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西产 《世界汽车》1996,(5):16-17,31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碰撞防护气囊系统已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囊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在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中,就安全带与气囊的主,从关系的不同,在美国和欧洲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开发思想。  相似文献   

2.
根据汽车碰撞特性,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利用MADYMO软件建立Hybrid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模型、三点式多刚体一有限元复合式安全带和有限元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在4种情况下进行正面碰撞的模拟,对比分析乘员的受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安全气囊是装在轿车上的被动安全装置。当汽车车速在40km/h以上时.若与正面物体发生猛烈碰撞。车上的传感器即时接到车辆的碰撞信号.电脑立即指令将安装在乘员前方隐蔽处的气囊快速充满气体并打开.使其在乘员前方形成一个较大体积的气包。以保护乘员不受伤害.这一整套动作说着似乎较为复杂.而电脑和安全气囊系统却要在0.3s以内完成。安全气囊能否正常工作.事关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4.
博世公司不久前推出了一项新技术——智能安全气囊释放传感(iBolt)系统,提高了乘员的安全性。联邦汽车安全208标准要求,安全气囊的释放时间和状态应与乘员的质量相匹配。该传感系统可满足实时监测乘员位置这一要求,在碰撞发生时更精确地释放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5.
雷克萨斯LS430车配备的安全气囊系统(SRS)由驾驶座侧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和帘式头部安全气囊等6个气囊系统组成。驾驶座侧和前乘员座侧安全气囊系统采用两级引爆控制系统。雷克萨斯LS430车配备的安全气囊系统(SRS)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在车上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吕锋 《汽车电器》2005,(3):45-46
为了减少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在驾驶员前端转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和乘员座位上也装有安全气囊。据统计,在汽车相撞时,气囊可使乘员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相似文献   

7.
1 东风本田CR-V汽车辅助保护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东风本田CR—V汽车辅助保护系统主要由SRS控制装置、前碰撞传感器、螺旋线束、驾驶座侧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安全气囊、驾驶座侧侧面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驾驶座侧侧面碰撞传感器、前乘员座侧侧面碰撞传感器、座椅安全带张紧器、座椅安全带锁扣张紧器和乘员位置检测系统(OPDS)等组成,其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汽车安全性能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汽车安全性通常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包括合理的车身结构安全性和乘员约束系统。车身结构件变形吸收能量以减轻对乘员的冲击,利用乘员约束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并减轻乘员和车内部件发生二次碰撞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汽车被动安全性能是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员的伤害。汽车事故主要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和车辆滚翻等。美国是最早制定正面碰撞安全法规(FHVSS208)国家。1999年美国NHTSA统计,汽车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约占49%,侧面碰撞约占25%,追尾碰撞约占22%,汽车碰撞试验重点是正面碰撞。 为了满足强制性碰撞法规,法规要求需配备安全气囊系统,为车内乘员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提供更好的保护。如果没有安全气囊,即使使用了安全带的乘员,特别是驾驶员,在严重的碰撞中,他们的头部、脚部、颈部也会与汽车内饰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对降低正  相似文献   

9.
乘员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以避免或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但现在安全气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气囊在低速时打开。当乘客偏离座位,或未系安全带时,安全气囊仍起作用;乘员不论是男性、女性、小孩或无人时,不管碰撞速度大小、碰撞严重程度等安全气囊都要打开,这样可能反而会使乘员受到伤害。因此德尔福集团开发了智能型安全气囊,它可根据乘员的重量、身高、大小、就座位置、车座位置、是否佩戴安全带、碰撞的程度、碰撞速度、碰撞方向等提供双级的安全气囊或安全气囊不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如乘员是小个男性、女性时,安全气囊膨胀70%;是小孩时安全气囊不打开;碰撞虽然超过门槛值,但不很激烈时安全气囊膨胀70%;当碰撞激烈时,安全气囊全部打开。  相似文献   

