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在国家及铁道部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建立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制度,为保护高原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的建立和良好的实施效果对其它铁路建设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介绍了青藏铁路工程环境监理的模式及内容、环境监理的效果,使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青藏铁路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青藏铁路高原特殊气候特点,并结合青藏铁路16 m及以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施工实践和理论分析,讨论了在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T梁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困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赵恩金 《中国铁路》2002,(12):42-46
系统阐述青藏高原环境特征以及青藏铁路建设期间面临的高原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心理卫生、高原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救治等问题,并结合卫生部、铁道部的有关要求,高原医学专家的建议和已有的实践经验,提出做好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卫生保障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省会西宁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56公里,分两期修建。一期工程由西宁至格尔木,长814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二期工程由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包括32公里的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新建铁路1100公里,已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工期6年。在高原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是一项探索性工程,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铁路建设史上独一无二。高原、冻土和环境保护是修建青藏铁路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青藏铁路地理环境,旅客常见不适反应及原因、提出人体系统对于环境变化尤其对高原环境变化的适应需要一定时间,建议在评价青藏铁路格拉段旅客舒适度时,引入“弛豫时间”这一标准来衡量旅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完善旅客舒适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桥涵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桥墩基础施工的方法、要点,并介绍了冻结法基础施工、拼装式桥墩台施工、高原冻土涵洞施工,对青藏铁路桥涵施工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3种方式。根据高原的环境特点对3种垃圾处理方式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在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合于青藏铁路垃圾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青藏线试验段通信信号试验大纲”是针对青藏线对通信信号的特殊要求提出的。青藏铁路地处高原多年冻土,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生活、工作条件相当艰苦。为将青藏铁路建成“高质量、高可靠、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要求信号系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系统结构简单、现场设备少;少维修、低能耗,运营维护成本低。因此试验项目分为两类:一类为国内成熟技术,但设备指标须按照青藏线特殊要求制订,试验的重点是检验恶劣环境下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另一类为国外引进技术/国内新技术,试验的重点除与前者的共同处外,很多试验项目,例如基于GSM R和GPS的信号…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下伏多年冻土的含冰量特征.冻土作为铁路建筑物地基材料,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工艺,解决热侵蚀导致冻土地基变形,是施工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路基工程施工实践,对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钢铁巨龙穿越莽莽雪域高原,青藏铁路造福沿线各族群众。经过10多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艰苦奋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1日上午,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格尔木市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由于青藏铁路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线路条件,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对列车制动系统必须有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就青藏铁路长大下坡道区段制动操纵和高原环境对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关青藏铁路列车空气制动系统技术条件和研究课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有960 km海拔在4 000 m以上,应研究空气制动机在海拔3 000 ~5 071m的工作性能,以保证青藏铁路车辆运行安全.通过分析青藏铁路沿线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空气制动机在该环境下的运用特性,研究了空气制动机在高原和低地条件下的性能差异.建议在青藏线采用电空制动机,增设制动机的空气清洁部件,提高压缩空气和阀内的清洁度,为空气制动机在高原环境下安全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铁道知识》2004,(6):46-47
青藏铁路2004年青藏铁路建设展望12攻克“三大难题”取得重大进展22求真务实遵循科学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3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体推进青藏铁路建设34金戈出陇战雪域330建好、管好、用好、总结好世界一流高原铁路42青藏铁路建设将推动世界冻土工程技术发展52中外医学专家盛赞青藏铁路卫生保障体系57展示世界高原铁路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62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摘要)64铁路新貌走近精品绿色通道121长寿大桥跨长江29全国最长的津滨轻轨铁路221圆梁山隧道222扬帆启航230创造我国建桥史上三个之最39歌乐山隧道的施工技术创新3102003年全国…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风火山隧道的的工程特点,设计了高原严寒环境下施工通风与洞内温度控制体系.研制的通风/空调一体化机组效率高、性能可靠,在洞外气温达~30℃的条件下,保持了洞内及工作面温度在-5~3℃之间.为高寒地区冬季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栏目寄语2006年7月1日,全长1 956 km的青藏铁路通车运营。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广大铁路建设者勇克难关,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用智慧和汗水在雪域高原筑起中国铁路建设的丰碑。但是,中国铁路人的脚步却从未停歇。2006年12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工程建设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2007年9月,青藏  相似文献   

16.
正栏目寄语2006年7月1日,全长1 956 km的青藏铁路通车运营。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广大铁路建设者勇克难关,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用智慧和汗水在雪域高原筑起中国铁路建设的丰碑。但是,中国铁路人的脚步却从未停歇。2006年12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工程建设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2007年9月,青藏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地理位置特殊,环境恶劣,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为适应青藏铁路建设的需要,在安多设置了桥梁预制基地,具体介绍该基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7月2日~6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副部长孙永福赴青藏铁路现场办公,就解决“三大难题”(冻土施工、环境保护和高原生理)的办法和措施进行调研和论证。刘志军提出了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三个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9.
青海已投入4800多万元用于青藏铁路卫生保障工作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两年多来,青海省投入4800多万元用于高原铁路卫生保障工作,实现了“职工高原病零死亡、鼠疫零传播、患病旅客得到及时救治”的卫生保障目标。结合青藏铁路在高原运营的特点.该省严格实施进出藏旅客《健康申报卡》制度,劝阻不适宜高原旅行的旅客下车。此外,在车站和列车上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施和应急预案。为了确保患病旅客得到最及时的医疗救助.列车还专门设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主要工程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地阐述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对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高原,冻土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论述,通过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设计原则,主要工程措施及其适就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完善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设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