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美国海军新闻网2008年6月报道。美国导弹防御署(MDA)主任称,美国空军与部署在夏威夷考艾岛的海军一起成功完成了最新的海基“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的导弹拦截飞行测试。  相似文献   

2.
法国航宇防务网2008年1月15日报道,洛·马公司日前收到4040万美元的修正合同,为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妙高”号提供弹道导弹防御(BMD)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反舰导弹的性能逐步提高、数量日益增多,大大增加了舰上末端防御的复杂性。现有用来对抗反舰导弹的战术要求,对各个独立的末端防御系统实行广泛的人工协调。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是一个阶段性的研制项目。它的初步目标是通过协调现有末端防御系统、电子战功能的综合与单机控制以及舰船特定的反舰导弹防御训练,来提高水面作战时实施反舰导弹防御的能力。海军水面作战中心对早期的舰队反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已很快地样机,随后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实尺度工程研制。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样机是海军技术协会对其作战部队需求的直接反应,它和当今的作战系统一起将证明会提高反舰导弹防御的有效性。尽管研制周期不政党地实行压缩,但是样机仍然是一个具有实用性的系统,计划于1993财政年度供舰队使用。反舰导弹快速综合放手安定义是当今海军作战系统的一个非传统性的附加系统。为了满足现代反舰导弹防御系统的复杂环境所决定的性能要求,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全面开发利用。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样机是通过有效地协调现有硬杀伤与软杀伤武器资源为反舰导弹防御有效性确定新标准的第一步。在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工作原理的确定过程中,为了适应舰队的信息输入,系统研制期间是发展变化的。由于末端防御综合战术的意义创新,最初研制试验得到的工作反馈信息,对改进反舰导弹快速综合防御系统的设计与工作原理是至关重要的。该样机将使舰队的作战能力在很多方面得到改善,这些能力将于1990年通过海上作战学习与鉴定。  相似文献   

4.
据《国际海军》2 0 0 0年 1 0月号报道 ,海拉姆系统的首次试验将于明年在英国皇家海军的42型驱逐舰HMSYork号上进行。海拉姆内层防御系统是一种自主式滚转弹体导弹防御系统 ,由密集阵近距离武器系统发展而来 ,成本较低。据生产厂商称 ,实弹发射将不再进行 ,因为此前已进行过 1 5 0多次成功率达 95 %以上的拉姆导弹发射试验 ,已经获取了足够的导弹性能数据。今年 9月 ,雷声系统公司宣布 ,将由一个由欧洲和美国的六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 (雷声公司为主承包商 ,海拉姆系统有限公司为次承包商 )进一步为英国海军发展舰船防御系统。海拉姆系…  相似文献   

5.
据《简氏国际海军》2008年12月报道,在美国海军舰队首次发射“标准-3”(SM-3)导弹进行的弹道导弹拦截中,“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成绩是一发命中,一发未命中。11月1日,随着夏威夷考艾岛太平洋导弹试验场(PMRF)的2枚短程弹道导弹靶弹的发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海面舰艇编队C^3I系统对空防御的一个优化算法,描述了N种火炮,每种火炮Pi(i=1,2...N)门,对n批目标的一个对空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7.
据《海军内情》2008年8月26日报道,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官方消息,由于DDG-1000驱逐舰项目的中止,新建造的所有“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都将可能装备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8.
论文针对舰艇防御现状,提出了舰艇自动防御体系的概念.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目标信息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选择相应的防御策略,并对舰艇防御对抗策略的生成方式进行了设计,同时提出了防御等级的概念.设计了防御体系的训练和启用方式,根据防御等级和目标信息启用不同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9.
类型 E/F波段(2---4GHz)监视雷达 描述 Thales Raytheon System Taster系列雷达是2--4GHz的监视雷达。至2002年,已有四种雷达,相关信息如下:MasterA MasterA是能进行监视与目标跟踪的多功能对空防御雷达,其运用了电子扫描技术。该雷达由天线系统(在主天线上安装了敌我识别系统)与电源供应设备组成。  相似文献   

