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2.
3.
4.
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中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战略选择,也是直接关系我国造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统筹管理我国造船行业的国防科工委提出“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现在,中国承接新船订单位居世界第二,初步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竞争格局。即使如此,中国充其量是一个造船大国,却算不上造船强国。那么造船强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还有哪些不足?就此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原会长王荣生先生,请他做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6.
自从这个世界上有了第一艘船,就伴随着有了船舶工艺。在古代,中华传统木船工艺享誉数百年。而在现代,中国船舶工艺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近邻日、韩更是长期被作为我国学习、追赶的对象。事实上,我国现代船舶工艺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于1964年在上海成立了船舶工艺研究所。数十年以来,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船舶工艺研究的单位。今年6月,该研究所喜迎40华诞,值此良机,记者赶赴上海进行采访,并了解到我国现代船舶工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同时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急需我们更多关注和支持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8.
9.
吕同舟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8,(4):42-46
195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在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一篇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一名毕业生的文章《我要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造船事业》。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拜见了文章的作者,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王荣生先生。一晃55年,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是76岁的古稀老人。 相似文献
10.
11.
席龙飞著<中国造船史>,全面地展现了我国造船发展的历史风貌,科学地探索了造船技术的发展规律;该书以史实和史料为依据,特别重视考古学成果和出土文物的价值;作者以其渊博的造船知识,促使船史研究向微观的深层次发展,使本书更具有学术价值;本书附有大量插图,可谓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造船工业正在阔步前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7日,在杭州召开的“跨湖桥遗址”考古学术研究会上,位于该市萧山区的“跨湖桥文化”被正式命名。跨湖桥遗址于1990年第一次被发现,2001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有独木舟。跨湖桥文化距今约(8000~7000)年,也就是说我国航行和船舶的历史起源于7000年之前。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1日,国际船级社协会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CSR)正式实施。新规范带来新设计,新设计抢占市场先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共同结构规范的实施,对各国造船业都是一次平等的考验,使得我国在造船方面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共同规范与发展中的中国造船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6月,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通过了有关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的历史陛协议。这是国际造船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船舶设计规范,旨在造出更安全更牢固的新船。共同规范的实施将在海事领域引发一场全球性标准体系的变革,给世界航运和造船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就共同结构规范出台的背景、原因和对中国船舶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召开的第20届汉堡海事会(SMM2002)我国代表团举办的中国造船研讨会上,来自挪威FEARNLEYS公司的Nils Chr.Iversen先生应邀作了题为<北欧船舶经纪人眼中的中国造船>的精彩发言,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那么,在北欧船舶经纪人的眼里,中国造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本刊记者就此对Nils Chr.Iversen先生进行了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船艇》2006,(9):14-16
2006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在去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提高,主营业务收入、船舶出口创汇、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船舶标准激烈竞争的背后,不仅反映了船舶标准走向国际的重要性,更是作为船舶大国走向船舶强国的一大标志。在借鉴中起步中国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那时船舶工业基本是单船单机的生产方式,无法制定统一的船舶标准。直到1958年颁布第一批船舶标准,船舶工业标准化的工作才开始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