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工格室+碎石桩处治软土路基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土工格室 碎石桩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地基处治技术的承载机理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工程,以振动沉管碎石桩 土工格室为例,探讨了处治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土工格室垫层与碎石桩复合地基共同工作构成荷载传递和支撑体系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特点,建立了考虑格室体水平加筋作用的土工格室 碎石桩双向复合地基的简化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一便于工程应用的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京珠高速公路临长段地基处治实践。理论分析及实际工程实践表明,土工格室 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软土地基可充分发挥碎石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及土工格室的水平加筋特性,两者共同工作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王新征 《路基工程》2010,(2):144-146
针对桥头跳车现象,介绍了用柔性搭板处治桥头跳车的方法。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明显分散局部荷载,减小路基的沉降,同时,能较好地协调桥台和路堤的沉降差,防治桥头跳车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桥头跳车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华明 《中外公路》2004,24(2):54-57
该文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危害及原因,论述了简支梁桥桥头软土地基采用粉喷桩、土工格栅与级配碎石复合地基、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桥头搭板刚柔过渡等综合治理桥头跳车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路桥头跳车现象,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由土工格室加筋构成的柔性搭板处治桥头跳车进行了技术研究。通过分析路基填料类型,土工格室柔性搭板长度、土工格室高度、土工格室搭板层数及竖向间距等因素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得出了较有意义的设计参数,从而优化了设计并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我国高等级公路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病害严重的现状,提出由土工格室构成的楔型柔性搭板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了楔型柔性搭板在处治黄土地区桥头跳车的作用性状,探讨出柔性搭板在黄土地基条件下的合理布置,给出楔型柔性搭板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土软基具有饱和度高、强度低、无湿陷性的特征。本文在归纳总结水泥搅拌桩分类与特点的基础上,以甘肃省兰州至海石湾高速公路黄土软基路段的处治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土工格室加筋配合水泥搅拌桩综合处治技术在软基路段的应用。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得出地基土层未达到极限状态,试验结果理想,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在同类地区进行地基工程的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桥头不均匀沉降是沿海海相软土地区公路普遍存在的病害。刚性的桥梁基础与柔性的路基之间存在沉降差异,如何使这两者可以舒缓、平顺的过渡,减少车辆通过时的跳跃是处治这一问题的核心。以浙江省台州市沿海地区某桥桥头不均匀沉降处置为案例,通过桥台路基过渡段沉降曲线计算,提出基于路线纵坡线形理论的PC管桩桩长的反曲线设计理念。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桩-土混合桥头地基处置分析模型,进行了基于反曲线理念的PC管桩桩长计算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曲线理念设计的PC管桩桩长处治桥头过渡段能有效改善沉降后的桥头纵坡线型,减少跳车现象。这对沿海软土地区的该类桥头不均匀沉降问题的解决方案与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文将试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将土工格室结构应用于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环城路一期工程软土地基的路基工程中,不但节约了工程造价,而且缩短了施工工期,是土工格室在软土地基应用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9.
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地基处理方法的处治技术及其特点,在分别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和土工格室加筋体工作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简要总结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试验研究、数值分析及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危害高等级公路运营过程中,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从路桥结合部之间地基与基础沉降的差异性,采用材料的差异性,施工程序的差异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通过对各种不同情况下,软土地基的处治及台后路堤填料的改革,通过采用桥头搭板及延长工艺,对路桥过渡段达到刚柔过渡的处治等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地减轻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