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车辆保有量水平的增加,车辆盲区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为改善车辆盲区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人体工程学理论具体分析重型车静态盲区的方法。文章以国内某款重型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后视镜物理参数,在人体工程学和人体统计学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眼椭圆法,得出后视镜的水平和垂直视野,并参照国内外有关重型车视野的标准和后视镜范围的规定,确定了后视镜的盲区边界,结合驾驶室前部、A柱及右侧盲区,详细分析了车辆静态条件下的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国内某款重型车为研究对象,对车辆右转弯视野和盲区范围做了分析,提出重型车右转弯的两种特殊事故类型。文章结合车辆基本参数和有关安全驾驶的标准和规定,对这两种特殊事故类型的原因做了分析,并详细计算了这两种特殊事故类型中车辆的行驶轨迹和驾驶员的视野范围,结合内轮差边界,得出了重型车右转弯动态危险区域范围。这两种特殊事故类型的提出,使重型车盲区的研究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为提升驾驶安全,改进车辆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驾驶园》2014,(3):66-67
<正>针对盲区可以分析出两个问题:(1)倒车之前没有主动观察车后情况;(2)倒车的时候雷达和影像的探测范围有限,不能完全代替人眼。下面文章归纳了倒车时需要重点观察的几个盲区。倒车时需要注意的盲区1.后风挡以下部分:无雷达等辅助设备时,这个区域在倒车时是完全看不见的;有倒车雷达时,一些较矮或特殊物体倒车雷达也不能保证完全判断正确,有倒车影像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汽车驾驶中"视线盲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尤其频发在大卡车和土方车这类大型车辆右转弯时。日前,大陆集团发布了一款新型短距雷达,它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到其它道路使用者和障碍物,避免因视线盲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这款新型短距雷达采用77GHz技术,取代了至今在使用的24 GHz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物体的移动方向和速  相似文献   

5.
重卡车由于车身高、体积大、轴距长,在转弯、倒车时驾驶员视线会产生盲区,车外盲区监测系统有效消除了驾驶员的视觉盲区,特别是消除了右前侧、右后侧、后方等重点部位盲区,而且雷达探头可实现对接近车辆两侧危险区域内障碍物的自动报警,大大提供了重卡车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1993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将计划生产斯达——斯泰尔重型车4000台,这样全国斯泰尔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万台。国产重型车去年一改前二年平淡滞销的状况,下半年斯泰尔重型车始终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这种情况反映了国产斯泰尔重型车的整车质量越来越好,同时也反映了我国重型汽车的生产能力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今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将面临大规模发展的前景,维修市场偏紧;斯泰尔重型车配件供不应求的矛盾有所加剧。今年起第一批国内组装的斯泰尔重型车将陆续进入大修期,生产和维修争用配件,资源偏紧;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ADAS系统在汽车领域的普及,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ADAS系统由于其成本低、环境适应能力强被广泛应用。其中,使用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辅助驾驶员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根据24GHz角毫米波雷达的特性,使用2个角毫米波雷达对驾驶员盲区进行辅助监控,建立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而毫米波雷达输出目标存在一定的误检,文章使用角毫米波雷达连续5帧数据,建立反馈目标值运动模型,对目标位置数据进行更新,使用K-means算法对检测目标数据进行聚类,使用聚类结果判断检测目标是否真实存在,以消除毫米波雷达的误检,从而实现角毫米波雷达的目标筛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盲区监测系统定义和组成,分别说明3个模块的作用;还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盲区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基于微波雷达的盲区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测试标准场景。最后,论文对盲区监测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我们殷切地希望全国重型车、专用车生产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莅临“2006年中国重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论坛”,此次会议是目前国内重型汽车行业最高级别的专业峰会。会议将围绕今后几年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对重型汽车行业的影响。新的产业政策及法规对重型车、专用车行业的影响。专用汽车市场分析及预测,重型车零部件发展战略。重型车出口问题与对策。西部重型汽车城发展比较优势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一套小型车辆变道盲区监测预警系统,根据小型汽车变道危险级别开发了两级预警的盲区监测系统,系统装车后经过道路试验,证明雷达探测准确度较高,误判率较低,两级报警功能执行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盘式制动器在重型车上的应用日渐普及,其具有的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和热衰退性是解决车辆在山区道路连续下坡过程中造成的汽车制动失灵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国内重型车在盘式制动器的应用上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制动盘在高热负荷下的使用寿命比较低,因此,盘式制动器虽然在公路车上的应用被市场和用户认可,却在山区的应用存在一定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文通过分析重型车制动盘热疲劳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对常态制动盘进行了改进,使制动盘的热疲劳性能大幅提升,满足了重型车的使用要求。经过台架和用户试验验证,在同等条件下,新型制动盘的使用寿命是常态制动盘的3~5倍,相比制动鼓的使用寿命也有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大型货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然而,因大型货车盲区而造成的事故损失重大,其中右转盲区是事故频发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右转盲区带来的交通事故,在利用AI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的前提下,取消以蜂鸣报警装置仅提醒驾驶员的传统方式,利用毫米波雷达以及双语音系统,对于将要发生的交通事故,同时给行人和驾驶员预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此系统的提出旨在有效地提高货车驾驶的安全性,减少货车行驶过程中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江苏太湖隧道是国内水下超长超宽的隧道,保证其安全和畅通是管理着需要考虑的问题。隧道内的基础设施很多,感知作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现有的感知手段还不足以支撑隧道的营运安全,保障隧道的畅通水平。毫米波雷达是一种新型的雷达形式,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太湖隧道的感知水平。本文从太湖隧道的背景入手,分析现有的感知情况,分析视频监控作为感知层面的不足,探索市场上现有的毫米波雷达类型与技术手段,设计了系统架构与功能,描绘了实现的功能场景,使得其感知水平提升,让隧道地区覆盖无盲区、精准感知车辆的位置,使得获得数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4.
《驾驶园》2011,(4):32-32
1月,中国一汽"高品质J6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科技奖项的最高荣誉,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把最高奖项颁发给民用车辆。重型车是道路运输的关键装备,其技术集成度及价值高,是顶级车企志在必得的市场高地,也被视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汽车行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汽解放成功推出解放J6重型车,解决了高品质重型车  相似文献   

