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对314名长期接触低浓度铅的熔炼、铸锭工人,按年龄分为4组:20~29岁有82名;30~39岁有112名;40~49岁有97名;50~55岁有23名。接触铅工龄短者7.3年,长者19.3年,平均14.1年,在这些工人中进行血清酶活性和血、尿中含金属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靜滴CaEDTA后血浆、红细胞、尿以及脏器中的铅、锌、δ-氨基乙酰丙酸脫氢酶(ALAD)的动态变化。对象和方法:男性铅作业者7人(工龄5~15年,平均工龄12年),血铅量46~67μg/dl(平均为54μg/dl)。把CaEDTA20mg/kg靜滴1小时,从点滴开始到48小时分別采取血、尿。全血、红细胞、血浆、尿中铅、锌用原子吸光法,ALAD活  相似文献   

3.
在制造聚酯树脂船厂内,调查了工人由于接触苯乙烯而引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增高。接触者为男子6名,年龄在21~26岁(平均23岁),工龄为0.5~10年(平均为4年),并以造纸厂工人(男子6名)作对照。空气中苯乙烯浓度,1971年为60毫克/米~3,1973年为310毫克/米~3,1977年为115毫克/米~3。还在1973年调查工人尿中代谢产物含量,其结果,苯乙烯接触者扁桃酸为225~2100(平均490)毫克/克肌酐酸,苯酰甲酸为82~560(平均205)毫克/克肌酐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某钢厂测定了314名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血及尿中某些酶活性与血中铅、锌、铜浓度。结果:(1)血铅水平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有明显关系,即δ-ALA脱氢酶活性随着血中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原卟啉含量却有所上升,特别是当血铅黾在24.6μg/dl以下和在24.7~32.7μg/d1时,δ-ALA脱氢酶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铅含量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也随尿铅量的增加而下降,原卟啉含量也同样上升。尿锌含量随血铅水平而升高;而尿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铅接触工人为对象,探讨了饮酒习惯和饮酒量与红血球数(RBC),血小板数(Pt),血中铅量等血液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晚上有饮酒习惯者,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分布幅(PDW)等血液学的检查值和氨基戊酮酸脱氢酶(ALA-D)活性等降低,平均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等检查值和血中铜量,血清铁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γ-三磷酸鸟苷(γ-GTP)活性反而升高,饮  相似文献   

6.
尿铅及尿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已被国家列为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不同地区对正常人尿铅、尿δ-ALA含量的测定结果,报道不尽一致。为了探讨其正常值,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铅中毒,做好防治工作,我们于1975年10~11月对我厂104名正常人进行了尿铅、δ-AL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60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血清精氨酸酶活性、尿胰舒血管素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另外检查了10名无职业性铅接触者作为对照。测得的ALAD和精氨酸酶结果按血铅浓度分为两组,如表1。  相似文献   

8.
测定广西某煤矿接触粉尘作业工人 (0 +)、矽肺病人和非接尘工人的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SOD)和铜蓝蛋白 (CP)的含量 ,发现接触煤尘作业工人和矽肺患者血清中的 (MDA、SOD、CP) 3项指标均高于非接尘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接触煤尘作业工人与矽肺患者血清中 3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接触煤尘作业工人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 ,脂质过氧化代谢可能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9.
锰、铅、汞是我国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易引起职业危害。1979年,我们依据全国职业病普查的统一方法,对北京地区40个铁路厂,段、站接触铅,苯,汞、锰的工人共1050名进行了健康检查,对其中出现种衰症侯群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疑似锥体外系受损者作了脑电图和肌电图的检查,试图用电生理学方法提供神经系统早期病损的客观证据,以进一步评价毒物危害的程度。兹将结果报导如下: 对象和方法脑电和肌电图受试者共37(男30,女7)名,年龄平均为40(21~59)岁,接触工龄平均为16(1~36)年,其中锰、铅、汞接触者分别为29、5和3名。脑电图检查:应用丹麦Kaisers TR-60型8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生产合成雌激素已烯雌酚的妇女免疫指标的变化。接触组为40名妇女,年龄21~46岁,工龄1~10年。结果接触组中17名月经周期失调,10名不排卵出血。7名闭经。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降低,B-、O-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增多,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62名男性接触二硫化碳工人和40名非接触者通过Farnswarth Munsell 100种颜色的辨别试验,研究慢性接触二硫化碳对视神经的损害作用。接触组:接触二硫化碳工龄6~36年(平均16年),年龄30~58岁(平均43岁)。对照组28~59岁(平均43.5岁),二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别。目前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工人接触二硫化碳和硫化氢浓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测定收缩间隔时间(STI)的方法,对接触铅和汞的工人心肌收缩力作了研究,发现接触铅的工人由于舒张期缩短导致心搏周期缩短;射血前期(PEP)延长,而左心室射血时间仍未变化,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比值大于正常。接触汞的人群组中,STI的变化主要为射血前期时间的延长,而左心射血持续时间缩短。经心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铅和镉对混合接触这些金属的工人肾功能方面的交互作用,作者选用尿镉>2μgCd/g肌酐,血铅≥35μgPb/100ml血或尿铅≥50μgPb/g肌酐,或者血铅和尿铅都如此的62名同时接触铅和镉的工人,进行了肾功能及其它有关生化指标的測定,并将本次测定结果与过去对三组工人(铅接  相似文献   