10.
尹海波  王敏  王科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5):47-49,89
介绍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在现代战争中发展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几种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11.
舰艇对空防御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将专家系统技术与决策支持技术结合起来,运用于舰艇作战指挥决策,文章介绍了作者研制的舰船对空防御指挥决策支持系统(FZYS)的设计理念,论述了它多方面的设计特色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美国海军用于点防御系统的“密集阵”、滚动式导弹(RAM)、“毒刺”式肩发射导弹和MK38舰炮的结构、性能、改进技术及装备状况;介绍了作为未来舰载防御系统的电热炮/“灵巧”炮弹和激光器的研制、试验及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3.
李源 《中国船检》2014,(10):71-74
AMDR是美国海军下一代综合防空和导弹防御雷达,是为计划在2016年开工建造的"Flight III"型阿利·伯克级(DDG-51)驱逐舰而设计的。作为先进的高能主动阵列雷达,能对空中和水面袭击同时执行远程外大气层侦察、跟踪、识别弹道导弹以及区域性防御和自我防御。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4.
随着潜艇声呐的改进和目标运动分析技术的进步,现代重型鱼雷也日益发展完善,这就使得对定义和生产一种有效的水面舰艇鱼雷防御体系(SSTD)的大量尝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防御体系要求具有对抗已存在的或将来威胁的能力。受到海军对某种特定解决方案兴趣的驱使,现在很多生产厂家纷纷提供关于SSTD系统的软件包或开发大纲。着重分析了现行对抗手段的长处和缺陷,同时探讨以新颖和低成本的思路来增强现有装备的能力。同时,还从水面舰艇对潜艇的防御和声学对抗战的角度出发,广泛分析了对潜艇的防御问题。深入分析了鱼雷对抗措施背后复杂的理论基础,考虑鱼雷探测、托曳诱饵、分离式诱饵、干扰发射台和舰船机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介绍PMES用户如何实现一体化鱼雷防御系统,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美国海军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在现代战争中发展美国海车导弹防御系统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几种导弹防御系统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美国海军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网络安全脆弱性和网络攻击方式分析,重点研究了网络攻击过程以及网络防御特点、网络防御的策略和网络防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双层防御击毁目标数公式的推导,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指出:双层防御效能高于单层防御,指挥员可以依据舰空导弹系统的战术性能确定两层火力分配的比例,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该比例在1:1到2:1之间。  相似文献   

18.
舰艇编队对空防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艇编队对空防御是现代海战的主要任务之一,人工进行编队对空防御决策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作战的需要。运用智能决策支持技术建立的编队对空防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在复杂而瞬息万变的海战场态势下帮助编队指挥员迅速、准确地做出编队对空防御决策。文章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及其平台组成部分(人机交互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知识表示和知识库、推理机制、输出子系统)的基本结构,对模型辅助计算、运筹优化、方案形成、机动和攻击过程中的情况变更处置、基于数据库和图形库的信息处理和输出等系统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编队对空防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任何一个拥有海岸线的国家而言,海岸防御都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许多现代化的局部战争都是从海上发起,具有从蓝水向近岸海域推进的明显趋势,海岸防御担负着拒敌于国门之外的重要任务。在目前的海岸防御中,近程防御主要由海军岸炮部队担负,而岸防导弹系统则承担中/远程防御的重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重点抵御海上入侵战略原则指导下非常重视发展海岸防御力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装备岸防反舰导弹系统的国家,从其研制的第一个“活火山”岸防导弹系统到最新一型“俱乐部-M”岸防导弹系统,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目前已装备有7种岸防导弹系统。这些武器系统的主要作战用途是对抗航母特混舰队和两栖突击部队可能从海上发起的攻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持续性威胁防御方法存在着防御性能低下的弊端,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船舶导航系统入侵检测中持续性威胁防御方法研究。为了增加持续性威胁的防御有效率,引入多极端点取证和响应体系对持续性威胁防御方法进行设计。利用多极端点取证方法对持续性威胁证据链进行提取,以船舶导航系统安全运行状态变化的敏感程度为界限,将持续性威胁证据链与持续性威胁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对持续性威胁进行融合诊断,根据得到的诊断决策,采用端点响应方法对持续性威胁进行响应,实现了船舶导航系统入侵检测中持续性威胁的防御。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相较于持续性威胁沙箱防御方法与基于漏洞诱饵的持续性威胁防御方法来说,设计的持续性威胁防御方法降低了防御时间,提升了防御有效率,充分说明设计的持续性威胁防御方法具备更好的防御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