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驾驶模拟技术在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驾驶模拟器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代表性科研型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驾驶模拟器的自由度、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以“人-车-路-环境-事故”为主线,从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道路与交通设计、车辆驾驶环境以及道路行车事故研究5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驾驶模拟技术在国内外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用展望。在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方面,重点研究了运用驾驶行为特性开展分心驾驶行为和疲劳驾驶行为的识别;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综述了运用驾驶行为开展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技术和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评价研究;在道路与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道路几何和标志标线等的设计评价;在车辆驾驶环境方面,综述了不良气象、路侧景观和交通冲突等驾驶环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在道路行车事故研究方面,总结了道路行车事故再现和事故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此外,对驾驶模拟技术进行了应用展望,主要包括特殊人群的驾驶行为特性、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测试及验证、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行车安全问题。对未来应对驾驶模拟器的有效性评价、不适性以及二次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树林 《驾驶园》2009,(7):78-79
驾驶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养成的不良习惯自然就成了不良驾驶行为了。一些不好的驾驶行为对安全不利,甚至会危及生命。以下10种驾驶行为就万万要不得:  相似文献   

3.
驾驶分心行为对驾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对驾驶分心行为的定义、来源、影响因素、心的检测,研究实验方法以及缓解应对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驾驶行为的研究,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国内外驾驶行为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而从应用层面上介绍了各种干预因素(分车载设备因素和非车载设备因素2类)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由于目前利用驾驶模拟器研究干预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存在行为分析单一化、缺乏系统性的缺陷,据此提出了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层级式驾驶行为安全模型,根据驾驶环境的复杂度及驾驶员涉及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将驾驶行为按低、中、高3个风险层级分类,分别为基本车辆控制行为、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动态决策行为以及在紧急交通状况中的避祸行为.利用该模型可以对干预因素影响下的驾驶行为安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5.
由于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极大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近年来,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分析能有效改善驾驶员的不良行为,对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查找和整理文献,基于车联网技术,就驾驶行为的相关概述、驾驶行为的影响因子、驾驶行为的数据采集和存储、驾驶事件的识别指标、驾驶事件的识别方法、驾驶行为的分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可分为冒险型、稳定型、焦虑型、愤怒型,其中稳定型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极小,其它三种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继三菱翼神Driving School安全驾训营在上海、成都盛大开营后,2011年11月17日,三菱翼神安全驾训营在北京金港赛道如期开营。来自日本的专业教练们亲临现场就安全驾驶姿势、驾驶技巧、危险行为规避等涉及安全驾驶的各项细节进行深入、细致地培训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高速发展与追求高效的当今社会,保证货运车辆行驶安全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前给出提示预警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组成货运车辆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司机驾驶行为预警系统DMS的组成以及关键技术。其次,定义主动安全预警系统能够预警的危险类型;通过整合ADAS、DMS系统获取的数据及视频结合主动安全预警算法,最终生成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等级提醒驾驶员改正危险驾驶行为。最后阐述对货运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的价值总结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谈驾驶员安全驾驶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连庆 《驾驶园》2009,(8):40-41
安全教育始终是车队管理的重要一环,然而仅仅让驾驶员们了解安全驾驶的常识——知道“应该怎么做”却远远不够.因为“知道”如何安全驾驶和“做到”安全驾驶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差距。往往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之后,都知道了什么是安全驾驶,也知道怎样做是安全的。但是,到了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依然故习难改,老路重走。而习惯是连接“知道”与“做到”之间的桥梁。只有让驾驶员们将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更进一步变成习惯性的下意识行为,才能从行动上确保安全驾驶。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网联环境下重型车驾驶人驾驶安全绩效评价在指标多样性、模型可靠性、评价完整性和结果可溯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的重型车驾驶人驾驶安全绩效评价框架,包括驾驶行为指标提取方法、包含零值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基于效率前沿分析的驾驶安全绩效提升方案。基于网联环境下重型车自然驾驶数据特征,提取6个行程级的危险驾驶行为指标作为模型输入项,包括:表征激进驾驶的超速行为、急加速行为和急减速行为;表征分心驾驶和疲劳驾驶的打哈欠行为、使用手机行为和吸烟行为。表征驾驶风险暴露因素的行驶时间和行驶里程作为模型输出项。将每个驾驶人视为独立的决策单元,构建3种驾驶绩效评价模型,分别从激进驾驶、分心和疲劳驾驶以及综合驾驶风险3个维度对驾驶绩效进行评价。进一步利用效率前沿分析准确识别低绩效驾驶人,并量化其达到最佳驾驶绩效所需提升的驾驶行为指标。将该框架应用于南京某重型车车队的34名驾驶人,使用连续3个月的网联数据开展驾驶绩效评价。结果表明:该框架能够准确计算驾驶绩效得分,不同驾驶绩效等级驾驶人之间的驾驶行为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超速行为和打哈欠行为是影响驾驶绩效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针对低绩效...  相似文献   