15.
县车雷达真的是一个好发明,有了它倒车时确实要安全很多,不过用过倒车雷达的朋友都明白,现在市面上加装的倒车雷达都有盲区、太矮、太细的障碍物都可能发现不了,而且现在的倒车雷达通过蜂鸣和显示只能提示距离后面的障碍物大概有多元,而车后面出现的到底是什么仍然需要利用汽车上古老的装置——后视镜去观察。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重型车用柴油机的现状、主要技术参数、市场需求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了重型车用柴油机为适应未来排放要求应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宏  周波  邵科君 《时代汽车》2022,(14):18-20
本文所说的盲区监测系统是指通过车辆探头、毫米波雷达等车载装置检测视野盲区内车流情况,在车辆左右后视镜内或其他方式提醒驾驶员后方安全范围内有无来车,从而消除视野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本文将从标准的角度对中国标准GB/T 39265-2020与UNECE标准R151进行对比分析,来解读标准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车导购》2013,(3):27-27
2014年,博世将推出一款全新的基于77GHz频段的汽车后端雷达传感器。一家欧洲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将配置博世的这款MRR(中程雷达)后端传感器,因为它能够精准地定位视线盲区和从后部接近的车辆。  相似文献   

19.
"倒、倒、倒……慢一点,好了。"这样的倒车情形我想每个驾车的人都曾遇到过,如果没有人在后面指挥,倒一点就得看一下,如此小心翼翼,生怕将爱车磕了碰了,实在麻烦。不过现在的车辆大多都装上了倒车雷达,个别配置高档的车还有可视倒车雷达,这好比我们有了第三只眼。但仅通过倒车雷达,并不能将倒车简单化,它实际上只是一个辅助设备。在实际操作中你会发现,我们倒车还需要依靠车内外三个后视镜的实时景象,因为不论是声控的还是可视的倒车雷达,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会存在一些盲区,受这些盲区影响,如果在倒车时过于依赖雷达,也极有可能造成车辆的磕碰。  相似文献   

20.
重型车OBD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车载诊断系统(OBD)是对汽车发动机全寿命周期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必要保证,轻型车的OBD发展已经很成熟,重型车OBD的发展在国际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介绍了国际和国内重型车OBD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重点对欧盟OBD法规的主要特点和监测内容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