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贵州省开阳县高云至金中公路(下称高金公路)K12+625-K13+736段发育有老堡关滑坡。该滑坡在前期施工削坡减载之后发生多次滑动,对工程的进行构成了很大影响。为确保该路段公路建设和使用安全,进行了勘察工作,根据勘察获得的该段滑坡的实际地质条件和滑坡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表明目前的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做出了削坡、抗滑挡墙和排水的综合性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临夏某高速公路互通段线路右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通段坡体进行划分区域及监测,对地表变形和深孔位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已形成滑坡区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并依据监测结果对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已发生滑坡的A区处于自稳状态,B区滑坡体存在变形且在发生蠕变滑动,滑坡区对邻近坡体的影响较小,两邻近的C区和D区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对A区滑坡体不同位置采取削坡卸载、抗滑桩和支挡等措施,B滑坡区前缘采取填土反压与排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彪 《路基工程》2019,(3):212-216
以G310线牛背至麦积公路K1428+000~+200段山体滑坡处治工程为例,通过对滑坡体灾害的成因分析,并结合区域内地质特征,对滑坡体采取坡面主动卸载,坡脚处设置抗滑桩板墙支护的方案。经过综合处治,目前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有效地保障了该路段公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4.
结合栗石沟隧道洞口滑坡实际水文、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强度折减法对隧道洞口边坡在自然状态、边坡坡脚开挖和削坡卸载等6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提出对该滑坡体采取削坡2m+表面喷浆及锚杆支护相结合的处治方案,同时加强洞口坡面排水、坡面和隧道内的变形监测。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依据,也为山区隧道洞口开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永宁高速公路K116+940~K117+140发生顺层岩质滑坡,采用削坡减载、锚索锚固和坡脚挡墙为主,辅以外封地表水、深排地下水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后,监控量测数据表明采用综合处治方案治理该滑坡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杭金衢高速公路K103处滑坡体于2005年2月出现加速滑动迹象,滑坡体后缘及两侧均出现深长裂缝。为防止滑坡体失稳,随即采取了应急治理措施和永久治理措施。应急治理措施包括卸载、挡墙加固和在坡体上打锚索等。永久治理措施包括在滑坡中部设置抗滑桩,在滑坡项部修拦水坝,开挖排水隧洞等。对处治效果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各项处治措施完成3年后没有发现继续滑动的迹象,为以后类似的滑坡灾害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国道323线百色段K1542+670~+750滑坡治理工程为例,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对滑坡地带的岩土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采取防排水、削方减载,抗滑支挡、坡面防护的综合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某公路大型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平  王德富  胡敏 《公路》2012,(5):99-103
以贵州境在建杭瑞高速公路某大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及滑坡稳定性,提出了强支挡、削坡减载+抗滑桩及全削坡减载等3种滑坡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选削坡减载+抗滑桩方案。实践表明,削坡减载+抗滑桩方案是一种治理滑坡性价比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消除某弃土场形成的滑坡对附近天然气管线造成的安全隐患,对滑坡最不利横断面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结合该滑坡特点,研究并设计了治理方案:对滑坡体清方卸载,在天然气管道与滑坡体之间设计抗滑桩和抗滑挡墙,并对滑坡体进行截水排水的设计及坡面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
刘永红  程杰  屈希峰 《路基工程》2011,(5):187-190,193
针对瑞达水泥厂滑坡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滑坡的特征,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根据滑坡实际情况在滑坡后缘边坡部分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和锚杆挡墙,滑坡部分削坡卸载、局部分台,坡体上设置纵横截、排水沟,堰塞湖下游设置挡土坝等支挡工程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将结构动力学中的变截面剪切梁振动理论应用到地震诱发滑坡稳定性分析中,探讨了坡体横向地震反应、自振频率和振型方面的计算,结合工程算例,通过振型叠加的Duhamel积分法算出了坡体的振动变形和加速度,实现了对滑坡稳定性的时程分析计算,得到了滑坡体的最小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K107路堑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顺层滑坡,滑坡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坡顶建筑物的安全。对该滑坡体后侧土体采用微型桩群进行临时加固,避免继续发生牵引式滑坡,危及坡顶建筑物。对滑坡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地梁进行加固,避免边坡继续开挖时发生更深层的滑坡。坡体内地下水丰富,坡面渗水严重,在坡体内设置深层排水孔,排出坡体内的地下水。通过以上综合治理,该滑坡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坡顶建筑物的安全和公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非规则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勇勤  吕强 《中外公路》2002,22(5):13-16
介绍了边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以京珠高速公路耒宜段K244 400~800非规则滑坡为例,反分析了非规则滑坡体的整体稳定系数及其力学指标,更加明确了非规则三维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分析与二维稳定性分析的关系与差别。对于非规则滑坡体,二维稳定性分析由于结果的差异性,难以解释整体(二维稳定系数离散于三维稳定系数上下)稳定性,而三维稳定性分析可以有效地揭示出非规则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实践证明,运用滑坡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典型非规则滑坡稳定性分析是行之有效的,对其包含的整治等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翔  ;吕建伟 《路基工程》2014,(3):210-214
阐述了淳安县千岛湖大道K6+560~+700路段道路右侧滑坡类型,并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经过计算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工程实施后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滑坡体未出现变形,沥青路面没有发现裂缝、起拱的现象。对道路边坡滑坡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场工程勘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玉溪段)K119+740~+870段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该边坡安全系数为1.04,暴雨工况下安全系数为0.88.采用削坡+坡面排水+锚杆框格梁+坡脚挡墙防护方案后,暴雨工况下安全系数达到1.13,属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坡体发生失稳破坏是影响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的重要工程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掌握滑坡体的稳定安全状态,而传统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由于不能考虑滑坡体内部应力应变状态而与滑坡实际情况往往不符。文中提出的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将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相结合,通过弹簧单元模拟滑坡潜在滑动面和滑床间的接触摩擦问题,根据潜在滑动面上的应力计算滑坡体稳定安全系数,通过滑坡体内部拉应力分布阐释滑坡失稳机理和滑动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内部应力状态对滑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有限元极限平衡法计算的滑坡体稳定安全系数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川省纳黔高速公路K44+650~K44+850段左侧山体滑坡,介绍滑坡概况及其基本特征,分析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利用室内试验结果和反算的滑坡体参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并计算滑坡推力以及采用抗滑桩处治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滑坡计算参数合理,采用2排抗滑桩的处治方式得当,处治后滑坡稳定。  相似文献   

18.
邵吉线改建工程坡头段路堑滑坡为小型滑坡.由于岩体间的相对变形运动,坡体被8条深大裂缝切割为6个变形块体,各块体变形运动特征差异较大,其中变形体的主体部分为2号;可将滑坡体的变形破坏模式总结为分体式右旋滑动破坏;坡体的失稳是三面临空的斜坡形态、遇水软化及易风化的地层岩性、近似顺倾的地层结构、持续降水作用以及路堑开挖应力释放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构、锚杆格构、削坡处理、截排水、裂缝填埋、坡面植草相结合的复合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永宁高速公路A13标K106+270~+570右侧滑坡进行深部位移的监测,迅速查明滑坡的滑面深度及滑坡规模,验证了地质勘查查明的滑坡体滑面的深度,为该滑坡治理提供设计依据,同时通过对滑坡变形的监测,为施工的安全起到预警作用,确保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东省连州市省道114线(二期)公路K57 536—K57 620段路堑开挖后发生的大面积滑坡,分析滑动体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钢管桩及预应力锚杆的滑坡体处治方案,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滑坡分析与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