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于我国早期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技术落后,许多公路边坡加固方案不合理,坡面防护不到位,进而导致运营期出现病害,其中挖方边坡失稳影响最为严重。路基设计质量关系到公路工程质量,边坡防护设计关系到公路工作整体质量,如何提升公路路基边坡设计质量值得研究。阐述公路路基边坡设计原则,重点分析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要点,从合理设计路基边坡防护方案等方面研究,为公路路基边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计算黄土高边坡稳定性时,常采用圆弧法来计算边坡的稳定性。传统的圆弧法计算边坡稳定性时并没有考虑到边坡平台宽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计算得出的安全系数与实际情况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本文建立黄土边坡破坏模型,研究得出了坡顶面坡率及层状黄土的台阶宽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公路边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土质路堑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稳定性,文章以广西桂三高速公路高架桥右侧某土质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分析模型,描述了土质路堑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渗流场演变规律,揭示了渗流作用下土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土体体积含水率随降雨入渗量的不断累积而逐渐增加;受渗流演变规律的影响,塑性区在边坡内部形成,并随降雨历时的增加,逐渐向边坡内部拓展;研究历时内,边坡安全系数从1.56减小到了1.12,边坡的稳定性受降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边坡,因主观原因准许不能准确地把握滑动面及坡体的实际变形状态,不利于边坡稳定性设计。本文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作为分析平台,采用强度折减法,建立坡体安全系数与失稳机理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元模型。该模以迭代计算不收敛作为边坡失稳判断依据,分析坡体初始设计的稳定性。通过改变坡体设计方案,来提高坡体整体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通过分层降低设计坡比,可实现提高坡体的安全系数,但是提高效果有限;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有限元数值迭代不收敛判决有助于坡体稳定性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山区公路高边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加强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包含生态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的高边坡坡面防护技术,总结了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杆的主动边坡加固技术,对其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方便工程使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广西某山区高速公路K271+250~K271+410段右侧高边坡为例,对山区土质边坡滑塌成因进行分析并优化治理方案。该边坡土质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红黏土,坡体饱水后具备膨胀及软化潜势,现浇拱形骨架及浆砌片石护面墙施作后仍无法有效稳固坡面,通过进一步勘察分析和方案优化,提出钢花管格子梁防护方案,固坡效果显著,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路堑边坡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防护治理措施对于保障边坡的强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有助于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营。概述公路路堑边坡防护与治理的重要性,分析公路路堑边坡常见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据此对路堑边坡常用的防护治理技术进行梳理和研究,以便为公路工程各方建设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加大了水利、公路、铁路等基础工程建设的投入,这些基础工程建设的实施,伴随出现了大量的施工开挖,造成大量的裸露土质边坡和岩石边坡,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和应力状态,使得一些边坡的稳定性发生了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山区道路路基碎裂岩边坡稳定性问题,为研究坡体碎裂岩饱水后强度劣化特性,依托某城市道路工程K2+260~K2+360路基右侧高边坡工程,采用超声波回弹综合法进行碎裂砂岩现场选样,应用电液三轴伺服试验系统,分别开展碎裂砂岩岩样在自然状态及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变形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岩样饱水后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下降了31.12%和28.98%,说明其属水敏性岩石;岩样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均出现多个峰值点及多次应力下降,曲线产生突跳,说明岩样节理裂隙发育导致结构不均匀。开挖卸荷过程中如果防护不及时,坡体内应力可能会沿某个软弱面集中形成优势面,从而导致坡体失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贺州至巴马公路金秀连接线的某高边坡支挡工程为例,利用Midas GTS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该边坡在锚杆格构梁与抗滑桩联合支护下边坡的稳定性,并针对锚杆格构梁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边坡支护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完成全部支护后的边坡的安全系数为1.92,较原始边坡提高了24.6%,说明锚杆格构梁与抗滑桩联合支护方案对该边坡的加固效果明显;(2)格构梁截面尺寸对抗滑桩最大弯矩的影响较大,对坡面位移的影响较小,当格构梁截面边长为0.40 m时,边坡安全系数最大,边坡的稳定性最高;(3)当锚杆长度<12 m时,坡面位移较大,抗滑桩弯矩较小,边坡安全系数较低,故锚杆长度应≥12 m;(4)随着锚杆安设角度的增大,边坡稳定性先升高再降低,当锚杆安设角度为10°时边坡的安全系数最大、稳定性最高,当锚杆安设角度>25°时边坡的安全系数迅速减小、稳定性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公路路基建设水平,文章从干土溅散、泥浆溅散、层状侵蚀等方面分析了路基边坡冲刷机理,提出一种新型纤维加筋土固坡技术.