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橡胶粉细度和掺量对橡胶沥青粘度和橡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油石比对橡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目数的增大,沥青粘度逐渐减小,而混合料动稳定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目数为60目时动稳定度最大;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多,沥青粘度和混合料动稳定度都逐渐增大,其中当掺量大于20%时两者随掺量的增长趋势减弱;随着油石比的增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逐渐降低,其中当油石比大于5.9时,动稳定度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路面因高温稳定性不足而引起的车辙、拥包等问题,以聚酯纤维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外掺剂,对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4.6%最佳沥青用量的标准车辙试验条件下,0.18%的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提高最大,约3812次/mm;控制0.18%的纤维掺量指标,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试件制备的最佳压实次数为14次,动稳定度达4320次/mm;在60~70℃温度范围内,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下降比重比素沥青混合料减少22%,聚酯纤维有效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沥青膜厚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60℃下的车辙试验分析AC—13及AC—20两种级配类型的混合料在沥青膜厚度不同时的抗剪性能,沥青膜厚度对混合料动稳定度、抗剪强度及稳定值GSI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沥青膜厚度的增加迅速降低,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沥青混合料稳定值GSI及抗剪强度受沥青膜厚度影响明显,稳定值与沥青膜厚度有较好的二次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沥青类型及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浸水残留稳定度与冻融劈裂强度与油石比的线性拟合函数关系,以及水稳性指标与油石比的二次函数关系,最后指出改性沥青和沥青用量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汶川地震建筑废弃物制备了AC-25型沥青混合料,并通过浸水残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和低温三点弯曲试验对其水稳定性能、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天然骨料沥青混合料相比,利用地震建筑废弃物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质量比较高;但其浸水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动稳定度、最大弯拉应变等性能指标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天然骨料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三种高模量剂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高模量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高模量剂的添加会提高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数值,提高混合料毛体积密度和稳定度,但对矿料的间隙率、饱和度和流值影响不规律.高模量剂的添加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及低温弯曲性能,对水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研究沥青膜有效厚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原材料进行了检测,然后按照工地施工级配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研究结果显示出:沥青膜有效厚度一旦增加,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就会降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纤维已成为一种提高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普遍手段,但绝大部分都是单一纤维,对于复合纤维情况少有研究。分析探讨了在SMA-13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矿物棉纤维和颗粒状木质素纤维后的高温稳定性。根据规范要求和马歇尔试验确定矿料级配,进一步得出混合料在不同纤维比例下的最佳油石比,通过车辙试验测出其在各自最佳油石比下的动稳定度,分析得出二者比例为1∶1时SMA-13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深入研究了聚酯纤维掺量和沥青用量分别对高RAP掺量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纤维本身的作用而言,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更多地是通过沥青膜厚度及自由沥青的多少来产生影响;纤维和沥青的合理比例是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及水稳定性能的最关键因素。相对而言,纤维自身的强度对沥青混合料低温及水稳定性能的影响非常有限,沥青含量超过最佳油石比时,沥青含量和沥青膜厚度的增加,不但不一定会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及水稳定性能,还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工程应用可行性,从原材料、制备工艺、最佳油石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综合评价了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EA-13马歇尔稳定度约是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2倍左右,最佳油石比高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约0.5%。EA-13的60℃车辙动稳定度超过30 000次/mm,-10℃下小梁弯曲破坏应变为2 775με,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与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在90%以上,温拌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将其应用于长大纵坡、桥面铺装等路段可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1.
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高温动态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布敦岩沥青(BRA)改性沥青高温动态流变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RA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随岩沥青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岩沥青掺量达到20%时,BRA改性沥青的PG分级要高于基质沥青一个温度等级;掺量达到40%时,BRA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接近于SBS改性沥青;车辙试验结果与车辙因子关系表明岩沥青掺量的增多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车辙因子适用于评价BRA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浸渍试验测定了不同粒径钢渣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提出了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确定方法, 采用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与沥青膜厚度对不同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评价, 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 从钢渣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方面分析了钢渣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钢渣等吸水性较大集料, 采用浸渍试验实测的有效相对密度较计算法得到的有效相对密度增大了1.5%, 更接近集料的实际有效相对密度, 因此, 采用浸渍试验确定的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更加合理; 随着钢渣掺量增大, 钢渣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逐渐提升, 当钢渣掺量为70%时, 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提高了12%, 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了13%;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随钢渣掺量增大而增大, 当钢渣掺量为70%时, 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增大了13%, 较厚的沥青膜可有效防止水分入侵, 并增大集料表面“结构沥青”含量, 从而提高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计算值为67μm, 由于其水稳定性与沥青膜厚度正相关, 故推荐基于水稳定性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为7μm; 钢渣呈超碱性, 表面多孔隙, 孔隙内部结构复杂, 增大了钢渣集料与沥青间有效接触面积, 并形成较好的机械咬合力, 提高了钢渣集料与沥青之间的黏结性, 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集料表面的洁净程度对集料与沥青粘附性的影响,含泥量越高,使得沥青膜与集料之间越难形成粘结力,从而致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降低。总结了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性的方法,提出使用消石灰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装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密级配的铺装材料,在应用于钢桥面铺装时,必须高度重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动态剪切试验的研究,分析了沥青用量、粗细集料含量、粉胶比等材料组成因素及结构厚度等结构因素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影响,并提出了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RAP中有效沥青膜厚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旧沥青混合料(RAP)中旧沥青存在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RAP有效沥青膜厚度的概念;通过再生混合料构成分析进行有效沥青公式推导,计算RAP中有效沥青含量;采用比表面积系数法计算RAP中有效沥青膜的厚度;通过分散活化处理RAP沥青表面,进一步提高RAP有效沥青膜厚度。研究发现:RAP混合料表面总沥青膜厚度为4.889μm,再生混合料、E再生混合料、F-E再生混合料中RAP有效沥青膜厚度分别为2.912,2.785,4.604μm,说明外加剂F-E对RAP混合料颗粒表面具有活化作用,提高了RAP表层有效沥青膜厚度。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吸附在填料表面形成薄膜对粗细集料产生粘附作用,由其形成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填料的技术指标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和水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7.
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研究沥青膜厚度与水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旋转压实仪成型5种沥青膜厚度的圆柱体试件,采用改进Lottman试验评价不同沥青膜厚度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膜厚度与改进Lottman试验结果相关性好,基于水稳定性优化设计的最佳沥青膜厚度为9~11μm。  相似文献   

18.
水泥用量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水泥掺量的变化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水稳定性、抗剪切性能及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泥既可作为优质的细集料,又是一种碱性水硬材料,能够与沥青反应生成黏度和强度更高的物质,因而能有效改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当水泥掺量由0增加到3%时,混合料的孔隙率降低了1.2%,残留强度比则增加了22.15%,养护7d后的动稳定度提高了65%左右,而作为黏结层时,与面层及基层的黏结力分别提高了0.88MPa和0.54MPa。  相似文献   

19.
在南方多雨地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与养护工程中,如何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以减少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措施是广大公路建设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文中针对广佛两地沥青混凝土集料的供应情况,立足实验分析与施丁实践,分析了提高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的工艺改进与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