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禁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禁牌”初出炉时,由于严重的歧视性和不合理性,在摩托车行业内惨遭痛砭。然而“禁牌”行为带有强烈的长官意志和强权意味,任何激烈的言辞也难伤及毫发,人们在“屡战屡败”中从无望到绝望。可谓“撼山易,撼‘禁牌’难”!  相似文献   

2.
编辑先生: 看到贵刊今年第2期刊登的“炮轰‘禁牌’”一文后,很是过瘾,庆幸终于有人把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说穿了。其实,我对“禁牌”类规定早有抵触,苦于难以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字,故只好忍气吞声埋在心里,读到该文,也算出了一口气。我认为,对摩托车行业而言,“禁牌”事大,等于是对摩托车行业的变相封杀,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地方管理部门的无能。只是片面地认识问题,进而宣布对摩托车“禁牌”,无论哪个城市的理由都是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禁牌”一词让多少热爱摩托车的民众和从事摩托车产业的仁人志士们为之心寒,为之愤慨,同时也为之不解。数年前,在我们国家突然兴起了一股摩托车“禁牌”的风潮。先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后是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连一些县级城镇也争先效仿,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  相似文献   

4.
王立三 《摩托车》2005,(4):17-17
福建省闽侯的摩托车牌终于解禁了,犹如一声惊雷,在短期内,2000辆摩托车在闽侯市放牌被“抢空”,群众奔走相告。它宣告:城市禁牌、限牌不得人心,违背群众意志的事是不能长久的。城市禁牌、限牌给摩托车工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扩散到170多个城市禁牌、限牌,每年影响摩托车的销售  相似文献   

5.
前言:中国摩托车市场就是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是10年前对全国大市场进行划分的结果。在各大中城市以交通、形象、空气污染、安全等因素为由刮起的“禁摩”风席卷整个摩托车行业之后,中国摩托车市场的现实就是:摩托车销售主要在广阔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简称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6.
所谓“禁牌”,指的是许多城市以名目繁多的理由不给摩托车上牌照。此遭极毒,能有效地遏制摩托车消费,进而遏制摩托车的生产。而炮轰,非至登峰造极之时不能采取的激进行为。在此振臂喊出要炮轰“禁牌”,可见其事态之严峻,之紧迫,之刻不容缓。在中国,摩托车行业能以生存并小有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也算得上一桩“世界之最”。对摩托车,尽管市场基础良  相似文献   

7.
"禁牌"杂感     
近几年来,在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华大地上,刮起了一股对摩托车的“禁牌”旋风。2000年,在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不到一年,作为西部大开发前哨及中心城市的西安也于7月1日起施行“禁牌”。  相似文献   

8.
小范 《摩托车》2004,(3):57
摩托车真正成为一种挑战自我与运动极限的锋利武器后,它也逐渐地成为火光与闪电一样引人注目的传奇。城市纷纷限牌、禁牌,导致摩托车在大中城市的销售遇到一定困难。还好,有广阔的农村天地接纳着如潮水一般奔涌的车流。在这里,我无意去争辩什么,或者改变什么,更多的就在于去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禁牌”已成近年来业内的热门话题,它给摩托车行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冲击,并且差一点断送了我最爱的选择(我在《摩托车信息》2001年第6期“艰辛摩托梦”一文中已述及此事)。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禁牌”声,摩托车行业真的会被窒息或剿灭吗?我急迫地想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真是天遂人愿,最近,母亲参加一个考察组赴东南沿海学  相似文献   

10.
近来,很多中小城市为了搞“畅通工程”,以摩托车“影响城市形象”为名,对摩托车大发禁令。闻之,甚是惊诧。摩托车在中小城市到底是该禁还是不该禁,并非玩于股掌间般简单,得看一看摩托车对中小城市的经济建设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笔者不赞同禁,举证几点: 首先,我国中小城市至今还需要作为交通工具的摩托车。目前我国依然是一个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城市以及周边的乡村还可以用“落后”两个字来概括,其交通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摩托车作为代步的交通工具,可以弥补政府在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华汽摩配》2004,(2):24-24
由于我国多数大中城市“禁摩”和“限摩”,摩托车消费的“主战场”也因此转移到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广大农村市场等。原有的消费市场大大萎缩,新的市场亟待开发与扩展。摩托车消费市场消费观念和行为逐步摆脱陈旧、盲目和躁动,越来越趋于理性、成熟和现代,买车的诉求从简单走向复合,关注的因素由单一转为多元,卖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突破一些大中城市对摩托车实施“禁牌”、“限牌”的包围和封杀,更好地在“入世”后与国际市场接轨,建设集团高度重视产品的环保功能。今年一季度,建设集团先后有9款车型通过了北京市环保局极其严格的技术检测,达到北京市最新排放标准(比欧Ⅱ标准还严格),获准在京销售。在此基础上,建设集团再接再厉,最近又成功地开发出环保性能更为优越的JS125-14、JS125-17两款新车。  相似文献   

