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独立车轮走行部的发展源于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为了改善走行部的导向性能,要求开发完全有别于传统轮对转向架走行部的新型走行部及车辆;一是低地板车辆的发展要求取消车轴,让出位置降低地板高度。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结构五花八门,不过仍有一定的分类规律,本文针对一种具体的城市有轨电车,介绍其结构特点,探讨独立车轮走行部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3.
自调节独立车轮走行部具有依靠重力刚度使车轮回复到径向位置的能力。建立自调节独立车轮走行部的运动方程,并采用踏面斜率的泰勒级数对重力复原力的表达式进行简化。自调节独立车轮轮副的摇头运动类似于单摆,其频率取决于接触点的踏面锥度。为衰减轮副的摇头运动,需设置一附加阻尼,阻尼比要达到0.5。提高自调节独立车轮的复位能力,需要车轮踏面具有较高的锥度,使用接触角踏面反推法设计了适合于自调节车轮走行部的踏面,建立相应的车辆横向动力学简化模型。仿真分析表明,自调节车轮走行部具有理想的通过曲线性能。  相似文献   

4.
高跨立体有轨电车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车辆,它运行在小汽车之上、高架桥和立交之下的道路空间,车体下部可让小汽车通行.给出了高跨立体有轨电车的一种实现方案:走行部采用独立车轮轮座结构,车体支撑在4个向内倾斜的走行部之上,车体的重心远低于空气弹簧的支撑面高度,形成被动摆结构;在走行部和车体之间设置横向拉杆以增加了结构的抗侧倾性能.建立了高跨立体有轨电车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立体有轨电车的曲线通过性能和运行平稳性.仿真结果表明:高跨立体有轨电车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和运行平稳性,其结构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市轻轨车辆及转向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城市轻轨车辆的运用特征,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车辆及走行部的结构特点,着重比较了独立旋转车轮和传统轮对的性能差异;介绍了改进独立车轮导向性能的技术措施;预测了非常规新型转向架在轻轨车辆上的应用前景;最后,探讨了国内新建城市轻轨车辆的选型原则和走行部模式,提出了新型城市轻轨车辆和转向架的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型独立车轮动车组导向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简单的独立车轮结构不具备复位和导向功能,绝大多数独立车轮转向架模型没有投入实际工程使用,究其原因是对独立车轮导向机理认识不够,缺乏解决复位功能的有效办法,Talgo列车是成功应用独立车轮的唯一范例,本文以Talgo列车为原型,进行独立车轮转向架的导向机理研究,分析解决独立车轮复位和导向能力的措施,以独立车轮转向架的实际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分析铁道车辆传统刚性连接轮对蛇行运动的产生机理,进而研究独立车轮轮对的复位和导向原理,参照Talgo列车的独立轮对导向结构,建立了新型独立轮对动车组的多体动力学数值计算模型,应用作者者研制的车辆多体系动力学程序,进而横向稳定性和稳定曲线通过性能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曲线通过能力,研究表明,为了使独立车轮具有复位和导向能力,关键措施有两点:一是采用合理的导向机构和相关参数以实现独立轮对的异向功能,二是采用大锥度轮对踏面以保证轮对的横移复位。  相似文献   

7.
独立旋转车轮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旋转车轮的结构型式与传统轮对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在直线和曲线上的轮轨接触动力学性能也有明显差异。独立旋转车轮理论上不存在纵向蠕滑,具有较高的临界速度和较低的轮轨磨耗,其直线对中性能和曲线导向性能较差。利用计算机仿真,对独立旋转车轮和传统轮对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机车轮缘非正常偏磨给机车走行部留下重大安全隐患,也减少轮对使用寿命。通过对HXD1型电力机车车轮轮缘偏磨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调整HXD1型机车转向架一系弹簧调整垫厚度的措施,通过调整机车轮重的分配,消除走行部各部件组装产生的偏差,提升机车运行质量,为大秦线列车正常运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轨道车辆独立车轮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世辉 《铁道学报》1999,21(5):15-19
建立了轨道车辆独立车轮轮组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对一列既包括传统轮对,又 包括独立车轮轮组的轻轨车辆的线性稳定性分析和动态曲线通过计算,对独立车轮轮组与传统轮对的动力学特点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独立车轮是解决小半径曲线通过问题有效措施,它的稳定性可通过采用等效锥度较大的磨耗型踏面来保证。  相似文献   