10.
汽车正面碰撞中驾驶员侧约束系统的可靠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  叶映台  李凡  杨济匡 《汽车工程》2011,33(8):676-679,663
采用MADYMO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了某车型正面碰撞的驾驶员侧约束系统仿真模型;针对原始模型因假人碰撞转向盘造成的计算结果的不连续性,通过修正模型提高了乘员损伤值响应面的精度;考虑了系统中存在的随机性,对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可靠性优化,有效减小了正面刚性墙碰撞中假人的损伤值,并使乘员约束系统满足可靠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美国TRW汽车集团宣布推出全新的顶棚安全气囊系统,以取代通常安装在仪表板里的乘员安全气囊。这种新的安全气囊有助于减轻乘员在事故中所受的伤害,并提高了内饰的设计美感,改善了人体工程学功能,同时节省了仪表板内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对乘员约束系统进行碰撞工况识别的控制策略研究.根据汽车正面碰撞和路面干扰的模型,以及对安全气囊上常用的碰撞点火算法的分析,提出了适合该控制系统的基于改进移动窗算法的控制策略.对比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不仅保留了原来移动窗算法在汽车识别正面碰撞方面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灵敏度,还具有很好的抗路面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07,(32):15-15
美国TRW汽车集团正在致力于汽车侧面碰撞保护系统的开发。截止到目前,在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的侧面碰撞试验中获得五星标准的约100辆车中,有四分之一配备了TRW生产的侧气囊和帘幕式安全气囊系统。TRW负责乘员安全系统的副总裁Doug Campbell表示,所有TRW安全气囊的设计都与其座椅安全带设计相结合,目的是制定一套一体化的安全方案,帮助将乘员约束在特定位置,接受安全气囊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安全气囊作为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主要用来防止乘员在前碰撞事故中与驾驶室内饰件的二次碰撞。本文根据安全气囊对乘员不同身体部位进行的保护,详述了不同位置汽车安全气囊的功能、结构和ECU对安全气囊的时间控制,并对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1大众途锐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大众途锐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驾驶侧安全气囊(图1a)、前乘员侧安全气囊(图1b)、前部侧面气囊(图1c)和头部安全气囊(图1d)等组成,其在车上的分布情况如图1e所示。车辆后座区域没有配置侧面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通过延伸到整个车辆  相似文献   

16.
北京现代索娜塔2.0L和2.4L 4缸轿车上装有双安全气囊系统,2.7L V6轿车上装有四安全气囊系统。为保证乘员安全,前排座椅上还装有安全带张紧器,这些装置统称为“被动安全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即SRS。 SRS由位于转向盘中心的驾驶员侧安全气囊模块、位于仪表板右侧的乘员侧安全气囊模块、SRS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17.
在汽车碰撞安全保护措施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目前最有效的乘员约束保护装置。单独使用安全带就可以减少42%左右的乘员死亡率,而汽车安全气囊是不需要乘员做任何动作就可以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保护的被动式乘员保护系统。许多事实和测试也说明,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它能  相似文献   

18.
乘员安全系统(Occupant-Protection Systems)属于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主要由安全气囊(Airbag)和约束装置安全带(Seat-Belt)构成。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汽车工程中的大量应用,乘员安全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性能不断增强。 博世公司在乘员安全系统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对  相似文献   

19.
欧宝汽车四安全气囊系统及其检测诊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7 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电路检查,(1)检查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导线是否短路。断开点火开关,脱开前乘员座侧座位总成2芯连接器,然后接通点火开关,观察诊断测试仪上显示的“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点火器电路”电阻,  相似文献   

20.
安全气囊的智能化发展,将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它们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间内能够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形式(包括正碰撞、侧碰撞、翻滚等),乘员的身材、体重、乘坐位置和乘坐姿态,以及乘员是否系有安全带等。智能安全气囊系统根据探测到的信息,通过其电子控制系统的计算分析,决定安全气囊何时及以何种程度展开,从而对乘员提供最优化的保护。新一代安气囊系统将由多种电子传感器、中央控制器、探测设备、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多气囊、多安全带预紧器和接头等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