10.
行为决策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行为决策系统决定了自动驾驶车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文章基于行车效率与行车安全对高速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决策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能效函数与动态子区域监测系统,实时计算本车道与相邻车道的行车能效值以及本车与周边车辆的碰撞风险,并基于此确定最优驾驶策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动驾驶车辆的行车效率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对于道路交通系统运行安全与效率,驾驶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相关研究中多将驾驶行为分为认知过程、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学习过程.针对驾驶执行过程的研究是驾驶行为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从研究基础与研究方法2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动作捕捉等先进传感器装置的发展,提出基于所采数据的驾驶动作参数、动作配合等数据分析方法,用于对驾驶执行过程进行量化研究.总结了驾驶执行过程的研究意义,并对其在生态驾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非合作博弈竞争威胁风险度(CTRD),提出了在风险驾驶场景中的智能驾驶决策及执行算法系统。基于实时采集的博弈双方直接和间接信息,进行浅层和深层分析,计算每次竞争行为的CTRD,并在持续高频的连续博弈场景中对博弈威胁风险水平(CTRL)综合度量分类,以此建立驾驶员行为风险评估模型并标签化处理。此方法可描述具备较强相关性和行为逻辑的交互竞争,通过理性妥协以避免攻击性鲁莽驾驶行为造成的碰撞事故,在保障系统对危险驾驶场景及行为做出安全决策基础上提高通行效率。实验采用3 000多组实际道路的切入数据,对其中涉及博弈竞争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连续交互非合作博弈回合中,面对竞争威胁挑战,基于CTRD的驾驶策略预测与驾驶员实际行动呈相关性分布,标签化的CTRL对实际博弈行为预测符合度为94%。  相似文献   

13.
为稳步增强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驾驶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应急应变能力之外,还需要做好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文章以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作出研究对象,在明确不安全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影响汽车驾驶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旨在引导驾驶人员形成安全行为,以不断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车路协同安全应用的相关技术是否会影响驾驶人的感知、判断、操作等驾驶行为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通过对国内外车路协同技术的当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的变化,从而得出在车路协同安全应用技术全面推广之前,应充分评估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人行为,以及驾驶安全可靠性的影响,特别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工作记忆的测量范式、研究方法入手,总结工作记忆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梳理了国内外工作记忆与驾驶行为关系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与工作记忆容量低的驾驶员相比,工作记忆容量高的驾驶员,在一定的认知任务下,驾驶稳定性更好。此外,文章预估了工作记忆在驾驶行为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从工作记忆量化及工作记忆训练的角度上为驾驶行为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车载信息系统可向驾驶人提供丰富信息,从而影响驾驶行为,提高道路交通系统运行安全效率.但目前车载信息发布形式与内容并不完善,对驾驶行为控制作用差.为了提高驾驶安全水平,从驾驶人驾驶行为的信息调节特性人手,分析了车载信息不同表达方式及其对驾驶行为控制作用,并探讨将信息进程与驾驶行为进程交互融合.从信息调度的角度,分析车载信息调度形式、参数及可调度的信息集合,分析调度过程,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信息调度实现驾驶行为控制,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载信息系统通过发布车载信息影响驾驶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驾驶行为控制目的.针对驾驶人的多感官复合感知特性,将信息进程与行为进程相互融合,采用多种形式的信息调度,能够有效提高其对驾驶行为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云  石京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2):114-119
研究北京市驾驶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曼彻斯特驾驶行为问卷进行修订,考虑多种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对135名北京市汽车驾驶者进行问卷调查。经因子分析,得到5个驾驶行为因子分别是"错误"、"失误"、"非故意违规"、"故意违规"和"过激行为",符合预期的因子结构。对驾驶行为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驾驶行为紧密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驾驶者的自我评价和态度,如驾驶者对自己是否易受情绪影响的评价和对交通法规的态度等。驾驶培训经历,包括驾驶培训的地点和驾驶培训的时间跨度,也对驾驶行为存在一定影响。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与西方男家相比,中国汽车化历史较短,驾驶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驾驶人作为人-车-路-环境复杂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在交通安全中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聚焦驾驶人熟悉程度这一因素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驾驶人熟悉程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及其影响安全驾驶的机理等相关研究及成果。首先,基于驾驶人熟悉程度的距离维度和频率维度识别标准,分析了驾驶人对道路、环境及车辆的熟悉程度与其发生交通事故概率的关联性;其次,从驾驶人控制行为、路径选择行为及视觉行为等角度归纳了驾驶人熟悉程度影响其安全驾驶的机理;最后,就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进一步标准化驾驶人熟悉程度指标的方法,为驾驶安全程度评价及提高交通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已有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及机理研究中尚不明朗的问题,后续研究需从认知心理学方面探究因道路、环境、车辆等驾驶人熟悉程度影响其安全驾驶的机理,进一步将视觉特征指标与生理指标结合以量化驾驶人熟悉程度,将此纳入到道路选择模型中。同时,从生理指标角度客观衡量驾驶人熟悉程度对其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这些为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交通安全及车辆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微观交通仿真在交通系统分析和管理方面是1种安全、有效的工具。在交通微观仿真中,用变换车道表现驾驶员行为是1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然而,以往的许多换车道模型并没有考虑驾驶员行为的不确定性和认知性。文中利用模糊推理来表现这种不确定性和认知性,从而使换车道行为更加符合现实。通过实际观察数据与模糊推理的微观仿真模拟的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紧扣道路交通安全中“人”的因素,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综合国内外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技术手段研究进展,设置了五大研究专题,分别为: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评估与综合提升对策体系、驾驶人培训考试改进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不同受众交通安全科普教育技术与教品研发应用、新型交通安全科普教育核心系统及装备研发以及互动式交通安全科教基地构建与典型模式研究及示范.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全面提升交通行为安全性的对策体系与综合措施,研发了适于不同类型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宣教教品和装置,研究了改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内容与手段,建立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通安全宣教主题示范基地,开展宣教活动和驾驶培训考试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