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继伟  范鹤  刘斌 《公路》2011,(12):109-114
通过涵洞、填土材料全过程相似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高填土涵洞的土压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逐层填土、分级加载,完成四组试验工况下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揭示土压力分布随填土高度成非线性变化,是由卸荷拱效应和沉降差产生的附加应力共同起作用决定的.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用数值方法模拟不同填土材料、地基条件、填土土性参数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桥台背回填土的工后沉降是产生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保证台背填土的填筑质量,避免沉降差异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大难题。永宁高路公路采用液压夯实机对全线桥台背回填土进行夯实补强,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0,(5)
由于建设用地紧张,在工程中时常存在新建挡土结构紧邻已有结构,墙后填土宽度有限的情况。因不满足半无限土体的基本假定,在此类工程中采用经典理论预测土体的破坏模式及其极限状态土压力,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偏差。通过活动挡墙模型试验,观测不同宽度条件下墙后填土主动极限状态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宽度的压缩使得破坏滑动面的倾角增大;当土体宽度足够小时,破坏滑动面发展至墙面后反射形成第二道滑动面发展至土表。建立二类土压力计算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平动位移模式下有限宽度无黏性填土主动土压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数据对比验证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铁高填方路基高速液压夯实施工参数,在沪昆高铁芷江段施工现场进行原位试验,测试了夯击能36 k N·m作用下路基的沉降和动应力,分析了动应力随夯击次数和深度的变化规律,沉降量与夯击次数的关系,确定了有效加固深度为1.75 m和最佳夯击次数为9击,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夯击能36 k N·m累计9击作用下,路基压实度在1.75 m深度范围内都达到了95%,路基表面Evd平均提高了14%,K30平均提高了26.31%,CMV平均提高了18.63%,路基压实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高速液压夯实效果显著。建议对同种条件下的路基每填高1.75 m时,采用夯击能36 k N·m,累计作用9击对其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践项目,介绍了大厚度素填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通过兰州市青白石白道坪片区道路工程(K0+115~K0+175)段灰土挤密桩处理大厚度素填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检验了灰土挤密桩对大厚度素填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为今后大厚度素填土地基处理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底摩擦试验方法,再现了不同条件下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发展演变过程,对层厚与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模式是拱顶和拱肩在重力作用下的离层变形破坏,隧道围岩的整体破坏不是瞬时发生的,层厚对于水平岩层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岩层越厚,围岩越稳定,岩层越薄,越容易变形、破坏,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水平层状隧道围岩的加固措施建议,可为相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山区施工中,有许多高填土地段。较典型的高填土为两山夹一沟,或在半山坡修建半填半挖路基,如果对填土进行分层压实,机械下不去。只有人工进行分层夯实,但这样工效极低。如果不分层夯实就把土石方填起来,路基就会出现滑坡、沉陷,而破坏公路。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确实是施工中的一个棘手问题。为解决高填士地段压实问题,焦作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商业密集区或山区岩石区域修建的挡土墙结构,存在大量靠近已有坚固墙壁或岩壁情形,此时其后填土空间将被限制,而其主动破坏模式与土力学经典模型存在较大差异。引入离散单元法(DEM)方法,对挡墙后无粘性填土在平动模式下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时,墙后填土的破裂面无法贯穿整个填土,其为通过墙踵的局部直线型破裂面,即由上矩形部分和下三角形部分组成的梯形截面,破裂面倾角与土体内摩擦角相关。在此基础上,基于极限平衡分析,对梯形滑动面采用薄层单元法建立了主动状态土压力强度的微分表达式,由此导得墙后有限宽度填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隧道周边高填土、深厚淤泥地基的特殊地质条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配合道路路基设计采用堆截预压设置搭板与泡沫轻质土回填两种不同填土处理方案下的驳岸设计。结果表明,变形在控制范围内,可为类似特殊条件下的驳岸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涵侧填土对提高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作用,结合基底土体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推导了普朗特尔和普朗特尔-雷斯诺极限承载力公式。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不同涵侧填土高度的室内模型试验,模拟粉质粘土地基受荷变形直到破坏的过程,由荷载-沉降曲线测得不同填土高度的极限承载力,并对填土临界高度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了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及经验公式计算的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结果表明:随着侧填土高度的增加,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但提高速率为非线性,先从18.4%增加到36.83%,然后减小到8.91%;计算临界高度内的地基承载力时,不仅要考虑选取合适的计算公式,还应考虑不同试验方法所提供的计算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京石改扩建工程路基拼宽项目,对路基拼宽结合部采用强力夯实机进行夯实补强。