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文祥 《专用汽车》2010,(11):39-39
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谢建浩也许是首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暨第一届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大会上最忙碌的人之一,他不仅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和探讨会,还要在现场接待客户,同时还要应付多家媒体的采访。不过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因为他带到无锡的是他最推崇的产品。在百忙之中,谢建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谈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专用汽车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07,(51):15
近日,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汽车零部件采购高层和供应商论坛--克莱斯勒专场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与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CIAPE)同期举行,来自250多家中国汽车配件供应商的550位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3.
近日,知名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博格华纳在2011年中国国家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馆中亮相。为观众展示了电动车时代在传动系统方面及发动系统方面的解决方案如:电子驱动桥(eGearDrive)、电子水泵(ATCP)、电动车空调电加热器(High—Voltage PTC AIR Heater)。  相似文献   

4.
最美中国车     
《时代汽车》2013,(9):92-93
日前,适值“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在京举办之际,天佑摄影俱乐部(天佑摄影网)携手展会主办方联合举办了“最美中国车”主题摄影大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是国内唯一专门展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展会,今年是第四届,以往历届展会都得到了国内自主汽车企业的重点支持,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奇瑞、金龙、常降等汽车企业都参加了本届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  相似文献   

5.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06,(38):38-38
“2006汽车测试及质量监控博览会(中国)”日前在上海举行。作为国内首次举行的专注于汽车测试设备及技术的专业展览.此次展会吸引了诸多全球汽车测试领域的知名企业。为期3天的展会.成了展示最新测试技术的舞台.也为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汽车测试设备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6.
商用车资讯     
《时代汽车》2010,(12):86-87
宇通亮相绿博会 2010年11月24日-27日,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作为当前中国新能源领域最高规格、最高级别的盛会,有资格(机会)出席此次博览会的均是各个绿色产业及新能源相关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相似文献   

7.
彭利平 《汽车电器》2009,(11):64-64
2009年9月24~2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3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CIAPE)上,博世展出了其前沿的汽车技术和解决方案。博世汽车技术旗下11个业务部门集中展示了高度本土化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提供“清洁、安全、经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余茂君 《时代汽车》2013,(11):66-69
金秋逢盛会,鲜花迎嘉宾,10月4日,在柳州国际博览中心,第三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掀开了帷幕。此次博览会不仅是柳州市规模最大的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还是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三大重点会展之一,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专业分会,更被誉为是一场合作共赢的汽车盛会,乘着参加展会的机会,记者采访了柳州市市长肖文荪先生。  相似文献   

9.
作为亚太地区瞩目的汽车维修、保养产品采购平台,已成功举办了50届的AUTO MAINTECH.伴随着中国的汽保、维修行业的成长.经历了25年的积淀、历练后.越发向国际汽车后市场迈进。2009年2月25日-28日.由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北京通联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51届全国汽车保修检测诊断设备(春季)展览会暨北京国际汽车服务业及汽车文化博览会在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700多家汽车保修检测诊断设备知名品牌参展商汇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展示其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窦伟杰 《商用汽车》2014,(19):101-101
本届展会启用了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全部室外广场,展出面积达到2万m2,创历届之最。9月23日,2014第7届中国(山东)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及2014第7届中国(济南)国际卡车暨零部件展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会为期3天,继续以"不断创新,突出实效,提高层次,打造品牌"为原则,集中展示商用车领域内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打造展示形象、开拓市场、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了解新产品、新技术的机会,促进供需双方增进合作、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