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半挂汽车的制动力合理分配为基础,对目前液压制动半挂汽车常用的管路布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半挂汽车制动管路中设置辐射式比例阀进行压力调节,实现制动力固定分配比的半挂汽车的最佳车轴抱死顺序。通过各轴制动力分配比导出了管路系统和辐射式比例阀的特性参数式,并较详细地论述了调节系统的其他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现代轿车和轻型货车为保证合理的制动力分配,一般都采用制动力调节装置。例如日本“丰田之花”(TOYOACE RY30L—JDP)型1.25吨双排座客货车就在其真空增力液压制动双管路系统的后制动管路中设有一个惯性比例阀。这种双管路布置为常见的Ⅱ型,最为简单,也可与鼓式制动器配合使用。在采用惯性比例阀后,由于其在不同轴荷和减速度下都具有规定的前后轮制动压力比,故可满足车辆所需的制动平衡曲线的要求。根据这个分配曲线确定惯性比例阀的设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某轻型载货汽车理想制动压力分配和制动力调节装置调压特性,提出了在轻型货车上安装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即通过感应载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使其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车辆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可使该轻型货车的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感载比例阀能改变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使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并有足够的制动减速度、文章介绍了汽车液压感载比例阀的原理、输入压力和输出压力的比例关系,阐述了变比值制动力分配汽车的利用附着系数和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表明虽然该方法比固定比值制动力分配汽车的计算分析方法复杂,但利用该计算方法得到的带比例阀汽车的利用附着系数完全满足M1类车辆的制动法规的要求,并且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与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曲线完全吻合,指出使用该计算方法匹配感载比例阀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5.
某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M1类车辆空、满载制动力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以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实际应用的两段不同斜率制动力分配线之间面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同时保证满载状况时的制动效率不小于75%,优化设计了某微型客车变比值的制动力分配曲线.考虑制动器推出压耗,建立了各轴制动力与管路液压的转化公式,由优化后的变比值制动力分配线确定了液压比例阀的特性曲线.对制动力分配曲线优化前、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进行的对比计算表明,优化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利用XBT24007-89标准中的相应条款,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双轴汽车的制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国产双轴汽车上安装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是改善微、轻、中型汽车制动稳定性的较好方案。此外,还在轻型越野汽车上安装了惯性比例阀(DSPV)进行了对比试验,得与理论分析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惯性比例阀(Decelevation SencingProportioning Valve,缩写为DSPY)是日本五十铃N系列(NHR,NKR)轻型车制动系统配件,属感载比例阀类。轻型汽车行驶速度较高,在紧急制动时经常出现“甩尾”现象,特别是雨雪天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其原因主要是前、后轮制动力分配不协调。五十铃惯性比例阀并非如通常一样以后悬挂挠度来感载,而是通过对减速度敏感的  相似文献   

8.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前后桥制动力分配的电子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技术替代传统的比例阀来控制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前后桥制动力分配,不仅省去了比例阀,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其控制更加精确,因而可在保证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同时使后轮获得更好的制动效能。特别是当车辆配有ABS系统时,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就可实现这个功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要求,提出了该类型电动汽车的液压复合制动系统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匹配原则,分析了后轮轮毂电机特性对液压复合制动系统设计的影响.以满足理想制动力分配为目标,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方法对该液压复合制动系统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匹配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不同循环工况、整车质量及电机外特性情况下评估了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0.
舒红 《汽车运输》1999,25(11):32-35
双轴货车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直接影响整车制动性能的优劣,本文将ECE制动法规转换为制动力分配界限图,以此为基础,对装备感载比例阀的货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这种方法能使汽车在保持良好的制动稳定性能的条件下,获得满意的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1.
在进口的某些汽车的制动系中,有一种调节前后轮制动力的装置,称为感载比例阀。其作用是根据后轴负荷及重量转移所造成的后钢板弹簧的变形量以控制向后制动分泵的输出气(油)压,使前、后制动力之比能接近前、后轮附着重量之比,从而改善汽车的制动稳定性,避免和减少甩尾现象。  相似文献   