强力夯实机以固有的特定频率,使作用点的土体形成共振,并对土体施加强大压力,通过反复击压,破坏了新旧路路基土体的原有结构,使土颗粒之间发生错动、滑移,并趋于紧密,增加了新、旧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回填土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铁路建设等级的提高,加上区域性岩土的特性,认为深圳地区人工填土的地基处理措施的适宜性及施工工艺参数尚需进一步研究。通过大量的钻探、动力触探试验,以及物理力学试验的分析,并结合原位载荷对比试验结果,提出了深圳地区人工素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人工填土的承载力特性,并提出了人工素填土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主要针对地震荷载作用下高填方边坡的破坏机理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就高填方边坡在地震中的破坏机理、破坏模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控制指标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揭示地震荷载中高填方边坡破坏机理,建立地震中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静力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并对雅安地震中成雅高速公路填土高度达到25m的K43+450~K43+720段路基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致密干燥细砂、人工素填土、动水条件下全风化花岗岩等不同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工程加固目的,提出注浆加固方案和施工技术并组织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总结得到:致密细砂地层通过新型钢花管注浆工艺结合水玻璃氯化钙复合注浆液,可得到较好的扩散半径和加固强度;人工素填土地层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可通过周边花管帷幕注浆结合基底开孔式布袋注浆桩,达到可靠的加固效果;动水条件下,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采用袖阀管单管交替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可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含水率对经编土工格栅与土界面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筋土工程中,加筋与填土间的界面作用特性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直接决定工程的稳定性,而土体含水率的变化会影响加筋与填土间的界面作用特性。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经编土工格栅与土体间的界面作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下,土工格栅被拔出破坏时对应的极限表观摩擦阻力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不论土工格栅是整体被拔出破坏还是纵肋被拔出破坏,土工格栅和土体界面间的表观摩擦角和表观粘着力均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土工格栅与土体界面间的破坏形式由土工格栅的整体被拔出破坏转变为纵肋被拔出破坏时对应的法向应力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UHPC-NSC组合式盖板涵能够在不明显增加结构造价的情况下,提高结构抗裂性能,并适应更大的跨度和填土高度;给出了考虑收缩徐变影响的组合式盖板涵设计方法,针对不同填土高度对盖板涵截面形式进行优化,考虑了土拱效应出现的条件,给出了填土高度2~10 m时的盖板涵标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路基临界填土高度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怀峰  郭院成 《公路》2007,(11):90-93
临界填土高度是高速公路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路堤施工期填筑高度小于临界填土高度时,路堤的施工期稳定就能得到保证,因此,临界填土高度的研究对高填方路基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基于统一双剪强度理论,对路基的施工期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给出了考虑中主应力影响下的路基临界填土高度的计算公式。采用该方法对京珠高速公路某合同段高填方路基临界填土高度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并对基于统一双剪强度理论和Mohr-Coulomb准则的临界填土高度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受填挖结合部位软弱交接面结构类型、岩性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处理措施采取不当将造成路基变形不协调,甚至发生整体失稳破坏.该文采用简化Bishop法,从填方高度、地下水、填土力学参数和交接面结构类型4个方面进行了稳定性对比研究,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填方高度、地下水和填土粘聚力是影响路基稳定的较敏感因素,对指导该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液压夯实机的功能,对其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介绍了该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元件选型,最后对系统的发热进行了验算.装机试验表明,该液压系统能够可靠地工作于快速液压夯实机之上.  相似文献   

20.
石砌U型高桥台是西部山区公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也是一个受力复杂的砌体结构,在填土荷载和车辆荷载作用下经常发生局部开裂破坏,其破坏机理尚不清楚,为了研究其破坏机理并解决局部开裂破坏问题,本文采用常规U型桥台及钢筋混凝土圈梁及倒角加固改进后的10∶1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试验及计算结果,基本摸清了其破坏机理,并验证所采用的改进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