以抗剪强度和渗透系数为评价指标,开展室内剪切试验、变水头试验、电镜扫描试验,研究了加固土抗冲刷性能,并依托某公路路基边坡,探讨了降雨对加固土径流强度和产沙量的影响规律及加固土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提升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边坡冲刷稳定性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文章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坡面冲刷进行分级模糊综合评判,为边坡坡面冲刷稳定性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路建设工程是线性建设项目,对原地形地貌存在巨大扰动,破坏了原路域的生态环境,于是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就日显重要。本文是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国内外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技术的综述,系统阐述各国对该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和技术特点,最后对3种当今常用公路工程坡面及场地植被的恢复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省某公路望谟河大桥为实例,分析库水位升降作用桥梁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利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和Seep模块,结合桥梁现场勘察及拟建水库运营等资料,分析库水位升降作用下的桥梁岸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库水位升降与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共同影响桥梁岸坡的稳定性;库水位下降过程中,岸坡稳定性系数降低,对岸坡稳定性不利,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岸坡稳定性系数增大,短时间内利于岸坡稳定,但在水库运营周期内,桥梁建设将考虑库水位升降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边坡客土喷播绿化防护技术施工的应用,总结出公路建设中岩石边坡开挖创面的植被恢复技术能起到稳定边坡、恢复坡面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景观的作用.为今后生物防护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云南某高速公路深挖路堑边坡因开挖扰动和连续高强度降雨入渗引起滑坡为例,通过临时加固坡顶电塔、滑坡原因分析和多方案比选论证,选取典型断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与治理设计,采用清方卸荷、坡体锚固、抗滑桩加固及封闭排水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可为同类公路边坡滑塌病害处治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广西桂林至三江段K44+682~K44+872段左侧滑坡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卸载放坡+坡体锚固"处治方案,并针对该处治方案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卸载放坡+坡体锚固"的处治方案,能够有效保证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查明桥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强度折减法(SRM)理论,运用Midas GTS、0计算软件构建岸坡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岸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外部荷载作用下岸坡结构面发育特征及主塔下部隐伏岩溶对桥梁主塔变形的影响,针对该岩溶病害提出处治措施,并评价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岸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稳定性均满足边坡安全控制标准;桥梁主塔已避开结构面发育带;主塔采用桩基穿越隐伏岩溶后岩土体变形满足特大桥变形控制要求。相关岸坡分析、评价思路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高边坡路堑边坡防护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文章采用现场监测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与评价。分析监测结果得出,高边坡施工前期位移变化速度快、位移量大,后期逐步趋于稳定;土压力在防护后迅速下降并达到稳定状态,虽然受到了降雨条件的影响,但边坡坡体总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防护结构设计合理,但在雨季仍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公路的路线设计是公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公路路线设计合理,不仅可以使行车顺畅,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减少因选线不合理导致的路基深挖高填,节省土石方量,从而减少公路工程的造价。公路路线受到自然地理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工程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影响,尤其受到公路所经过路段地质结构的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选线时,需做好地质勘察工作,确定该路段存在的地质隐患与灾害,为公路路线的设计提供指导,对选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