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近期,由中国科技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的"2015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结果发布,《机车电传动》入选2015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机车电传动》再获一权威性目录收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87年开始从事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自行研制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并利用该数据库的数据,每年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物)所属中铁物轨道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轨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铁物总运维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运维科技公司)在北京完成注册登记,标志着中国铁物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双百行动"改革方案,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战略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运维科技公司前身是轨道集团铁路线路运维技术研究中心,是集铁路线路运营维护技术研发、服务及咨询于一体化的专业化平台,主营业务包括钢轨廓形打磨、道岔廓形打磨、全项目检测评估、钢轨全寿命管  相似文献   

3.
动态消息     
《机车电传动》2012,(5):24+53+69+95
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南车签署合作协议探讨轨道牵引创新趋势8月10日下午,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南车")与中国工程院在株洲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战略咨询服务、加强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科技合作与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1月1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铁道学报》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并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全部2 029种中英文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高居第5,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英文核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1月1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由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铁道学报》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并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全部2 029种中英文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高居第5,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英文核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1月1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由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铁道学报》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并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全部2 029种中英文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高居第5,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全部中英文核  相似文献   

7.
<正>10月31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铁道学报》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成为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中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期刊。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全部2008种中英文核心期刊中,《铁道学报》综合评价总分高居第2位,继续在我国科技核心期刊界保持领跑地位。"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基础上,评选出2014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过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等多项学术指标的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的评议推荐,《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版》再次人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0.308,在入选的108种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期刊中排名61位。核心总被引频次为242  相似文献   

9.
紧密围绕铁路建设、运输、经营管理需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梳理2015年及"十二五"铁路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总结铁路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分析铁路科技发展新形势,提出"十三五"铁路科技发展思路、原则及目标,部署2016年铁路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8月10日,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南车")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战略咨询服务、加强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引进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四大领域携手开展合作。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南车总裁郑昌泓共同在协议书上签字。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等见证签约。中国工程院12位院士、国务院国资委、湖南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0月14日,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科院集团公司")科信部、团委主办,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RCC)承办的"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国际标准化专题讲座在北京举办。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领导出席,铁科院集团公司、中国中车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月14日,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ISO/TC 269组织机构研讨会"。国家铁路局科法司冯双洲处长、芦金宁调研员,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霍保世处长、孙忠国副研究员,以及铁科院、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铁通号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18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铁科院作为ISO/TC 269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就ISO/TC 269的概况、近期工作、组织机构设想进行了介绍。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领导指出,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有利形势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路》2002,(6):13-14
中国铁路在未来5年和15年中,如何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有中国特点的铁路现代化技术体系这一问题,在铁道部精心编制的<铁路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纲要>中做出了明确地阐述.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全面提高铁路现代化水平,中国铁路近远期科技发展的这一纲领性文件,描绘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发展前景.日前,本刊记者就广大读者关心的有关铁路科技发展的话题,采访了铁道部副总工程师、科技司司长鞠家星.  相似文献   

14.
<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中国铁路总公司强调,铁路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落实"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要求。中铁科学研究院作为中国中铁系统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以创新为己任,以科技为引领,紧跟交通强国目标,密切围绕铁路关键技术,在应用基础研究、优势领域研发、科技智库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具有行业标志性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工作,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助力中国铁路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四十载风雨无阻推动科技创新促交通强国,新时代继往开来服务大局助铁路先行。从"科技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中国铁道学会与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同步伐,与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奋斗历程共命运,与政府和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心连心。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铁道行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学会构筑起从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到经营管理、运营维护全产业链的科技工作者活动网络,建立起包括政府和企业、铁路院校、科研院所等来自各领域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正1月9日上午,由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茅以升与中国梦——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王志珍,中国工程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一副主任、原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全国政协机关党委书记兼副秘书长、茅以升科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全力攻关解决运输安全突出问题,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6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3项。近两年来,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成果一多方向防错办系统获奖情况获2015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介绍通过提取、解析和应用TDCS/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强国、交通强国。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将更好实现贴地飞行梦。6月13日,在中车株机公司科技文化节期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下线。作为中国首个自主化商用磁浮项目,2016年5月6日,由中车株机公司牵头研制的时速100公里  相似文献   

19.
正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全国人民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之际,《铁道学报》又创佳绩、再传捷报!2017年10月31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铁道学报》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再次成为铁路运输类核心  相似文献   

20.
<正>2月14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到航天科技调研,了解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情况。在听取企业汇报后,肖亚庆指出,航天科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成功发射"鹊桥"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