12.
面向智能车设计了一款并联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并针对智能车在紧急制动时易失稳的问题,基于车辆制动时的载荷转移特性,提出一种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根据车辆在制动时前、后轴载荷转移量调节前、后轴车轮制动力,并将此时前、后轴车轮制动力矩作为基准制动力矩,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PID算法设计附加制动力矩控制器,以此调节各车轮的制动力。最后搭建模型并与PID控制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车辆紧急制动工况下,提出的附加制动力矩融合控制器可以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并显著提高车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将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中前制动器改为盘式制动器,对采用不同配置制动系统的整车进行路试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制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在该制动系统中加装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来调整前、后轮制动器的输入压力,并对改进设计后的整车制动性能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轻型货车制动力分配更加合理,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同步附着系数对汽车制动力分配特性的影响。以提高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为目标,并参照EEC法规,给出了装有制动力调节装置的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优化设计方法。以BJ121型汽车为例,对同步附着系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电子液压制动安全性能,本文中对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研究ECE R13制动法规对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影响,然后对电子液压制动安全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电子液压制动中电机泵的作用频次与制动需液量成正比;输出相同的制动力矩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后轮制动器比单独使用前轮制动器需要更少的制动液体积;在低于某一制动强度时,共同使用前后轴制动器时制动需液量大于单独使用前轴制动器;利用单侧车轮的进/出液阀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器实施制动,可以降低高速电磁阀的使用频次。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基于安全特性的电子液压制动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改进方法,并进行NYCC循环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电机泵和前轴进/出液阀的作用频次约降低50%,而后轴进/出液阀的使用频次降低9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汽车列车理想制动力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了制动时半挂车汽车列车和全挂车汽车列车产生折叠现象和甩尾(摆动)现象的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式.通过这些方程式,发现了折叠和甩尾现象的性质及运动规律,并由此得到影响汽车列车制动稳定性的结构因素和使用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为了得到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应使汽车列车各轴的制动力与其轴荷成正比;在制动力不能自动调节的汽车列车上,应合理地分配列车各轴的制动力;制动时应使列车具有最佳的车轮“抱死”顺序以及制动力“建立”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17.
由航空航天部秦峰航空液压公司开发研制的“DSPV”汽车惯性比例阀在古城西安通过了由航空航天部陕西航空工业局和陕西省汽车工业管理办公室联合组织的新产品国产化鉴定。该成果填补了我国汽车制动系统先进部件的一项空白。“DSPV”汽车惯性比例阀是引进日本五十铃全套技术、经销化、吸收研制而成。它用于轻型汽车制动系统中,属感载阀类。它不是常规靠后悬架挠度来感载,而是通过对减速度敏感的惯性钢球来感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微型、普通、中级、高级轿车,两用车和面包车,以及部分的载货汽车的液压制动系统装置中,均在后管路中设有分配、调节前后桥车轮制动器的液压力的比例阀。其功用是:汽车在行驶中,特别是在高速行驶中使用制动器时,汽车的载质量因速度而产生前移(即重心前移),前、后车轮所承受的载荷也发生质变,此时前、后车轮间的制动效应将出现非理想的不平衡,进而造成可能出现如车  相似文献   

19.
影响汽车制动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工况下汽车的俯仰振动,而汽车制动俯仰受到悬架与制动力的影响。文章通过MATLAB软件建立汽车制动俯仰模型,模拟制动输入下的车辆输出,并对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找到俯仰角与制动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在保证制动性能的前提下减小制动力以减小俯仰振动。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将制动俯仰分成三个时期,在制动前、中期,调节制动力分配系数,以减小俯仰角,在制动后期通过设计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无线时间状态调节器,找到一种制动力的调节方法,优化汽车俯仰角,消除制动回弹现象,提高汽车在制动工况下的舒适性,使本论文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汽车制动性能,现代轿车的制动系的发展现状是制器盘式化,制动间隙自调化,液压管路双回路化,真空助力化,制动力自动调节化及安全报警自动化等。在诸多工制动器中,浮钳盘式制动器得以广泛应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