14.
以往用测定血δ-AlA-D活性、血铅、尿铅来了解一般生活环境下居民微量铅暴露程度。以上检验多数受检者不易接受。而唾液采集容易,因此用测定唾液铅浓度来反映环境中微量铅暴露状况,此法简单。取0.5ml唾液加入0.01NHNO_31ml将其pH值调至3~5ml,再加1ml1%吡咯烷二硫化氨基甲酸胺(APDC)螯合唾液中的铅离子,振搖30秒后再加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0.5ml,振搖30秒,离心10分钟(4500r/min),萃取,进行无焰原  相似文献   

15.
据笔者调查 ,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仍有一些工种如五金、蓄电池、电缆熔接等作业人员受到一定程度铅的危害 ,必须继续重视其防治工作。(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 :经测定南昌铁路企业中铅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平均在 0 0 0 7~ 0 12 1mg m3。(2 )铅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 :先后对 39名从事接触铅作业的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 ,年龄在 18~ 5 4岁 ,平均33 4岁 ,接触铅作业工龄在 3个月~ 11a ,平均 3a8个月。39名受检者自觉症状 :全身乏力 2 0例占 5 1 2 8% ;头晕头痛 30例占 76 92 % ;失眠多梦 16例占 4 1 0 3%等症状表现突出。临床体症以腹…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从事生产马拉硫磷(4049)各个工艺阶段工人以及使用4049者的机体免疫反应状况。共检查了28名接触4049工人(工龄1~15年)的血清样品,以不接触农药献血人员的血清作为对照。方法:为血清补体结合反应。所用的复合抗原为:4049—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物,4049—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与4049—鸡血清蛋白复合物;蛋白质抗原为:人  相似文献   

17.
巯基是构成酶蛋白的辅基,是辅酶之一,参与体內的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一些工业毒物如铅、汞、苯、砷和四氯化碳等中毒时,其活性被抑制。因此,测定血清中巯基的总量,对某些职业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这方面,国內有不少报道。近年来,我们试测了部分健  相似文献   

18.
调查75名受噪声强度88~107dB(A)作用的男性工人,工龄10~15年,平均年龄33.2岁。对照组35人。除噪声外的其它生产环境因素(含尘量,过量的二氧化碳含量等)及吸烟者比例,调查组与对照组相似。分析研究一系列生物化学指标发现,受噪声慢  相似文献   

19.
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产物,即它在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的作用下生成合成血红素的中间体卟咀原。当过量的铅离子进入人体后,能抑制酶的活性,阻碍卟胆原的生成,而使δ-ALA在体内的含量增高,并经肾排出,故尿中δ-ALA含量增高。近些年来国内外推荐δ-ALA作铅中毒诊断指标,国家在铅中毒诊断指标中规定尿中δ-ALA含量不超过6.0毫克/升。但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见到无论接铅工人以及大多数铅中毒病例其尿中δ-ALA含量均明显低于这一数值。我们考虑可能是地区性差异所造成,因此我科于1979年6~7月间调查了201例正常人的尿中δ-ALA含量,推算本地区尿中δ-ALA含量的正常范围,为本地区开展铅中毒防治工作所用。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是噗啉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过量的铅蓄积在体内,能抑制δ-ALA脱水酶的活性,阻碍ALA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体——噗胆原(P.B.G),以致血中ALA聚积,致使尿中δ-ALA含量增高。许多资料(1)(2)(3)都认为:尿中δ-ALA含量增高是铅中毒时最早出现的变化,共含量的多寡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最相一致,且和其他化验检查的相关最为密切。关于ALA的测定方法,Mauzerall氏和Granick氏在1956年介绍了离子交换双色谱柱法(TWO ion-exchange Columus)。Davis Williams,(6)和Sun在mauzerall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