10.
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带独立旋转车轮的地铁打磨小车仿真模型,对打磨小车以16 km/h速度通过110 m小半径曲线时的车轮横移量、轮组冲角、轮轨横向力以及脱轨系数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其曲线通过性能,并从独立旋转车轮结构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160km/h快速轨道车走行齿轮箱箱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对箱体在最大载荷作用工况下,进行结构强度计算与校核,并对齿轮箱箱体进行动力学模态分析。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箱体静强度试验进行对比,对箱体的结构作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法国波尔多市将有轨电车的设计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并介绍了Citadis有轨电车的结构、主要参数和供电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一种新型的单轨电动游览车走行部的技术参数与结构特点,该车走行部采用带传动取代了传统的齿轮箱结构,降低了噪声,避免了油污染。  相似文献   

14.
张铁志 《中国铁路》2021,(3):118-122
JK430走行部监测装置是监测机车走行部轴承和轮对质量状态的设备,其通过振动和温度复合传感器对机车重点部位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会及时报警提示.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历年设备运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监测装置数据深度分析进行探讨,提出针对外部条件变化如何深入准确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发挥JK430走行部监测装置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惯性力与轮对蛇行频率及波长间的关系,研究轨距对机车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各种轨距下单轮对走行部和转向架式走行部的特征值计算,验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单轮对走行部,轨距越宽,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高;对于转向架式走行部,轨距越宽,机车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低;采用弹性定位后,可以提高单轮对走行部的稳定性临界速度;转向架采用弹性定位之后,优化的悬挂设计可以使机车车辆达到很高的稳定性临界速度;对于转向架式走行部,速度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与轴距的影响程度相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轴距增大20%,相当于其稳定性临界速度可提高20%;车轮踏面等效锥度和名义滚动圆半径对单轮对或转向架式走行部稳定性临界速度的影响与轨距的影响程度相同,锥度加大或轮径减小,均会降低机车车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机车走行部的故障目前仍以人工检测为主,既有的车辆故障图像识别系统TFDS不能适应机车要求,亟待研发机车专用的走行部故障图像识别系统。根据机车走行部故障特征,提出了机车走行部故障图像识别系统构成及其原理,探讨了高清晰度图像的获取、低照度条件下图像的获取以及图像识别方法,并深入分析了建立机车走行部故障特征库,以及机车走行部故障评判及报警分级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型有轨电车在国内发展迅速,但是相关的检修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因此,需要对检修工艺进行研究。针对同步电机驱动的独立轮式转向架,分析其不同于传统转向架的特征,研究转向架构架和轮对的检修工艺及维修设备,得出转向架轮轴检修间的工艺布置。与国内现有的有轨电车转向架检修工艺相比,优化了工艺布置和设备配置,解决了同步电机驱动的独立轮式转向架轮轴的检修工艺。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根据40 t轴重货车结构特点,建立了重载货车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并对不同线路谱和速度下40 t轴重货车的轮轨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分析胶轮+导轨式有轨电车动力走行部的导向机理、脱轨机理,介绍电车3种类型的动力走行部导向机构。为研究导轨电车的轮轨关系,对其动力走行部的脱轨机理展开试验研究,设计动力走行部滚振试验台。试验台可以模拟电车空载和满载条件,以及直线、曲线通过工况。通过测量导向轮的横向力、垂向力和垂向位移3个参数,研究分析导轨电车导向、脱轨机理,并建立相关评价标准。试验台为导向机构的优化及电车运行安全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