13.
吾心善良。原本以为,随着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WTO的基本精神便能在各种经济层面顺利落实,部分城市对摩托车实施“禁牌”这有悖于WTO基本精神的政府行为必将改弦更张,城市“禁牌”时日不多,气数快尽。然则,吾到底大错而特错,因为时到今日,WTO基本精神不但没使蔓延各地的“禁牌”行为有所收敛,倒还肆无忌惮起来。忧虑平添,愁思无限。最令人刻骨铭心的痛是:今年1月7日,号称中国摩托城的南宁市竟然也推出了“禁牌”措施,对摩托车痛下杀手。面对此遭,人们不能不有这样的感慨,城市摩托车市场的“最后一块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半年,我国摩托车行业在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继续禁牌、假冒伪劣泛滥、无序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生产摩托车570多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2%,同时销售也比去年同期增长14.80%。这表明,我国摩托车现实市场坚挺,潜在市场更为庞大。我国幅员辽阔,公路四通八达,有近13亿人口,其中农民占9亿多。而9亿多农民的拥有量,还不足2000万辆,平均每千人占有量不足22辆,仅仅是城市人均拥有量的29%左右。近年城市摩托  相似文献   

15.
施善昌 《摩托车》2004,(11):11-12
城市禁止摩托车上牌照,看似影响了摩托车的生产、供应、销售,对摩托车行业的发展颇为不利。其实,由于禁摩的同时,也禁掉了摩托车作为个人交通工具这一主要功能,所以,因禁摩而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摩托车的使用者——最大多数的改革开放受益者。这也是我们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中讨论因“禁摩”而引发的种种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新闻社2002年1月12日消息,被人称为“骑在摩托车背上的南宁市”,在1月7日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后宣布:从10日零时起,不再允许摩托车入户。这就是说,“摩托城”南宁开始了强力“禁牌”,后果将是,此次“禁牌”如能如期实现预定目标,十年后南宁市将少凶摩托车踪迹。南宁市对摩托车“从英雄到狗熊”的转变似乎来得太突然,并且很不是时候。人们不能不注意到,南宁市  相似文献   

17.
谜面曰:“任我污染任我走,只因有牌身份优,交警吸我污浊气,股股烟尘路人愁”,谜底请在文章里找。我是一名摩托车爱好者,对实行“禁牌”政策的城市中摩托车的命运很是关注,并以我所居住的沈阳市为例对“禁牌”政策谈些看法。现在沈阳市拥有摩托车正式牌照并有市内通行牌照的数万辆摩托车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黄洪福 《摩托车》2003,(8):24-25
随着中国加入WTO,轿车的降价、经济型轿车的崛起以及媒体连篇累牍的宣传,似乎标志着中国家庭的私家轿车时代已经到来。而各大城市对摩托车的禁牌,又好象暗示着摩托车辉煌时代的结束。其实,轿车和摩托车各有优势,各有其发展的空间,轿车并不能完全取代摩托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农业人口多的现状更提醒着人们:中国轿车的发展不可能完全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轿车普及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摩托车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有发展空间并不等于就能完全变成现实,国内摩托车厂家只有了解不同层次购买者的需求,并开发出相应产品,才会有摩托车行业的兴旺发达,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自90年代至今,不过10年时间,我国摩托车工业便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风雨”历程。1993年我国摩托车产量达335万辆,首次超过日本,荣登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宝座。此后产量逐年飚升,至1997年一举突破1000万辆大关。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近年来的摩托车市场却徘徊不前,滞重走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我国各大中城市以遏制摩托车污染和交通事故为由,相继上演摩托车“禁牌”大戏,而且愈演愈烈,限时限速限区域行驶,使摩托市场已日趋萎缩,  相似文献   

20.
浙江摩托车厂是温岭市大型国有龙头企业,已形成年生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现已跻身全国行业前10强的行列。该企业生产的“钱江”牌系列摩托车,曾在全国摩托车质量评比中多次获奖,今年又获“’95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